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09章 事业井喷

    接下来的几天,吴卫忠从李家坡赶回来,负责筹备管理公司,对接杂务。

    两年多的锻炼,他已经能撑起很多事情,因而李承略略轻松,偶尔还能挤出点时间,逛逛侠州大学和中大图书馆,着手完善论文。

    这里是侠州大学教授资料查阅室,很安静。

    李承趴在长条桌前,翻看三十年代商务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整理之礼记》,这算是古籍和古文学研究资料善本,学生是不让翻阅的,他这是蹭饶老的光,才能上手的。

    研究先秦历史,离不开先秦文学,文学是最能反映秦都九迁所带来深刻变化的载体。

    威尔斯,查阅资料呢?清静的教师阅览室中,忽然传来问话。

    李承一抬头,连忙起身,冯教授,您好!

    说话的是文学系老教授冯仁平,侠州大学捐建者之一冯平山老先生的侄孙。

    昨个见你老师,老饶可是对你赞不绝口,说你这次西行取经进步不小。这是在做论文呢?冯老探头看看李承的笔记本,又看看面前的这堆资料,笑眯眯点点头。

    一时间,李承脑海中警铃大作。

    师傅的这些老朋友,别看各个出去都是一方泰斗,学富五车的模样,可私底下偏偏跟个老小孩似的,七老八十了还喜欢斗来斗去。当然,他们不是斗自己,而是喜欢比较自家弟子的成就

    昨天他们的交流李承知道,老家伙说的这番话,李承不信,老师可能偶有小得意,绝不会说的这么直白,所谓赞不绝口绝对是冯老杜撰的。

    李承才不接这茬,笑嘻嘻道,您老说岔迷了吧?我师傅说的是伍哥吧?

    他口中的伍哥,全名伍宜章,是冯仁平带的博士研究生,老冯的关门爱徒,比李承大一岁。伍宜章今年七月份集结出版《楚辞读解》,学界评价甚高,冯仁平为此没少嘚瑟。

    冯老没在这一话题上纠结,看着李承,听你师傅说,你想要的组建一家历史学专刊,并想成立一个畅所欲言的历史观点讲谈社?

    嗯?李承一怔,很快明白过来,师傅这是为自己铺路!

    想要成立这样一家专业社团机构,单靠自己或者祝允平,力量太单薄,而《九十年代》杂志社的李怡李叔他们这帮编辑,偏政论,并非正统的历史学出生,在专业性上肯定要差不少。

    自己想要成功,最大的助力无疑是侠州大学和侠州中大、浸会大学等香江高校机构。

    昨天聚会,师傅一定是帮自己拉票去了。

    老爷子还真是哎。

    老爷子的心意不能白费,李承笑着摊摊手,是的,正在筹备中。这次回国我发现,有关丝国历史的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很多,成果也很丰硕,但是,唯独缺少展示他们研究成功的媒体平台。

    李承说的是事实,这个真心没有。

    唯一靠点边的是1960年创刊的《文史博览》,但这本杂志,是以丝国近现代史为主的文史类刊物,对于严肃的考证类历史,基本很少涉及。

    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丝国正史研究类的文章,想要发表,只能去《花溪·文艺教育》《长江丛刊》、《丝国文艺家》、《大观》、《艺术大观》、《青春岁月》、《祖国》等文艺类的刊物。

    整个丝国文化圈,就没有一家史学类的专业刊物!

    冯仁平是资深老教授,先秦文学研究方面的泰斗级人物,李承只是简单说说境况,他立即就明白过来。只考虑了两三分钟,老头子伸手拍拍李承的胳膊,满是赞赏的说道,想法不错!

    你伍哥马上毕业,他准备留校助教,时间很充裕,你买下《九十年代》杂志社后,给你伍哥留个职位,我让他去你那坐班。

    哇,惊喜!

    谢谢冯老!我稍后约伍哥,细聊这方面情况。李承双手作揖,真心感谢。

    文史不分家!伍宜章研究丝国古典文学,对传统历史的认识同样深刻,有他帮衬,就等于又扎下一根柱子。

    有没有考虑挂靠在侠州大学文学院或者历史系下面?冯老又问。

    这一问题那天饶老也问过,挂靠在侠州大学或者中大旗下,对于专业期刊的前期发展一定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它不利于李承后期计划的推进与实施。

    李承缓缓摇头,我想成立一家不带有偏见或者受某种意志影响的专业机构。也许,等新的刊物有一定影响力,可能会考虑颁发年度在历史方面有着重大发现或者重大影响类的事件或者文章的奖项,如果实施奖项颁发,挂靠在侠州大学,不太合适。

    呃,冯平山愣愣的看着李承许久,这小子,心思不小啊!

    最终,他笑笑,伸手在李承脑袋上拨弄一下,老饶好运气!小子,好好干,这条路很辛苦,但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从图书馆出来,李承心情很不错,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背着挎包,转动着钥匙扣,穿过校园,对等在车内的周典指指对面,斜插着走过薄扶林道,走进书市。

    施石斋的门是开着的,厅内没人,李承对着后院喊了一嗓子,施姐,袁哥在家么?

