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民事法典与改革

    “小人冤枉啊。“<r />

    <r />

    “陛下,我等只是秉公办事,绝无私吞他的钱袋子的念头。“<r />

    <r />

    “陛下,他胡说。“<r />

    <r />

    “停停停。你来说。“<r />

    <r />

    刘协指了一个看起来更精神,刚刚说话更为敏捷的督卒。<r />

    <r />

    “小人谢陛下。这王立所说之事,大都为真。但是,我等绝无贪墨他钱财的念头,不过秉公办事罢了。“<r />

    <r />

    “秉公办事?“<r />

    <r />

    “是,陛下。按您给出的新制度,’随地弃灰者,罚十钱’一律,我等见其将钱袋丢在路上,应当督促其亲手丢好垃圾,并押送见官,罚十钱。<r />

    <r />

    小人本是战场上退下来的残卒,蒙受陛下大恩,方才得此一官半职,绝不会贪墨,有负陛下所托。“<r />

    <r />

    “9??''<r />

    <r />

    刘协仔细打量了他一眼,他穿着一身绛衣,身材魁梧高大,可惜的是双手断了一只,并且脸上还有一道自眉角切过鼻子,一直到上唇的疤痕,大大破坏了还有些英俊的面容。<r />

    <r />

    看他那副激动模样,刘协心知应该是真的。<r />

    <r />

    叹了口气,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问道:“那为什么钱袋你们都当成垃圾处理?我的法典可没有写,别人不小心把东西落到地上,也要罚吧?特别是钱财,这种东西,不应该如此处理吧?“<r />

    <r />

    “这“那人脸色犹豫,但还是抬起头,说道:<r />

    <r />

    “我们自然知道,此等贵重之物,不能当作垃圾处理。但就因为如此,便有些人将丢弃之物也说成是贵重财物。我等也是无奈,不知如何是好。<r />

    <r />

    主官便让我们,不论是什么,凡是落到地上,就算是宝剑,也一同如此处理。“<r />

    <r />

    好死板的处理方法,刘协按按摇头。<r />

    <r />

    “那又为什么非要王立把财物丢掉?还有,我的法典里不是写清楚了吗?这种事情,都由督卒收取罚款,晚上回官衙一起上交给统计的官员,并将这件事记录下来。“<r />

    <r />

    刘协再起始之初便考虑到了这种情况,试问要是一点小错都要抓到官衙见主官,那主官也好,督卒也罢,不都得忙死?<r />

    <r />

    “是,陛下。但是不论主官还是我们督队内的一些兄弟都担心有人会从中贪墨,因此而失了官职,便让我们将需要罚款的人交由主官处置。<r />

    <r />

    再加上,许多弟兄其实对各自事情处理情况不明白,因此也只能交由主官审判。<r />

    <r />

    至于“<r />

    <r />

    “官府里不是刻着,民事法典’吗?为什“说到一半,刘协便停住了,他意识到自己又犯了将这里的人当作后世居民的错误。<r />

    <r />

    果然,那人拱拱手,小声道:“陛下,大多数兄弟并不识字。小人也只识得一百二十余字,这在督队里,已经是最多的了。<r />

    <r />

    至于为何强迫王立将财货丢掉,他其实也可以捡回来呀!“<r />

    <r />

    刘协头疼地又揉了揉太阳穴,和这些人对话以来,他都不知道是第几次揉太阳穴了。和荀攸交谈以来,极大可能拉拢到荀残和颍川人才的喜悦一扫而空。<r />

    <r />

    他知道后世的政策、制度要推行到东汉,有许多困难之处。但他实在没想到,就连最重要的督队也出了问题。<r />

    <r />

    要知道,督队可是负责治安,是刘协以后许多政令、改革的监督者、执行者,要是连这都出问题,以后的改革还怎么进行下去?<r />

    <r />

    看来颍川人才的引起迫在眉睫,以帮助自己实行更大幅度,更深层次的改革。<r />

    <r />

    并且,最重要的执法机关,督队的改革要继续深化。<r />

    <r />

    “这样吧,王立这丢弃的既然不是垃圾,那便算了,钱财也不必罚了。其他人,先照你们现在的方法做。你们就跟你们的主官“刘协回忆了一番,继续道:“他是督队尉杨修是吧?你们回去告诉他,这件事是我说的,便先这样做。<r />

    <r />

    “小民多谢陛下,多谢陛下。“<r />

    <r />

    话音落下,王立便利索的下跪,一边猛磕头,在地里砸出“邦邦邦''的声音,一边激动喊着。<r />

    <r />

    “谨遵陛下之命。“<r />

    <r />

    那三个督卒也应和道。他们本是战场下来的残人,正常来说根本不会有人用。是刘协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当然要无条件遵从刘协的话。<r />

    <r />

    他想亲眼看看,不是也如同督队一般不尽人意,甚至是全然无用。<r />

    <r />

    还好,市井前的铜斗铁尺好好的摆放着,不时有人拿着市井里买来的货物,往那里一称,时间久了,后面还有人要催促。<r />

    <r />

    铜斗铁尺,也就是最早的公平称。不论是这个时代还是后世的民众,都对那些大斗进小斗出的奸商深痛恶绝。<r />

    <r />

    有感于此,刘协便令人做了标准的铜斗和铁尺放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看看自己买的东西是否足量。也就不怕被奸商坑了。<r />

    <r />

    看到刘协对于铜斗铁尺的运行满意,一直跟在他身后的贾诩便适时称赞:“陛下可谓是学究天人。不仅能文能武,就连市井之事,也了解的一清二楚。<r />

    <r />

    否则又怎会有如此人人交口称赞的良策呢。“<r />

    <r />

    虽然贾诩觉得自己这番话拍马屁拍得太露骨,但他说得完全是事实,不仅是市民,连许多大臣也认为这是良策。还有比拿事实赞美别人更好的拍马屁方法?<r />

    <r />

    刘协嘴角微微勾起,相当受用。<r />

    <r />

    不过,他还是谦虚道:“文和过誉了,这不过是偶听人提起这种方法,终归是别人的。当不得什么本事,如此称赞,恐怕要被人笑啊。“<r />

    <r />

    这个方法其实最早源于隋朝的宰相赵斐,他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所以,做人还是谦虚一点的好。<r />

    <r />

    贾诩当然不会相信这是别人跟刘协提起的意见,就算真是别人提出的意见,现在也是刘协一手促成的良政,容不得他人染指。<r />

    <r />

    接着,贾诩又带刘协进入市井好好观看了一番。<r />

    <r />

    刘协为此还和护卫一起,专门换了一身衣物,下了伞盖,恐防扰民。<r />

    <r />

    视察的结果也相当令他满意。长安虽然遭到战争影响,又因李傕、郭汜二人的动&sp;乱使得关中商贸不畅,各地也相应减少了生产。<r />

    <r />

    但长安是目前天下十三州,人口最多的城市。因而长安市井,人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已经有了繁华的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