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84章 连环画页

    文昌路墟市,每周二开市,光塔路墟市则是每周六凌晨开市,上午九点散市。

    久闻光塔路墟市书香扑鼻,李承自然不会错过,凌晨三点刚过,三人在夜风中,嗖嗖的赶往光塔路。

    凌晨三点,正是一座城市最静谧的时刻,可光塔路上,人影幢幢。

    李承三人来得早了点,很多摊主刚到,正在整理摊位,李承索性让吴伟开车,沿着光塔路走一圈,看看全貌。

    印刷厂星罗棋布,较为有名的就有南国印刷社(《时代漫画》的主印刷厂)、丝国印务总局(《循环日报》的主印刷厂)、天河印社、人民印刷社、商务书局印社、大众印刷厂等等。这些印刷社有些依旧存活,仍在传递书香,更多的则彻底沉沦历史长河中。

    光塔路墟市没有文昌路墟市规模大,更没有秀一街墟市范围广,只截取人民中路到怀圣寺门口这一节,不到两百米长。

    墟市集中在光塔路右侧,人行道景观树下,基本上一棵树一个摊位,粗略推算,最多可以容纳七八十个摊位,这让李承有点担心——摊位少意味着好东西出现的概率低。

    清一色地摊,摊主席地而坐,客人蹲在摊位面前挑选被单、毛巾、塑料布上面的杂货。

    将车停在人民中路拐角,李承带着哼哈二将,拐上光塔路,从过街天桥下走过。

    过街天桥侧面,贴满了寻人寻物寻猫狗招聘找工作开锁等各类启事,三人都没有在意,其中一张最新贴上去的寻人启事,素描画像中面容神韵,与李承有着四五分相似!

    因为李承在秀一街买了不少古董,所以麻阳帮黄昌林拜托云州、天海等地的盟友,将他的画像,贴在各大墟市外围,还留下不菲的奖励金额。

    吴伟和周典没想到,李承更是一心扑在第一家摊位的货品上。

    没错,他看到好东西了!

    光塔路墟市,以书刊报纸杂志为主,第一家摊位也是如此,只是,这家摊位经营的是正在兴起的连环画!

    摊主三十来岁,赤着胳膊,因为来得有点迟,摊位刚铺开,正在往塑料布上摞编织袋中的各色连环画呢,李承已经瞅中他刚拿出的一套东西。

    连环画,云州这边称之为公仔书,也就是小男孩喜欢看的书。

    普通的连环画李承自然看不上,他相中的是那套大开版的连环画。

    连环画收藏通常分为三类:最普通的是成品收藏,也就是全套印刷后的出版物;较为珍贵的则是大开版连环画,也就是没有切版的整幅开版;最珍贵的自然是连环画手稿。

    何谓大开版连环画?

    连环画绝大多数为小画幅,在印刷时,为节约纸张,一般会根据印刷用纸的大小,采用四页拼版、八页拼版、十六页拼版,还有更大的三十二页拼版,以及六十页拼版,一本稍微薄一点的连环画,一张纸搞定。

    这种拼版印刷完成、未曾切边的半成品,都称之为大开版。

    印刷厂印制作品,往往都会多印几百本,以防止运输损坏或者临时加量,连环画更是如此,一批数目为印制数量为六千册的连环画,印刷厂会印出七千到八千册。

    这些多出来的大开版并不一定全部装订成册,其中一部分会以开版形态打包库存,这是为了查证印刷事故而做出的预留。

    大开版连环画,因为数量稀少,故事完整性强,在后来的连环画收藏热潮中,很受追捧。

    眼前这一摞,是三十二页拼版,正背双印,封面封底彩版,单面印刷。

    李承拿着手电,扫着内容,手中的这一大张,印制的是火烧阿房宫的故事。

    再看看序页,这是靖省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3月出版的《通俗前后汉演义》系列连环画中的第二集《火烧阿房》!

    额,好东西!

    《通俗前后汉演义》系列连环画,以时间线、人物线以及重大事件为坐标,通俗易懂的介绍前后汉的历史,从《巨鹿大战》开始,然后是《火烧阿房》《暗度陈仓》《鸿沟为界》《乌江恨》《刘邦登基》终于《黄巾起义》。

    一共三十集三十一册(第二十三集分为上下两册),画出了一部完整的汉代史,全面反映了大汉王朝从创建到灭亡的历史进程。

    不可多得儿童历史科普教材。

    意识到珍贵,李承立即戴上手套,左手手电筒,右手逐张翻阅,可是,足足一尺厚的一大摞,李承翻不过来啊。

    老板,你这货不错啊。说完李承自己也不好意思,这话怎么听都像骂人的,忙又笑着解释道,我想问的是,六大缺,这里有没有?

