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8章 点兵点将

    张峻毅为什么敢以进价加两成的费用来报价?

    两家万隆堂原本是一家,他很清楚祁燕的进货渠道及进货价,所以敢开口!

    听完他的报价,祁燕眼珠转动,看向李承。

    说实话,她不太想再和张峻毅扯上关系,可有人撬杠,自己总不会吃亏,谁愿意和钱过不去?

    于是,祁燕脸色和缓,对李承笑道:小弟,你说呢?

    我说啥?李承腹诽,我说赶他走,你会干吗?

    他摊摊手,做无奈状:燕姐,我现在可拿不出报价,你自己衡量!

    一时间,他摸不清对方俩人是否在唱双簧,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因此,他必须要摆脱被撬杠的身份,免得进一步入局。

    祁燕眼光在他身上扫过,猜到李承的心思,冷笑道:你说的也对!

    这样吧,我辛苦点,把这些物件的进货价拢一拢,加两成,出个报价做底价,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竞价。

    我去!这女人还真是见缝插针,竟然弄出两人竞价格局?

    对此,无论是张峻毅还是李承,不约而同摇摇头。

    祁老板,我只接受加两成的报价,不接受竞价!张峻毅直接说道。

    我需要听听燕姐的报价后才能做决定。李承更不会踏入雷区一步。

    祁燕挑挑眉,这小动作让她多了一丝英气,那如果我的报价,两位都同意,怎么处理?

    她还想着竞价呢,可对面俩人也不是弱手。

    张峻毅回头看看李承,不知你是哪家少爷?如果你想买这些东西,请你家大人过来,免得街上传言我欺负后辈。

    李承冷冷地瞥了他一眼,瞧不起人呢?直接摇头。

    斗亮!我们双方都认可燕祁老板的报价,我们俩家斗亮!张峻毅指指那堆杂货说道:货品就在那里,谁挑选出价值最高的那件,这些货品,就属于谁。

    我张峻毅一口唾沫一个坑,不欺负后辈,你可以让你家大人找一位掌眼师傅来!

    斗亮,香江古玩行当中一个专有名词,就是比眼力。

    李承没搭理他的话,扭头看向祁燕,祁老板,我可还没看货,你的这些货色值不值你的报价,我需要先评估!

    然后他才回身回答张峻毅的话:如果我认为它值,我接受你的斗亮建议!

    言下之意,如果不值,就不会参与竞价,更不会斗亮什么的,前提是他需要先去评估,也就是先看看这堆货品!

    于稍后如果举行斗亮,明显李承要占据很大优势。

    他这是逼着张峻毅答应他先看货的条件。

    这家伙,看着年轻,却滑不溜手。祁燕又气又乐,抬头问道:张老板,你的意见呢?

    可以!自己二十年古玩经验,可不是白来的,张峻毅可不相信眼前的年轻人,能有多高水平。他点点头,随即又增补一句,又增补一句,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估价,够吗?

    二百多件杂件,一个小时?这条件也提的出口?祁燕都替昔日的合作伙伴脸红。

    俩人合作多年,谁不知道谁?张峻毅显然是看不起这位年轻人,给他一个小时,他就能估出价格?即便是行业老手也难以做到!至于后面的斗亮,张峻毅恐怕更没放在心上。

    祁燕有心想要说句公道话,熟料,李承点点头,可以!

    呃?祁燕愣住。这家伙径自点头了?这让她无话可说!

    算了!反正不耽误自己出货,还能小赚一点,谁的钱不是赚?自己与张峻毅的纠葛,不妨碍自己赚他的钱啊。

    她扭身回柜台,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开始对账。李承则拿过一张员工歇脚的小马扎,坐在一堆杂项货品前。

    说是一堆,其实不准确,并没有堆积,而是一摊,密密麻麻挤在一起,间或有几件可承重的商品叠在一起,譬如砚台之类的。

    李承找祁燕要了纸笔,搬过来一只小马扎,捋起袖子开干!

    因为中原地区禁止铜器交易,所以港岛的古玩分类比中原地区多一类,铜器,涵盖五大类,陶瓷、书画、玉器、铜器、杂项。

    其中杂项最跨界,手把瓷器譬如鼻烟壶、手把玉器譬如玉质手串、书画中的文房四宝,铜器中的小铜炉铜像,也可以归属于杂项。

    当然,杂项最核心的还是竹、木、牙、角雕、漆器、绣品、小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以及一些无法准确归类的物品如挂饰、手串、核桃等。

    杂项最大的特点是易于把玩。

    李承面前陈列堆积的这些商品,基本上全是杂项,极为考究眼力。

    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他可没工夫一件件去鉴定。二百多件,只有三千六百秒,也就是一件只有十来秒的时间,过手一遍都需要快速,哪能鉴定呢?

