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4章 完璧归赵

    白云宾馆是云州最早的星级宾馆,七十年代建成,由建筑大师莫伯治率领团队设计及督建,是当时的丝国第一高楼,为云州广交会准备的涉外宾馆。

    这是一座完美融合岭南艺术的现代建筑,即便放在三十年后,也未见落伍。

    通过园林组景,将各公共活动部分有机组成多层次的园林活动空间,

    宾馆的庭院结合公共活动部分,呈直线收敛的空间序列形式。

    前庭保留大片丘陵古木,筑堑塑壁,横引飞桥,移植巨榕,引泉汇流,餐厅屐越水面,整个前庭空间广阔青旷,结合树、石、飞泉创造溪桥乱石、山林无尽的意境,构成多层次的、幽邃的内庭景色,引人入胜。

    李承与赵帆并行,走入这座艺术化的酒店,心情还有点小激动呢,这是来自于贾郑亭的感受。

    贾郑亭那一拨接受特殊培训的,一共十二人。

    他在金石、瓷器、杂项方面,天赋出众,因此与郭老爷子相处更多一些,更得郭老青睐,收他为徒。至于书画,一直被誉为收藏之文化基石,贾郑亭的天赋一般,所以,虽然听过徐梆达、杨任凯两位老先生的课,其实真正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位都是曾经的老师,如今再见感觉很怪。

    十六楼的一间套房中,李承又见到两位老师。

    徐梆达老爷子,一如印象中的清瘦矍铄,戴着老花眼镜,低头向上瞟了李承一眼。这是老人家的看人习惯,倒不是什么恶意——常年低头鉴赏画作,有人喊的时候,身子不动,会眼珠上翻,有一种瞟的感觉。

    另一位圆脸的老者,笑眯眯的,就是杨任凯大师。

    李承接触过不少老一辈鉴定家,譬如饶师,张博葵、郭北盛老爷子,包括徐梆达老爷子,都很清瘦,可杨老爷子的身材,很另类,很胖!

    徐老师,杨老师,久仰!李承佯装着第一次见他们,很陌生的作揖行李。

    李承在装,眼前的两位老先生也在装。

    应赵帆的坚持,这项交易所有知情人都签订保密协议,包括眼前的两位大师。

    他们本人,很清楚李承是侠州国学宗师饶固庵的弟子,赵帆没进门前,还在聊着,为什么饶固庵的弟子会牵扯到一桩文物黑货案件中去?

    尽管能低价收回关仝《秋山图》是件大好事,但不妨碍他们对文物贩子和文物犯罪出自心底的讨厌。可眼前这年轻人,即是宗师弟子,又兼有文物贩子,现在又疑似涉足文物案件,他们能不好奇么?

    只是不能问,也不好开口问。

    徐梆达老爷子索性连李承的姓名也不问,笑着指指对方手中的画筒,这就是货品吧。能拿出来看看么?

    很干脆。

    这样挺好。

    李承微笑着将画筒放在二老面前的茶几上,自己退到一边,和赵帆小声叙话。

    赵帆给他端来一杯速溶咖啡,俩人靠在落地窗位置。

    明天回江城?李承捧着咖啡杯,随意问道。

    赵帆摇摇头,眼角余光却始终落在两位老先生那边,怎么也等你的事情定了。

    哦李承迟疑了片刻,很快下定决心,也朝两位老爷子那边努努嘴,说道,东西鉴定完之后,你直接带回吧。

    这话把赵帆说得一愣,他神色一紧,瞅瞅两位老爷子,应该没听到这番话后,单手拖着李承的肩膀,往内间去。

    你小子和我说实话,这件东西,你掺和的有多深?他压低声音,盯着李承。

    也不想想赵帆以前是干什么的?

    他早先就怀疑这件东西是李承一帮人在天城机场偷天换日换回来的。刚才的话,更加重他的判断——如果只是寄卖和掮客,李承万不敢做主在没拿到钱就把货物放走。

    这两年的接触,他从李承这里受惠良多,潜意识中把李承当成自家人来看,所以,他想问清楚。

    你可以随便猜,但要我承认,万万不能。

    所以,李承立即否认,赵哥,你多想了,这件东西与我真没多大关系。

    只是偶然间遇到,想着它是丝国传世名画,又恰逢你和我提过这么一嘴。这不他耸耸肩,我就把它弄回来了么?

    这话赵帆自然不信——北羡那帮人是傻子?这幅字画人家赔偿就六百五十万羡元,不仅卖价二百六十万羡元(李承的最后报价),现在又在没收到款项前放货?

