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一章 生产与生活(上)

    “教团要发展壮大,当然要招贤纳新。”马湘道,“你之前的经验,是有效的,是值得借鉴与推广的。”

    以前,按胡了真的经验,也是走的秘密结社的路子,这是比较普遍方式。马湘当然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马湘与胡了真研究之后,确定了开天教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方针:第一阶段是以亲联亲,以友串友,单向联系,纵向发展,提携骨干,发展家族团体势力,选贤举能,培训入教积极分子,对于大明遗民与反清人士优先、重点培养。

    第二阶段是广造舆论,贿赂,拉拢,瓦解意志薄弱的辫子官僚,如有必要,则用暗杀,行刺,绑架等霹雳手段,对付、清除那些顽固派乡坤、土豪、官员,为开天教的发展提供外部生存环境。

    第三阶段是在教众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挑选年轻力壮,信仰坚定的男女教众,组建“开天军”。以乡村山区包围城市战略,在地势偏远的农村地区建立根据地。

    第四阶段,武装夺取天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即使马湘有前世的知识与经验,马湘也认为,此事可为不可为,全在于“天意”。他只能尽尽人事而已。那么,所谓的第四阶段,现在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马湘并不想做什么邪教宗主,传销组织头目。

    所以,胡了真让马湘做教主,就被马湘给拒绝了。

    马湘摆头笑道:“我给你们出出主意都还勉勉强强呢。”

    “您太过谦虚了。”胡了真崇敬道:“道长回向之功德,利益广大。这开天教主,于情于理应由您来当,以道长的见识,修为,德行,料想无人不钦服,我亦愿倾力佐佑。”

    “诶!”马湘将头摇得像波浪一样,连忙道:“此事休得再提,我不是谦虚,也不是说怕惹麻烦。贫道实在是志在烟霞,那么,自知自己的性子,难堪大任,还是胡道友你来当这个教主吧。”

    “师兄!”周轻云道:“我记得醉师叔,评价你若在庙堂,定能出将入相呀。如此高才,这教主之位,有什么做不得的。”

    “师父师父,你不是老说反清事业,是你矢志吗。做了教主,才能更好地完成师父的志向呀。”英于秦在一旁补充道。

    果然,这胡了真听了,又不停地举荐劝说。二人又谦让了几回。

    胡了真以为马湘只是中国式谦虚,那个劲头,实在让马湘招架不住。

    最后,马湘无奈道:“一个组织团体,其下也分不同的BU、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人有五官,朝廷分六部。那么,以我的能力,做得了眼睛,就不能听不能闻不能尝。做得了耳朵,就不能看不能闻不能尝。当然啦,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我没这个精力呀。所以,我可以做开天教的业务伙伴,但是,董事长我是做不了的。你就别在谦让了,我是不会做什么教主的。”

    “贫道举张反对满清,反对辫子蛮。并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愣头青瞎胡闹。而是观察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清这一理念,顺应了现今的世道人心。也就是说‘反清’也是不离道的,而离道的事物,是不能存在的。那么,反清这条路,虽路远且阻,曲折难行,可是前途并不完全是一片黑暗,光明可期。”

    “有人说,历史如车轮,不要执着过去,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以此说明,反清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啊呸!”

    “那么,这种言论,活脱脱的,也是一种虚无主义。我们对于错误的历史,悔恨的过去,固然是不能遗忘,更重要的是反省错误,改变错误,以实际行动来扭转与补偿。而不能一味的安于现状,忘记历史。不能说‘我要尊重历史’,故而就听凭错误的历史,继续发展下去。”

    “退一万步说,哪怕我们对于改变错误,而遭致了失败。我们也不能用宿命论来下结论,说什么反清是违背了历史大势,就一定会失败云云。”

    “失败不是绝对的,成功是相对的。失败与成功是很正常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都是可以分析的,都能总结成经验。指导我们当下的行事与生活。那么,我们就算是失败了,也一定不能气馁。”

    众人听了马湘的长篇大论,一头雾水。虽然听他厉声强调什么失败了不能气馁之类的话。但是有些显得他自己并没有信心似的。

    马湘与胡了真这次会面,聊了很多,一直聊到饭点,也没有结束。

    马湘以反清为核心理念,大致描写了一张BP。就差天使投资了。

    英继招呼乡党,露天置了一个流水席,有三大锅臊子面,两只烤全羊,瓜果菜蔬排了几桌。

    众人吃的那叫一个热闹,整个马鞍山欢声笑语不断,直至天色全暗。

    英继叫人点了火把,燃起篝火。乡民与童男童女,围坐一起,摆起了龙门阵。

    英继提议马湘为众人讲几句,大家都鼓掌欢迎。

    马湘就站起来,压了压手,众人仰首静听。

    “英老师,让我讲两句,这还真把我难到了。大家说,让我讲些什么呢。”马湘笑道,“你们也可以提问。”

    英继笑道:“请道长讲些道法给我们听吧。”

    周轻云,英于秦等人,闻言不禁皱起眉头,他们实在是不想听那些枯燥乏味的道法。

    这时,有人说,请道长讲些降妖除魔的事迹吧。

    又有人说,请问道长,人死后是不是可以上天堂啊,天堂的生活是不是非常幸福美好,其中美酒成河,美食成山,有高厦朱阁,有华服珍饰,有香车宝马。

    有人接话说,我觉得咱们刚刚就在天堂里,好吃好喝的,我前半辈子都没吃这么多。

    有人反驳道,这算什么天堂,再说这只是一时的。

    有人补充道,是啊,要是每天都能这样就好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起来。

    胡了真见此,眉毛一挑,以为现在正是传教的好机会,不住地看向马湘。

    马湘微笑地听着众人的谈话,朝着胡了真微微颔首,示意明白。

    “静一下!”英继大声道:“都听听道长怎么说。”

    马湘见众人都停下讨论,于是,运用一点雷音之法,让每个人耳中震响,预防上面在“开大会”,他们在下面“开小会”。

    马湘笑道:“我刚才听了大家的讨论,发现啊,大家对于天堂存在与否,并不感兴趣。只是因为现世生活太痛苦了,才想要解脱的。”

    “那么,我不谈什么解脱之法,来谈一谈解决之道。刚刚听有人说,他大概的意思就是,吃不好,喝不好,穿不好,住不好,好不好。”

    “那么,总结起来,这就是因为物质与文化匮乏,导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空想空谈,这其实就是基本生产发展不充足的体现。”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是在小农时代,小农意识想到的最好的最幸福的生活了,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规模小与生产力水平低下,那么,能提供的产品就极为有限,可是,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生存形态,不仅要在生活上压缩开支,更谈不上消费了,恩格尔系数接近100%,还不得不在生产投入上缩减开支……”

    “道长,什么叫五亩之宅,听不懂啊!”有人在马湘说话的停顿间隙,提问道。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那么,这种生存状态如何改变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生产搞产业,努力提升生活水平。”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