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章 殷阳的“二五”基因

    此内容m.htzyk.首发    还在入监队的时候,那时他才来3个月,那天来了个副监狱长,管后勤的沈新田来看望新犯。这是官民同乐——在牢里是警犯同乐,——其乐融融的事呀!偏他“二”劲上头傻火上房,说想找监狱领导谈谈,在监区走廊,趁监区警官一个不防备,拦轿告状似地这么一提,四围震惊,空气乍凝。我们沈副监这点政治风度还是有的,要联系群众啊,犯人不就是特殊群众吗?行啊,谈吧,进办公室来吧。

    犯人在警官面前谈话,是得半蹲着说话的,(即人处半蹲状,臀部坐下于右脚后跟,左脚弯曲成直角,上身挺直,双手放于左膝。)不必啦,坐着吧。谈什么?伙食问题,不正好是你沈监分管的?

    殷二傻给沈副监谈的内容是:

    我们进监狱的,都是人民的罪犯。有的杀了人,有的偷了抢了骗了老百姓的血汗钱,有的犯了强奸脏罪,像我们组里有个老畜生,贿赂隔壁邻居张老师家8岁的女儿一个铅笔盒,把小女孩给奸污了,第二天老畜牲还想去,人小女孩不肯了,又把铅笔盒要了回来。天下就有这样的人渣,恶心不恶心?组里还有个畜生,老板扣了他奖金,他在老板的汽车上做了手脚,汽车下坡的时候,四个轱辘走走剩了三个,到坡下时,老板的四肢也只剩三肢了,确实都不是好东西!

    我国的办监方针是:“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对犯人作惩罚是应该的。惩罚是种教育,教育本人和大家。惩罚体现在哪儿?主要是剥夺罪人的自由,执行自由刑,其次是吃囚粮穿囚衣让其过苦日子。

    现在我们的伙食费是每月90元,每人每天3元。3块钱,一包方便面的事儿,养活一个犯人一天的,就是这包“方便面,”含着惩罚元素。也罢了,犯人似乎也都认了,谁让我们犯罪成犯人呢?那么接下去,该是把这包“方便面”的文章做足,好好吃吃这包“方便面”了。事实却......

    省监狱管理局,向监狱给出的饭菜制作标准是三句话:.吃熟,吃热,吃卫生。食堂的犯人倒也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走进了全球厨子白衣白帽一体化的行列。但他们却是全球厨师队伍里的另类,执行着要求他们作的,只求熟、热、卫生就行了的饭菜。

    凡是烧制素菜,一律“两步法”制作工艺流程:先倒菜进锅,加自来水煮熟,然后捞起,将预先熬好的油盐作料倒进去搅拌即成。这样的菜有个很大的优点:养眼。不是有首囚歌唱,“菜里没有一滴油”吗?放屁!这种菜里全是油,油比菜轻,全自我显摆地浮在了菜的上面。

    养眼,然而不养鼻,一股熏人的菜腥气。也不养舌,一片催人泪下的苦涩味。

    一星期就礼拜天中午是荤菜,荤菜制作也是一个字:煮。连炒肉片,这种必用炒字工艺的菜肴,也是先煮,煮熟后捞出来把汤倒掉,再与素菜相亲。因有了先前的洗礼,再怎么与人相亲相爱,也已基本没有肉的香味儿了。

    吃熟吃热吃卫生,是他们工作的终极目标。这样的制作能够确保熟,熟了不热也难,不卫生也不可能。犯人是另类,他们的囚粮,难道不也应另类化吗?那么另类之下,另类的反应是什么?

    看看每天上午,从各个监区,送到垃圾场去的泔脚桶就知道了,每天一大桶一大桶的泔脚,里面是比原先没减多少的昨天的菜,上面浮着厚厚的一层油——人毕竟不是喝油的机器。

    人有一个坏毛病:看菜吃饭。犯人这种坏人,此种毛病更坏!他们很多选择了,宁可难为胃,也不苦了嘴的决策。但每天繁重的劳动,班产还是必须完成的,这样——我入监才3个月,监狱里的情况还不太知道——进来前,我可是听说不少不发达国家里,犯人由于营养差,劳动强度又大,发生“过劳死”的现象不少的呢!

    殷阳侃侃而谈,谈了45分钟,主题很简单:能不能把那包“方便面”做做好。这沈副监倒也很绅士,一直微笑着听完了他的讲,不断点头称善。最后沈副监说,监狱很快会给你一个答复。

    对殷阳的这一出,犯人里佩服的少,嘲讽的多。入监队的老犯则说,他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新犯不知监狱是怎么回事。果不其然,沈副监回去把情况向金训监狱长作了汇报。把个金训气得,当场就将办公桌上,他比较喜欢的一把紫砂壶,摔了个千棱八瓣。

    “这是要骑在我们警官头上拉屎了,这是......!”

