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 这样的世道

    眼见常文友掏出一锭足有五十两的银子,陆昭的脸色顿时大变,急问他这银子从何而来。

    然而常文友却不愿据实以告,只往陆昭的手中塞。

    “常大叔!”

    “你糊涂!”

    陆昭狠狠一推,将到手的银子给送了回去。

    “你真想让小川成为一个既没娘又没爹的孩子么?”

    陆昭脸上满是氤氲之色,他想不到常文友竟如此糊涂。

    这银子无论从何而来,都不可能是正当来路。

    而常文友一旦踏上歧途,便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言,生死只在一念之间,到时候常小川何去何从?

    他倒是一死了之,可是常小川呢?

    他本该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既生在了这样一个灾难频频的年代,又遇上如此一个破碎不堪的家庭,还有这样一个不走正途的父亲,谁人考虑过他的感受?谁人又曾对他负过责任?

    “他已经懂事了,未来的路,由他自己选。”

    常文友咬着牙道。

    他虽然极不愿说出这样的话,可最终他还是说了出来。

    在他的世界里,他们父子的命本就不值钱,死对他们而言,本就是一种解脱。

    所以他并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同时也不在乎常小川日后的生死。

    陆昭闻言,当即忍不住“连连大笑”起来。

    “可真是一个好父亲!”

    “好!既然如此,带上你兄弟,这便请吧。”

    “日后不要再到医馆来,权当我从未见过你,并不相识。”

    “也不要再来探望小川,你不配成为他的父亲!”

    陆昭笑了一阵,而后声色俱厉。

    他不能理解这样的父亲,尽管他已经见识过这样的人。

    孩子对他们而言,好似只是一个任务。

    生了孩子之后,这个孩子所能享受的一切,似乎与他们都毫无关系。

    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曾由半点考虑,也不曾思考要如何给孩子制造一个美好的童年,让他们的孩子拥有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

    陆昭以前以为,那是因为社会进步后,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留守儿童增多,所以孩子逐渐成为一场婚姻的附赠品。

    可今日得闻常文友所言,他这才明白,并非现代人如此,原来从古至今这种情况一直存在。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来,后代只是为了表示孝顺的一种方式,而非一种责任的体现。

    古人诚不欺我也。

    他不愿常小川再置身如此家庭,更不愿意有朝一日,常小川亲眼看到他父亲死在他面前,而他却无能为力。

    所以他只能这样做,让常文友离开,彻底的离开,反正他已经走上歧途,而且无法回头。

    “好!”

    “我答应你,只要我兄弟醒过来,我们立刻就走!”

    常文友犹豫了一阵,最终却还是答应了下来,他的眼神里有着冰冷到让人胆寒的目光,决绝而无情,看不出他对常小川有任何的不舍以及亲情。

    或许在常文友看来,常小川留在医馆,远比跟在他身边要安全得多。

    陆昭闻声,再无话可说,只朝着常文友一声冷笑,而后扭头便离开了。

    来到药房,常小川与王小八仍在学习研究药方,刚才常文友进来的时候,常小川正好去了后院的仓库,所以不曾看见,也不知常文友的到来。

    此刻见得陆昭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常小川这才急忙从柜台内跑了出来,问到出了什么事。

    陆昭见他反应如此机敏,心中不忍更甚,一度欲言又止。

    他很想告诉常小川实情,可是他又不愿摧毁常小川心中的美好,每个孩子都是天真纯真的,只是因为周遭环境的改变,所以才会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陆昭从未怨恨过自己的父母,但他只是觉得遗憾,遗憾自己未曾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所以再见得常小川时,那种感同身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而易见。

    思索再三,他还是决定放弃。

    “没事。”

    “你与小八去给难民们分发药草和吃食吧。”

    随着四和堂逐渐壮大,对于慈善事业,陆昭也开始着手。

    苏州城外的难民数之不尽,他虽不能全部救济,但能救一个算一个,所以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安排常小川与王小八定时定点去城外施粥救济难民。

    常小川闻言,当即点了点头,而后与王小八一道离开了医馆。

    待得他们两人离开,陆昭这才进入后院,将那日王儇兮交给他的白色丝绸拿了出来。

    打开后,那些细小的文字再度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不是什么书信,更不是什么机密,只是一张名单,一张历年伪倭与官府官员分赃的名单详情。

    在这张名单上,朝廷之中从上到下,甚至是嘉靖老儿也收到过伪倭的供奉。

    换句话说,伪倭剿之不尽,其实并不是伪倭的力量太过壮大,也不是官军不尽力,而是朝中上下根本没人愿意彻底剿灭倭寇,也没人愿意彻底解除海禁。

    换句话说,朝廷中人只是换了一种法子在收刮民脂民膏,而且他们还站在道德制高点,对那些给予他们供奉的伪倭致以最强烈的谴责和打击。

    所谓道貌岸然,不外如是。

    朝廷中人尚且如此,那下面的那些地方官呢?

    难怪徐世年作为苏州知府,却与盐帮,金鲨帮这种伪倭帮派暗中合作,他若是不与他们合作,他又哪里来的钱去孝敬自己的叔父呢?

    而当官的尚且如此,百姓又能如何?

    常文友原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若不是走投无路,他又何必走上歧途?

    一锭五十两的银子,这对一个普通百姓家意味着什么?

    他从何处得来这五十两银子?若不是偷,若不是抢,他怎么可能得到这五十两银子?

    再加上他那所谓的兄弟腿上的刀伤,显然就是激斗所致。

    说到底,常文友已然行差踏错而无法回头,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世道之中,常文友又能有什么样的选择?

    陆昭一时心神激荡,他想起了那日齐老与他说的话。

    大丈夫行于世,有些责任似乎怎么也逃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