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当沈原眼巴巴的看着满地的麦子, 想着面条饺子馒头, 这小半年的粗粮可真是吃伤了, 她就见沈大寿把差不多一半的麦子装好了一点点背出去。

    沈原忍不住喊道“爹,你干嘛!”

    粮食不放进家里干嘛往外背?

    李氏正在收拾剩下的粮食, 瞪了沈原一眼“咋呼啥, 你爹交税去呢。”

    一群乌鸦从沈原头顶飞过, 知道要交税, 可眼睁睁看着辛辛苦苦收进来的粮一下子少了一半, 她心疼的慌,忍不住跟出去看。

    李氏嘀咕“一个丫头片子, 野的一天到外在外头跑。”

    大妞忙着给沈李氏帮忙,“妹妹小呢,让她去看看呗。”

    沈原跟着沈大寿, 到了里族长兼正家,看到村里人陆陆续续把粮食背来, 里正就一一称看了唱过去,谁家应该交几斤麦子实际交了多少,有交的少了, 还得叮嘱一句“最多后天,补上来, 大后天就要交出去了!”

    沈原按住心口,一抽抽的疼。

    一年辛苦到头,收上来的粮还得交出去这么多,农民咋这么苦呢!

    回去的路上沈大寿还喜滋滋的“今年年景不错, 交了税粮,自家还能剩下那么多,明天磨了麦子,让你娘烙饼吃。”

    沈原都在动歪脑筋了“这么多粮,都是我们地里出来的,就不能在麦子里弄点土坷垃,为啥这么实诚,都交好的!”

    沈大寿笑了,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女儿泛黄的头发“又说孩子话,你大爷爷(里正)大后天去城里交粮,人家那是要倒出来铺开看的,真要是坏粮,或者掺了土坷垃,你大爷爷得挨板子坐牢呢,我们村里也不得安宁。”

    沈原“……”谁都不是笨蛋,就她一个人犯傻。

    她原来生在新中国,她记得,小时候外婆家也要交税,可她上了初中,农业税就取消了,土地里的产出全是农民自己的,想要卖,想要吃都可以,不用交税了,现在看来这可真是一个伟大的政策,要不是国家强盛有底气,那里敢这么做。

    蔫头耷脑的沈原跟着沈大寿回家,觉得自己之前花费的力气都白搭了,明年她肯定不愿这么辛苦了。

    因着丰收,村里几乎家家都飘出了烙饼的香味,沈红梅也出嫁了,跟着瘸子丈夫离开沈家村,一路上低着头看不出喜怒。

    沈原看到村里的孩子围着新郎讨糖吃,也就一人一块,她没过去。

    过几天一伙孩子在村外玩耍,忽然吵了起来,沈原怕大郎吃亏,走过去看,这小半年,这些孩子都知道沈原惹不起,二妮平时看着没什么特别,可你要是惹着她,她一双手就能把村里最壮实的铁牛按在地上起不来。

    孩子们最会察言观色,从此再不敢惹沈原,连带着大郎也没人敢欺负,就因为大郎有个“母老虎”姐姐。

    大郎眼尖,看见二姐过来,赶紧溜过去“二姐,他们在说狗剩呢,都说他爹把她姐姐卖了,攒钱给他娶媳妇,我们问他要媳妇看。”

    狗剩就是红梅的弟弟。

    沈原“……别跟着掺和,没事就回家,挖蚯蚓喂鸡。”

    红梅的事看起来似乎是这样,可是那个瘸腿男人家条件比红梅家好,要不然也拿不出五两银子的聘礼,人的模样长的也不错,就是腿不好,沈原远远看了一眼,觉得那男人看红梅的眼神透着喜欢,也不像是粗暴的人,当然仅凭一眼谁也无法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毕竟也是个正经人家,红梅假如能过了自己的坎,未必不能好好生活,红梅的爹虽说贪图聘礼,到底没把女儿送进火坑。

    不过这种事都是人云亦云的,谁也代替不了当事人,这世间女子总是受的苦楚多谢。

    想想要是自己将来也遇着这种事,沈原打了一个寒颤,那她宁愿早点回空间,就是被黑胡子师父胖揍,也比在这里盲婚哑嫁的好。

    这天晚上,李氏正在把沈大寿编的筐摞起来,把家里攒的鸡蛋装好,明天是赶集的日子,丈夫要去赶集。

    沈原去求沈大寿“爹,明天带我一起去,我还没去赶过集呢!”