    只是李承不承认,他也没办法,也不好再提,不过,对李承答应的事,他还是很高兴的,拿着咖啡杯与李承碰碰,谢谢你的支持。至于款项,你放心,七月底八月初,前后一周时间我来安排。

    两人之间老交易,知道款项该怎么走。

    李承之所以如此安排,实在是被安德海、高田时雄几人弄得心惊肉跳,赶紧把黑货送走。至于说亏呵呵,他亏么?也就是多一点少一点的区别而已。

    他很快想起另一件事,说道,你回去之后,安排人查查子龙鼎的资料。

    子龙鼎赵帆完全没听过,但他知道鼎器命名规则,追问道,有铭文?

    李承点点头,将器型、大小、铭文、纹饰简单介绍一下,又说道,郭老和魏老肯定知道。你让他们安排人帮忙查找资料。上次我去和国,很巧,得知子龙鼎的下落,如果有机会,我会把它带回来。

    那真是太好了!听到李承介绍,赵帆直觉中,那又是一件国宝级物件,对于文物回流办公室而言,又是一桩令人称道的业绩。

    李承揉揉眉心,实话实说,那是一帮和国人,很贪的,估计价格压不下来,你要有心理准备,可以提前筹款。

    这话顿时浇灭赵帆的热情,你估计大概要多少?

    李承手掌一翻,比划了个六的手势。

    赵帆嘴一咧,六百万!自然不是六百万和元,也不是剑元,那是羡元!

    还真是一笔巨款呐!头疼!

    瞅着他的表情,李承笑笑劝慰道,不急!慢慢来,我估摸着可能要道明年下半年。你有一年的时间筹款。

    李承为何确信明年下半年会有机会?

    没人比他更清楚,齐云洲金融风暴,将和国的经济彻底砸瘫——九十年代初的和国经济崩溃,只能说将他们一条腿打折,齐云洲金融风暴则是将彻底和国四肢全部打断——东陆京房价跌到八十年代至高点的百分之十,二十年后也没缓过来。

    千石唯司,以贸易起家,那时候肯定缺资本,自己抄底正合适。

    听说还要一年时间,赵帆松了口气。

    阿承,明天有打算去天光墟转转么?谈完正事,赵帆提议道。

    天光墟?怎么把这给忘了?还真是不错的提议!

    李承立即点头,去!赵兄你去么?

    天光墟,其实就是云州鬼市。楼语中,天光即是天亮的意思,天光墟即指晚上开档,天亮就结束的集市。

    九十年代云州天光墟市,一共有三处,最出名的是文昌路墟市。

    这里最为兴盛的时候,则是在清末时期。主要是出售一些旧家具、旧器皿等较为廉价的二手货,以及一些古董和字画等等。

    其次是长命西路一带的墟市(此墟市两千年后转入海珠桥),售卖的东西很杂,电子手表、咸鱼干、服装鞋帽、当然,也有各色小商品、钟表、玉器,甚至原石,以及各色二手货,、赝品古董之类的。

    第三处墟市位于光塔路天光墟。

    因为这一带曾经遍布纸厂,所以这里卖的多是旧书,各种古籍、老报纸、老奖状等等,质量较高,所以价格也随之有所提升。

    三处墟市,虽然都是什么都卖,可如果仔细辨别,还是有区别的,如同剑阁的潘家园、琉璃厂、报国寺,各有定位,需用心体会。

    每到凌晨三点左右,摊主们就会拖着大大的袋子来到这里,一般都是将货物简单地铺在地上,且价格也都是非常便宜的。

    记忆中,贾郑亭可没少逛云州天光墟。

    因为从事这行当,且越干越有滋味,赵帆现在也对古董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是,天资不足,年龄偏大,想要有成就,难了。

    不过,有李承这位大家随行,他还是很积极的拉着他一道走一趟,指不定就能淘到好东西呢?反正有李承在旁边,他不会看着自己买赝品而不问的。

    两人随即约好,明天凌晨三点,荔枝湾文昌庙门前见。

    这么一说,李承抬抬手腕看表,已经夜里十点,自己得早点回去。

    拉开方面看看,两位老爷子刚好坐起身子。

    呃,鉴定完毕了?

    他和赵帆快步走出去,赵帆更心急些,直接问道,杨教授,徐老师,两位怎么看?

    徐梆达只是点点头,依旧瞟着看李承。

    杨任凯眯着眼笑着点点头,我和老徐都看过,是真品。附录和旁跋,印章,保存地都很好,绢面的碎裂痕,应该有人修复过,但手艺还不错。赵主任,是件好东西。

    赵帆心头大石落地——尽管他相信李承拿来的物件不会有赝,可这不是没证实么?

    李承也松了口气,在自己手中搁了两年多的东西,在外漂泊一百多年的珍贵文物,终于回到它应该回去的地儿。

    也算完璧归赵?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