    施盼迪从后院过来,边走边甩着手上的水滴,阿承来啦,你袁哥带汉仔去那边店,整理店铺,过两天装修队要进场。你找老袁,有事?

    袁衍方看过一遍后,和李承商议,最终敲定民逸楼的底商加二层住宅。

    底商面积有八十平米,可以辟出三十平米的店面,五十平的雕工区,相连的二层为住宅,三室一厅(香江的房屋格局很小)的房子,供周伟元一家居住,还有一间可以让伙计临时歇脚。

    李加成没给折扣,不过很爽快的赠送了负一层的地下仓库,大约六十平米,可以囤料和开料,能最大程度减少噪音扰民,同样页可以安排人住宿。

    这套商铺加住宅,已经被李承买下来,全部承租给工坊,每个月九千侠币,绝对超值。

    至于施姐口中的汉仔,是袁衍方以前做镌刻时的经常用一位临时工,知根知底老熟人,这次给扶正,成为正式职员。

    袁哥不是说缺好料么,前两天我去彤叔家,顺便提了一嘴,今天金大福库管的人来电话,问什么时间过去挑货。李承耸耸肩,这不,我来问问袁哥啥时间有空,和我一道过去看看货。

    你和彤叔家关系这么好?施盼迪有些惊讶,继而又笑笑,你中午在我这吃饭,他和汉仔中午肯定回来。

    这事不急,早一天晚一天没什么,袁哥中午回来,你和他说一句就行,啥时间有空联系我。午饭就算了,我去朋哥那坐坐,他找我有点事。

    李承摆摆手,从施石斋出来,直奔大众书局。

    朋友有远近,如果说和施家袁衍方合作大于朋友,那和朋济明朋家关系,就是朋友大于合作。

    和朋济明也有合作,就是泰州的古籍收购,只是,和他的合作李承从来不过问,朋济明也不跟他汇报。今儿来大众书局,是朋哥电话相召,据说是第一批货的销售有结果了。

    临近中午,大众书局的人不多。

    几个女销售围在一起聊口红、明星什么的,见到李承进来都熟悉的很。

    早先,书局的这些女导购,对李承可能还有点心思,不大不小也算王老五,可是,当老板的如此绝色的冷美人都没和对方配成对,她们遂即死心。

    无欲则刚,这些女人都没怎么理会他,依然故我,只有一个大妈级的,冲他指指后面办公室,示意老板和老板娘都在后屋。

    大众书局就两间小办公室,一间财务,一间老板屋兼守夜卧室。

    佩姐,朋哥,在呢?两间房门都虚掩着,李承没敢贸然推门。

    阿承,你来啦。老板屋的房门从内打开,露出朋济明的那张油乎乎的脸,他招招手。

    所谓老板办公室,其实不过七八平米,一张方桌怼在门口,另一侧旁边放着折叠式沙发——放平就可以当床用的那种。还有一张茶几,将整个空间挤得满满当当。

    吴慈佩坐在方桌后面,桌上一堆各种纸质票据和乱七八糟的书籍。

    见李承进来招呼,她的目光有些复杂,多搭调的妹夫人选,就这么生生溜了,被一个二鬼子女人抢走。想到这,她恨不得回家抓住那个冷冰冰的妹妹一顿暴揍!

    咳咳。见妻子出神,朋济明咳嗽两声,阿承,上次泰州的那批货,其中六成,我出给弥敦道的古雅轩许老板,还有皇后大道的丝国艺术馆钱老板。今个上午,两家的货款结清。

    古雅轩和丝国艺术馆,都是香江有名的古籍善本销售店,两位老板李承也认识但没朋哥那么熟,没想到这批货被他们吃下了。

    剩下的那些是我挑出来的,我打算放在书局,慢慢卖,你不着急用钱吧。朋哥又说道。

    吴慈佩将面前的一本账目,递过来,喏,货品清单和交易账都在,你看看。

    交情归交情,生意是生意。

    李承还是拿过账目浏览了一遍。

    上次朋哥去泰州和兴化,一共进了两千两百多本各色古籍善本,购货成本还不到八万侠币,算上运输、差旅、以及回侠后的修复,总成本二十万左右。

    修复之后,这批货的六成,一千五百来本,就卖出近八十万侠币的收入!

    按照当初口头协议,项目为朋济明主负责,李承只能拿到三成的利润,大约十八万侠币。

    这绝对是一笔意外收入。

    他拿起钢笔在账目单上签字,对朋济明夫妇嘻嘻笑道,多谢朋哥带我赚钱。看来王家兄弟、于中兴、涂永成那边,朋哥,你还得多跑跑。

    分赃完毕,李承打算离开,被朋济明拉住,你上次说的,在中海设立联络点的事,我已经有谱了,刚好要和你说一声。

    这次西行取经归来,李承意外的发现,自己的事业貌似开始第二次井喷,全面启动!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依靠的是北羡市场,那么这一次井喷,与国内市场有着密切关系!

    难怪商人纷纷转向,庞大的未开发市场,带来太多的商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