    沈大寿其实很宠孩子,就是条件有限,宠也宠不起来,闻言笑道“明天我鸡不叫就起来了,你要是爬的起就带你去。”

    沈原道“那说好了!”

    沈大寿没放在心上,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看到二女儿揉着眼睛看着他,李氏惊奇道“二妮,你这么早起来干嘛?睡去吧,还早呐。”

    沈原道“爹说了带我去赶集。”

    李氏瞪眼“你一个小孩子家家赶什么集,快回去睡。”

    沈原看着沈大寿“爹!”

    沈大寿道“算啦,也难得,我带她走一遭。”

    李氏心疼丈夫,“走到半路,她腿疼还要你背,你也是,啥都答应。”

    沈原道“我不要爹背,我还能替爹拿东西。”你当我那几年的负重跑是白搭的?

    沈大寿笑道“不要你拿,只要你能跟着就行!”

    爷俩呼噜呼噜吃了早饭,李氏把水和干粮放进筐子,沈大寿招呼一声“二妮,走喽!”

    沈大寿背着高高的竹筐,里面是积攒下来的鸡蛋,都要带去集市上卖,两人借着星光走出了家门,路上窸窸窣窣还碰着了几个村人,都是去赶集的。

    沈大寿原本以为女儿跟不上,哪知道他走了好大一会儿都没听到女儿喊累,他主动道“二妮,休息一下吧。”

    沈原精神十足“爹累了?那就休息吧。”啥负担都没有,光走路,她是真没感觉累。

    沈大寿“……”好吧,我累了。

    也不过休息了五分钟,就又开始走了,天慢慢亮了,路上几乎都是去赶集的人,沈原看到人们抱着鸡鸭鹅,牵着羊,还有各种农产品,认识的打个招呼。

    沿途也有歇脚的茶棚,光歇脚不要钱,喝一碗茶叶沫子泡出来的茶要一个铜板,那碗可大了,光喝白水不要钱。

    沈原和沈大寿有水和干粮,就没进茶棚,这么一路走一路歇,快晌午的时候赶到了集市,果真热闹的紧,长长的街道上全是人,也都是叫卖声,沈原还看到了包子铺,热腾腾的包子看起来就有食欲。

    可她不是真的孩子,所以并未把目光流连在吃食上。

    沈大寿找到了一个位置,放下筐子,蹲在一边等生意,沈原左右看了看“爹,我去那里看看?”

    沈大寿道“别走远了!”

    沈原道“知道!”

    说是集市,也就一条街热闹,怎么也丢不了。

    沈原一边走一边看商品,一边听人家讲价,然后她发现这集市场上可以以物换物,也可以用铜钱买卖。

    但是定价没有统一标准,这里面存在一些人所不知的差价。比如二十文钱能买十个鸡蛋,一只鸭是一百六十文,那换算下来是八十个鸡蛋等于一只鸭,可你要是和鸭主人讲价,七十只鸡蛋就能换来一只鸭。

    这只是个比方,大体就是这个意思,看明白了这些沈原撒丫子跑回去,对沈大寿道“爹,给我一百只鸡蛋,我去那头卖,比这里贵一文呢。”

    沈大寿伸着脖子“是吗?你能行吗?拿得动吗?”

    集市上全是人,沈大寿有了个位置也不敢走,一走位置就没了。

    沈原再三保证,沈大寿匀了一百个鸡蛋放在筐子里给女儿背走,也别说沈大寿马虎,不好好看住女儿,而是穷人家的孩子还真不需要多少精细照顾,这集市也是四邻八乡组成的,县太爷到了时间也派人看管,没听说出过什么大事。

    沈原拿着一百个鸡蛋,就在寻找这差价漏洞,一点点的倒腾着,等到集市差不多结束,原本只能卖两百来文的鸡蛋,被她折腾出来三百文。

    她把钱交给沈大寿,沈大寿吓了一跳“你咋卖的?”遇着冤大头了?

    沈原嘿嘿嘿的笑“回去告诉你!”

