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孙云与丁杰正在争执的时候,御道的另一边不知什么时候,站定了一个和尚。和尚似乎听见道路这边两个少年说话,或者需要打听什么,径直走了过来。到了跟前,开口向俩人问路。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僧人的地位很高,如同士人一样受到百姓尊敬,因此他一张口,孙云和丁杰都被打断,孙云也双手合十,说道:大师,您请问。

    和尚笑笑说:请问二位施主,少林寺是往前方走么?

    丁杰不是本地人,无法告知。孙云看和尚指的方向,知道他应该是从城里过来的,便说:是的,前面官道尽头不远有两个岔道,左边的是少林寺方向,右边的是水泉石窟。

    和尚说:哦对,我知道了,水泉石窟和龙门石窟一样,只是稍微规模小些,正好对着龙门。的确,水泉石窟正好在京城南大门、大谷关口以东断崖之上,石窟坐东向西,背山面水。

    孙云说:可是从这到少林寺有100里地,步行要走一天,大师怎么天到晚上才出发呢?

    和尚说:呵呵,我在城里永宁寺耽搁的太久,忘记时间了。不碍事,出家人不怕行走,不怕夜路,正好明天早上就到了。僧人说着便撤步往南,丁杰刚才站在孙云的南侧,两把宝剑就在俩人中间的地上,和尚正好一只脚踩到了宝剑。只见和尚用脚一趟一荡,两只木剑竟然凭空飞起来,水平着飘到丁杰跟前,丁杰连忙接在手中,目光惊异的看着眼前不起眼的和尚,刚才的挑战也忘在脑后。

    孙云看罢,知道这一定是一个高人,看此人头顶有五峰隆起,十分威严,体貌特征很特别,好像剑侠榜上并没有听说过,看看大师要走,孙云下意识的喊了一声:大师。

    大师回头笑笑,孙云正好又仔细看看,此人估摸有四十左右岁,宛若天神一般,孙云不由得呆住。和尚见孙云愣住,笑道:小施主,还有事么?

    孙云回过神儿来,赶忙说道:天这么晚了,师傅您是不是还没吃饭呢,如果不着急,请您进屋和我们一起吃点饭,如果您忌荤,或者急着赶路,我回去取来给您带点吃的。

    前文说过,佛教西汉时传入中国,当时印度僧人并未严格吃素,因此华夏的和尚也没有形成素食之风。到了南朝,梁武帝虔心理佛,精通教义,经常搭上缦衣为王公大臣们说法,他从佛经中悟得,吃众生肉会影响慈悲的修行,令众生对人心怀恐惧,菩萨要摄受众生,令众生欢喜,令众生乐于亲近,如果使他们感到恐惧之心,就不能与之广结善缘,度化众生。

    于是前年,梁武帝根据这些大乘经律撰写了《断酒肉文》,劝勉四众弟子勿饮酒食肉,并明令出家众必须戒除酒肉,并说明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他身体力行,开始畅行素食戒荤。很快随着南北高僧的往来,这个习惯也传到北朝。

    同时,北朝大量的翻译佛经,其中《涅盘经》、《楞伽经》中都提到大慈悲不得食肉的说法。因此北朝也逐渐接受梁王的思想,开始戒荤。此刻正处于过度阶段,有戒的、有不少没戒,因此孙云这么问他。

    和尚说:多谢小施主,我足戒,包括戒荤,那麻烦你施舍我点素食吧。

    孙云说:不麻烦,应该的,您稍等。说着跑进屋里,来到桌子边,大家正在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孙云往桌子上看看,正好有一盘烙饼和一些素菜,便到柜台向小二要了油纸包,回来对萧月说:帮我一下。萧月看孙云急急忙忙的,赶紧一起帮着盛好,一起送出来。

    和尚接过去连声感谢,说道:小施主,真是好细心,多谢多谢。

    孙云说:大师去少林是找达摩大师么?和尚一笑:正是,小施主,猜的很准那。

    孙云笑笑:不敢,因为少林寺我只见过达摩大师和慧育大师,慧育大师在城里。所以我就只有说达摩大师了。和尚说:哦,这样啊。你和达摩大师也认识么?他可是高僧啊。

    哪有啊,仅仅一面之缘,我也常听他的大名,可是我见识短浅,没有缘分认识大师深奥的佛法。是的,我正是慕名要去向大师求法,准备拜他为师去,不知道我有没有缘分。

    我叫孙云,这是我的同窗萧月,这位是幽州的剑士丁杰,请问您法号怎么称呼。贫僧神光,出家香山寺,离此不太远,就在龙门一带。

    孙云和丁杰都不认识,书中代言,神光俗家名字是姬光,自幼气度不凡、为人旷达,年少的时候广读儒经,博闻强记,尤其以《诗》、《易》善长。青年开始徜徉山水,不成家立业。后来接触佛学,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悉心佛理,超然物外。后来佛缘所致,他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教义。他三十二岁那年,回到香山,早晚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这样一座八年,终有所悟。