    那老板停下手中的活,看了李承一眼,哟,小哥懂行啊。

    又摆摆手,您放心,我这里一共十五套大开版,都是前天从靖美仓库中拉出来的,一套不缺。

    什么是六大缺?

    指的是《通俗前后汉演义》存在六大缺本,即全套书中最后6集:《马革裹尸》《班超定远》《窦宪赐死》《张纲毁车》《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为什么会有六大缺本?

    1984年底最后六集如期完稿,但未能及时出版,原因有二:一是新的靖省美术出版社(原靖省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改制)刚成立,经费十分拮据;二是当时正值连环画发行大滑坡,最后六集征订很不理想,因此减少印刷数量。

    但这六集如果不出版,全套书就成了残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烂尾工程。

    负责这套连环画的马力先生为此十分焦虑,经他想方设法、不懈努力,最后六集终于在1985年9月出齐。

    但六集印数都很少,其中《党锢之祸》不到三万册,是连藏六缺中的最大缺本。

    此时距离《通俗前后汉演义》全版出版也不过十余年,市场上六大缺还不是很明显,只有行内人才知道,李承脱口问出,所以这摊主说他懂行。

    十五套、大开版、没有缺页!啧啧,爽!

    李承印象中,《通俗前后汉演义》大开版全套的拍卖,有且仅有一次,那是2011年保商利秋拍,六十七张印刷纸(三十六张正画,三十一张封面封底),号称国内唯一一套大开版,最终成交价为二十八万三千元!

    此后有过一次石夫先生(《通俗前后汉演义》主绘者之一,大约画了十五集,有一集和他人合作创作)的手稿拍卖,也没有达到这一价位。

    当然,那次拍卖,石夫先生的手稿仅有一册《边城名将》,最后成交价九万四千元。

    这些大开版,必买。

    李承拿着手电筒,再度翻看,尽管现阶段连环画造假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得预防不是?后世连环画是赝品的重灾区之一。

    这一摞一千多张,厚达一尺,不可能一张张鉴定,李承也只能看看中间是否有损坏,有没有浸水,是不是赝品等?

    确实如摊主所说,这批货应该从仓库中拉出来时间不长,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两侧还有捆扎的印痕。

    老板,你报个价吧,如果合适,这趟我拿货。李承关上手电,问道。

    拿货?你要包圆?这是大生意,老板立即停下来,将自己的小折叠凳递给李承。

    看价格。李承含糊一句。

    拿货,是服装批发市场常用的行话,在古董行中不常用,但放在光塔路墟市却又合用——光塔路摊位上很多卖书的,都是数十套上百套一起走,也称之为拿货。

    拿货便宜啊。

    那摊主抽出一根烟,递给李承,被他摇摇手拒绝,索性扔进自己嘴中,点着,挠挠头,小哥,你是懂行的,我不骗你,这些东西原本我是想要今天墟市镇摊的,你这一拿货,我这没法摆摊呐。

    这些话,自然不可信,李承呵呵一笑,老板你这就岔了,卖给谁不是卖?这笔生意谈完,我再看看你摊上其他东西,说不定还能谈个长久合作呢?

    李承也在忽悠。

    两人正聊着呢,从西头那边走过来四五个人,领头的那位,对着摊主指指点点,语气蛮横,你刚来的吧?交摊位费!卫生费!一个摊位五十!

    那摊主一哆嗦,见到这些,眉头都挤在一起,弯腰点头,哎,董哥,包仔,您二位能不能宽限半个小时?我这刚摆开,还没开张,兜里比脸还干净!真没!

    墟市要交摊位费?李承闹不懂,抬头看看说话之人。

    呃,一看他们的形象就不是搞卫生的。

    不用说,街头阿飞,什么摊位费,就是敲诈勒索!

    原本李承不打算理会他们,可有时候,事情会找人!

    其中一位小平头,瞪了李承一眼,骂道,看锤子看!你想死啊!

    说完,他还直接奔李承过来,抬脚要踹!

    人有两面,善与恶不停翻牌,城市也有两面,白天与黑夜交织,黑夜下的城市,露出太多令人恶心的东西。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