    那就走吧,到家还得走半天呢。

    父女俩准备回去,沈大寿的筐子也卖光了,只剩下一个自家背的,沈大寿也买了点自家要用的油盐糖,还买了一袋黄米,糖只有小小一包,沈大寿还从包糖的纸包缝里刮了一点给女儿品尝。

    沈原也没嫌弃脏,笑眯眯的吃了。父女俩一边走着,他们算走的晚的,现在集市上已经冷清多了,到了集市口,两人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中央,车夫还有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焦急的和人说着话。

    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马车坏了,可修马车的人这里是没的,人们赶集大多数都是用脚走来的,很少一部分用驴车,也有牛车,马车那是很少见到的,而且这辆轿式马车一看就不是老百姓能用的。

    沈原心里一动,她修过机甲,修过飞车,机械方面的事不要说全懂,这种简单的机械原理肯定难不倒自己,就是不知道该不该上去。

    沈原笑道“爹,我们去看看热闹去?”

    沈大寿谨慎的看了一下,“别去,再不走我们回去就要晚了。”

    沈原哦了一声,转开了头,这时候只听那个管家喊了一句“谁能修好我这车,我给十两银子!”

    十两?!

    沈原脑子一热,撒腿跑了过去,沈大寿都没拦住。

    沈原身子小,哧溜赚到马车下面,马早就牵到一边了。

    然后她从马车底下钻出来“这位老爷,您要是信我,我能给您修!”

    不就是一根横轴变形了,然后把一根连接轮子的杆子卡断了,换一下就行!就是这里估计是弄不到相配的零件,拿个临时的换上,支撑到城里就行了。

    管家狐疑的看着眼看这个孩子,“你谁家的,别来捣乱。”

    沈大寿也过来了,点头哈腰,刚想把女儿拽过来,沈原抓住他的手重重捏了两下。沈大寿诧异的看着女儿。

    沈原继续道“老爷,信不信的试一下就行了,我要修不好,也不要您银子,可我要是修好了,您也能赶路啦!”

    车里传出声音“老徐,让人家试一试!”

    沈原就向四周看了看,旁边正好是个木匠,应该是被那管家拉来维修的,可惜干不了。

    沈原笑眯眯的“大叔,咱们合作,借您的工具用一下可好?”又对管家道“老爷,我没工具,这得这位大叔来,你得单独给他银子!”

    车里的声音带着笑“行!”

    沈原当即就在地上画了需要的配件,让木匠拿木头做出来,她在调整一下,然后钻到车底下,三下五除二换好了。

    她拍拍手钻出来“行了,车能走了,不过我先说明,我换的那两处只能撑到最近的城里,进了城你们得换结实得用的配件,那两处我做了标记,人家一看就知道。”

    管家还在发愣,车里的人道“愣着干什么,马套上来试试。”

    于是马套上了,车夫一架车,车就走动了。

    沈原满脸笑容,管家也松了口气,很快过来,也没别的话,给了木匠二两银子,木匠千恩万谢,管家给了沈原十两,是两个五两的银锭子,“小……”叫小子不行,那就“小师傅,多谢了!”

    现在的乡下孩子,没成年之前都穿的灰扑扑的,实在也不好分男女。

    沈原把银锭交给沈大寿,沈大寿几乎还在梦里,银子一入手,他才惊醒,赶紧揣进怀里,还压了压。

    人家那马车已经走远了,父女俩继续走。

    沈大寿看着沈原“二妮……你咋会修车哩?”

    沈原心里轻叹,这一关总要过的,“大爷爷家不有驴车,坏了都是生子哥修的,我在旁边看看就懂了,那车坏的地方我正好明白,要是坏的地方疙瘩,那我也不能修。”

    沈大寿想想也对,乡下地方,什么器具能修的都是自己动手,孩子看多了也就明白了,况且这马车坏的是底部,沈大寿也不懂,觉着肯定也没什么复杂的。

    沈原又道“就是集市散的早,会修的人都走啦,要不然也轮不到我,爹,今儿我们可发了!”

    沈大寿更加觉得女儿说的是,集市上的人确实差不多走光了。

    这回赶集带女儿来可真是幸运,沈大寿喜笑颜开“二妮,来,爹背你,咱们早点回家!”

    沈原“……”。我甩开腿跑的比你快信不信。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4-21 14:17:23~2020-04-22 20:15: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薏薏依然 50瓶;liuanhuag 4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