    前些日子他在禅定中,恍惚有成佛之人告诉他,如果想证得圣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有大德之师正在东南不远度化有缘人,与此同时禅师头疼难忍,如针在刺,顶骨五峰隆起,于是宝静禅师建议他到少林寺找达摩祖师求佛,并将他的名字改为神光。神光禅师便辞别了宝静师傅,听说达摩常到京城永宁寺参禅,便先到京城看望,不巧京城忙于重阳佳节,达摩近日未去,这才连夜赶往少室山。

    孙云说:神光大师,我觉得达摩大师一定会收下您的。神光笑笑:哦?为什么呢?

    说不好,孙云看看神光的头顶说:可我觉得,好像您的头顶与达摩师傅的头顶很相近,都属于证悟佛法的法相,也许您才有缘能得到达摩大师的真传。呵呵,借你吉言,告辞。神光摸摸头顶,大笑不语,转身要走。孙云忽然感觉自己离缘分又一次插肩而过。

    这时丁杰缓过劲儿来,突然说道:多谢大师。神光说:呵呵,谢我什么?

    丁杰说:刚才您展示绝技,让我突然心灵顿开,我觉得我刚才找孙云比武挑战实在太幼稚,现已知错,他日我还想到少林聆听大师教诲。神光说:哈哈,小施主慧根尚在,不因嗔怒淹没本性而堕入阿修罗道,有缘再会。说着脚下大步流星,人影南行消失在夜色之中。

    丁杰点头,目送大师背影,不知道是否突然觉悟,拿着宝剑,冲孙云一拱手,孙云也一抱拳说道:子璨兄,明日太学院,欢迎过去切磋。丁杰似乎点了点头,然后默默的回到店房。日后多年,他竟然有缘追随神光成为一代名僧,后话不提。

    萧月问:你认识刚才的丁杰?他拿了两把木剑,是不是要和你比试?

    孙云说:哦,刚认识,他是关外的。他昨天看见我比武了,想和我切磋一下,我让他明天去太学见面。孙云故意隐瞒了丁杰的出身,否则怕田俪大家知道了,不知会有什么后续的结果。人生命运的转折往往在一线之间,不能交付给不可预知的变数,知道的越多麻烦也会越多,不如就此把真相咽到肚子里,让大家一如既往,沿着既定的方向延续时光。

    呃,我还以为他要当场向你挑战呢?如果是那样,你可千万别应战,尤其我们大家不在的时候,记住江湖险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孙云说:可不么?不过,没等我拒绝呢,偏巧神光大师问路,等忙完了,天也黑了

    萧月说:这就对了,你是大师兄,一定谨慎,别让师弟师妹们担心你。

    孙云点头,心想我哪有大师兄的自由啊,成天被你们管着,杂事都我来做,我都赶上大伙的仆人了。当然这话心里抱怨行,不能说出来。知道,走吧,我们回屋吧。

    萧月一边和孙云往回走,一边看看远处已经黑下来的道路尽头,忽然说:神光大师去找的达摩法师,听说是个得道之人,他经常到城中的永宁寺拜塔,闲暇之余,总和大都统菩提流支相互印证楞伽经法,有时候也比斗功法,好像一直不分胜负。俩人用梵文斗法,周围弟子大多不懂他们说什么。有时候他们也用汉话争论,让双方弟子或追随者听。听说楞伽经有两个版本,一种是菩提流支自己做的十卷楞伽经译文,文字流畅优美,坐下弟子和京城百姓都赞美,而达摩带来译文好像还是南宋时候的译文,晦涩难懂但佛法深奥,只有少数人能听懂。结果京城楞伽学派也发展为两派,只是达摩的楞伽经弟子比较少。俩派弟子之间分析还很大,互相求全责备。还听说菩提流支害怕达摩的禅宗法术,比他的密宗法术高强,安排他的弟子慧光来陷害达摩,也不知道这话是怎么传出来的,都是天竺高僧,怎么可能呢?

    孙云说:都是瞎话呗,再说慧光也不是菩提流支的弟子啊,他原来是拔陀的弟子,后来到京城帮助译经,也只做了勒那摩提的弟子,最多算菩提流支的助手,可见一定是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老百姓都是道听途说。

    大云你说,是谁故意挑拨呢?我哪知道啊?反正是有利益冲突的人。

    会是谁呢?佛家别的宗派,道教,还是儒教的人?或者是南朝?大云,你一定知道,只是不想说吧。汗!孙云无可奈何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