    一个电话打给入监队队长,让他找个由头,将殷阳送严管队。另外,要他在入监教育中增加一个内容,即:“你是什么人?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来干什么的?”(即著名的“三问”,现这话上面通知不讲了,但警官们对这三句话,像对老情人似地情有独钟,心心相印。)

    放下电话,政委凌清进来了,凌政委说:“一个新犯,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作为犯人,向警官反映情况还是正当的,就为这送他严管,不大好吧!再说殷阳这人,在省政府是有几个很硬的朋友的,跟我打过招呼的......日后见了面怕不好看吧?”

    (其实,说殷阳省里有朋友打招呼一节,是他编出来的。)

    殷阳算是逃过一劫,但他本人却并不知情。所以也谈不上吸取教训——“二五”就是这样炼成的!

    入监队下分到了监区后,殷阳才知道,吃得差点,这点苦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让他真正吃着分量的,是每天的囚禁生活。

    他指的囚禁生活,不包括白天的劳动,指的是在陈武按指令作的“试点”,劳动收工后回监区的监管生活。

    白天在车间劳动,一天8小时,(因为他们是老残犯监区,其他生产监区,一天劳动时间要长一些。)他的神经和全身肌肉得紧绷7小时60秒。天天满头大汗,大冬天也是如此。他是知识分子,体力劳动哪比得过人家?他们是流水作业,稍一松懈,上道的活计就在面前成了堆,一成堆,车间管理的事务犯,就哇哇叫骂,只得夹紧屁眼一阵紧干,再求边上的犯人伸伸援手,才能清淤导流。口渴也不敢喝水,喝水要小便,一小便活计就又堆起来了。

    神经成铁条,肌肉成钢板,总算把白天的活儿扛下来了。劳改犯劳改犯,劳动是本分,再苦再累怨不得人!

    让他苦不堪言的是收工后,人的精神生活遭到生生压制的痛苦。

    人的生命过程,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构成的。

    关于人的需求理论,经典作家马斯洛和恩格,斯,给出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体现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层面的见解,总体是一致的。人的需求,总是先满足浅表层的物质生活需要,然后再进入深层次的精神层面。

    狱外自由人的精神生活是十分广泛的,他们有获得社会尊重的需要,由事业成功的追求,由亲情爱情友情的享受,有各种文体活动的愉悦......

    犯人因为是犯人,以上自由人所获得的那些精神享受,基本都与他们无缘了,但他们到底是人,只要不是精神病患者,他们照样是需要有精神生活的。

    高层次的事业追求、远大理想、光明前景等梦想,已经远去了十万八千里,刑满释放后,他们知道自己的犯罪思想没有得到改造,又身无寸技、文化不高,低水平的挣钱能力,与他们这个群体,共性化的高标准生活要求,形成了巨大的现实落差,弥补落差的唯一途径,就是重新犯罪,重新犯罪是早晚的事儿,从踏进监狱或少管所这一天起,他们大多数的人生就交给了监狱,或者执行床。(如果是针毙的话。)这一点,他们比谁都清楚,他们这方面的精神天空,一片漆黑不忍卒看。

    他们的家庭,随着他们的被铐走,除了家里有钱的官员犯和商人犯外,绝大多数家庭的女主人,会沿着“一年人等x也等,两年人等x不等,三年人x都不等”的,轨道驶离家庭。她们走后,家就散了,孩子或随母亲去,或跟爷爷奶奶过,或者流露街头......

    他们的父母,在他们未被抓花天酒地的时候,是想不到他们的,现在下了狱,兄弟姐妹、原来的密友,(大多也就是些酒肉朋友罢了)大多都离他们而去了,只有父母是永恒的,硬是将从牙缝里省下的钱寄给他们。

    这些是犯人精神世界里的远程天空。远程天空里的那些话,时时拨动着他们的心弦,牵动着他们的灵魂,能找个知友抖抖肺腑,诉诉心曲,尽管讲的都是些没用的,毕竟有了倾诉的地方,有了接纳苦水的池塘,有了同情劝慰的柔掌,在他们那一片漆黑凄惨的精神天空里,照样会引来阳光一缕,让他们千疮百孔的心得到些许疗治,让他们的神经不至崩溃,让他们的精神不会窒息......

    在他们能有一两,两三知己相聚,能让他们在自己的,精神天空里作神作仙的,他们大多会在回忆里找回自己。

    回忆总是美好的,哪怕最不堪回首的看守所日子,被回忆将过去请到面前时,也照样会裹起一层莫名的温馨。他们会回忆他们圣洁的初恋,回忆他们肮脏的淫乱,回忆他们未犯罪前那些美好的时光,回忆自己犯罪时的兽行魔影......

    回忆是一双双天使的纤手,通过这一双双柔掌的按摩,能让他们伤痕累累的心灵得到抚慰,让他们几近窒息的精神生命得到喘息......

    (——且看看陈武的“新监管模式”试点,是如何抹杀犯人的这些精神需求的。且看下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