    这也是古玩行当对大批货物快速估值的一门技巧。

    首先采用的是目测,即评估这批货色的品相,如果高品相的占据大多数,那么市场价值就会高出许多,可以考虑入手。

    其次是点兵点将法,即随意抽取几件来进行鉴定,估算赝品率大概有多高,另外核算单件平均价位,这样结合下来,能估出这些货品的大致价值。

    打眼溜一圈,毕竟是摆出来卖的杂件,品相都还不错,他心底有点谱。

    现在开始抽样,抽样千万不能根据好恶来选择。

    譬如有人喜欢文房四宝,那一堆货品中,他毫无疑问首先选择文房类的用品来估值,继而影响其它物品的价值评估,从而影响整体估值的准确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隔五或者隔十抽样,也就是不管什么货品,逢五抽出来鉴定价值,不去大小件、材质、品种等因素。

    李承准备采用十抽一的概率,大约在二十五六到三十件之间。也就是说,他需要平均两分多钟鉴定一件,这已经是他的鉴定极限!

    如果十抽一的藏品市场总价值,能达到祁燕报价的三分之一,李承就会出手竞购,这是底线!

    古董行常规的进货价和出货价比例是折三,也就是进货价只有标价的三折,如果加上人工、运输、保养等,成本在五成。

    这是常规小件藏品的比值,不是那种价值逆天的国宝级物品比值啊。当然,十足坑人的,捉鱼的那种一本万利,也不再此列。

    李承是以最正常的经营思路去考虑这次收购。

    如果十抽一的市场总价,达到祁燕报价的三成,那就意味着这批货物的总价值,大约是祁燕报价的三倍左右。

    也就是说,祁燕的报价,并不过分;如果只有五分之一,他就需要考虑,是不是该放弃;如果只有八分之一,那绝对放弃!

    第一件是最前面的一件,竹制搁臂。

    古代的书写格式,是自右向左,为了防止手臂沾墨,文人们发明了一种枕臂的工具,这种工具就是我们常说的搁臂,写字时用它搁放手臂,所以有时也可称为臂搁或腕枕。

    这是一件湘妃竹搁臂,无款浮雕,画面为伯牙摔琴,很传统的表现;雕刻手法颇为老道,但不是名家手笔;竹黄发色有些灰,选用的是湘妃竹的根底部,选材还算精良;无做旧痕迹,其岁月留痕较浅,应该是二三十年代的匠人作品。

    在摩罗街,这件搁臂市场价大概在一百港币左右。

    放下这件搁臂,他顺手在旁边的稿纸上记下估算数值。

    眼睛不去关注接下来的货品种类,直接数十,跳到第十件上。

    这是一札三串同类珠串,塑料小袋包装。他拿起这只小袋子,对祁燕那边晃晃,燕姐,这算一件是吧?

    这必须要搞清楚,算三件和算一件,对价值影响很大。

    祁燕扭头看看,瞪了他一眼,你想钱想疯了吧!上好的沉香珠串,必须是三件。

    呃,那只能拿出一件进行估价。

    这是典型的佛珠串,不带配珠的十四颗小串。

    李承用手捻捻,又放在鼻下闻闻,随即放回原处!

    现代工艺品,虽然不算假货,但制作年限不长,印度沉香木车出来的。

    真正的好沉香,那是论克计价,而这串,市场价十块钱,平时做添头白送的那种。

    可李承依旧将其价值记在纸上——评估物件价值,最忌讳零价。

    李承一件件看下去,很投入。

    张峻毅并没有离开,也没走近李承那边看他记些什么,一直站在柜台边,远看这位年轻人的行动举止。

    看着看着,越来越心惊!

    这分明是行业老鸟啊!哪是什么年轻人?

    无论是点兵点将估值法,还是眼前年轻人的鉴定行止,都透着一股行业老手的做派——手稳、眼正、身直。

    手稳并不是说真的手很稳,这只是其中一个含义,更多的是说,拿物件的手势对,让别人看起来感觉非常稳。

    就像一位新手,哪怕他怀抱着一件瓷器,旁人都会担心摔着。

    这可不是一个小年轻所能做到的。

    眼正也不是说目光很正,而是指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将所有焦点落在手中的物件上。

    同样也需要多年的历练。

    身直,同样不是指必须身体笔直,而是指鉴定者的坐姿或者站姿很正确,让人看着舒服,有安全感!

    张峻毅越看越惊骇,扭头问祁燕,脱口而出,燕子,这是哪位大师家的孩子?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