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2章 三家则一

    萧云这几日神经极为紧张。

    生怕在生活条件变好之后,他们会变得故态复萌。

    他明白,其实正确的统治手法,是让他们持续对某种事物产生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不易得到满足,在患得患失之间,最容易被掌控。

    可以是水源,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房子。

    但这些都是暂时性的,并不是那么持久,起码算不上什么一劳永逸的手段。

    有这种手段吗?

    有的!

    生命,是几乎所有人的需求,心灵寄托,同样如此,比如被认可,有同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由这点为核心孕育而生的统治手法,叫宗教!

    萧云当然不是想要弄出一个宗教来。

    毕竟在这个法律不健全的世界里,自己稍有越过雷池的举动,就立即会被掌权者以雷霆之势消灭。

    他必须把握足够的尺度。

    那么,一门学术,就足够来替代。

    正巧,他现在有圣人品的身份,秦国未来唯一有希望成为圣人的家伙。

    推出自己一门学说,成一家之言,以揽天下之心,好像也并无不可,甚至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事。

    至于要推出什么一家之言?

    儒法道三门,总是第一个跳进脑海中的,农家之类便不作考虑。

    纵横家方面呢,太过厚黑,传者不能太多,太多易乱。

    阴阳家?玄门秘法,多流于小众,很不容易被掌权者所接受,毕竟对统治无益。

    至于医家,终逃不过房中、保命;神仙、全性这两类四门,跟自己所求仕途背道而驰,并且太过虚无缥缈,世间涉及者千万,成者?至今没有!

    兵家?但凡出名的,就没啥好结果,大丈夫马革裹尸是最好的归属了,自然不作考虑。

    其余诸般,萧云仔细想过去,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来。

    最后终究还是要落在儒法道三家之中。

    儒家嘛,说是中庸,实则巧妙。

    原本就是统治者最喜欢的,也最希望所有百姓信守的。

    法家嘛,成名者也皆是结局不好的家伙。

    倒不是它不好,这是但凡这玩意研究的太透了,总是难免狂妄!

    傲!那种视天下苍生如草芥的傲气,总是不经意的在这种人的身上散发出来,所做作为,即便正确,也难免天怒人怨,说白了,太理性了,成全了别人,最终坑了自己。

    道家,则又不同。

    明哲保身有之,安身立命有之,巧名专营有之,治国安天下亦有之。

    说白了,从管好自己开始,一直到治理天下,它都涉猎。

    从道德善良,圣人之行,到阴谋博弈,小心算计,它同样都融会贯通。

    它清晰明了的知识也有,深邃的也有,比如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能让想上很久,来一句上善若水,便能深结无数理念。

    而更高深的还有,一个庄周梦蝶就涉及到了哲学境界,再往里走,便是玄学。

    由浅入深,博大辽阔。

    仔细想来,仿佛世间万物万事都能跟道家扯上点关系。

    道生万物,唯道承等有些挑衅的说法也有。

    为何如此?

    萧云前世就想了很久,此时再想,因为身在前世之外,反倒突然看清了!

    其实它在变啊!

    因时代不同,因国而不同,因环境而不同,因人而不同。

    因时不同,因人而异,不计传承,包罗万象!,这是萧云给总结出来的十六个大字。

    简单来说,若萧云著作一部百科全书,总一亿三千万字,囊括世间已知所有准确讯息,然后他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自己为道家中人,指着那本百科全书,说那是道家典籍。

    于是,百科全书就变成了道家的一个分支,可名为置物道。

    这么一想的话,他发现道家实在是太适合自己在这个世界推行了!

    到时候自己以道为圣,然后弄点官职什么的,既能影响天下,又能抽身保命,岂不快哉?

    但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就是道家那些出名的家伙,要么就不被重视,要么就死的很惨,要么就受人诟病,好像有好结果的家伙,也不是很多啊!

    少爷,好像你在烦恼着什么。

    上官晴儿走进前来,目光炯炯的问着。

    萧云抬起头,错愕道:你咋突然变得文绉绉的了?

    跟吴姑娘学了一些,咳咳,不说这些,少爷,刚才见你眉头紧锁的,难道是有什么心事?

    上官晴儿一脸尴尬,赶忙转移话题。

    萧云叹了口气,突然坐直了身体,正色道:我这里有三套圣人言,却只能使出一套,我正纠结应该用哪个好。

    三套圣人言?

    上官晴儿愣了一下,随后便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圣人言?

    这个她是听说过的。

    那可是圣人言论,可出书立说,放入学堂,由天下士人诵读!

    就连私塾之中,除了必要的知识之外,学的也都是先贤的圣人言。

    如今自家少爷才是圣人品,还没有成为圣人呢,就开始推出圣人言了?

    她惊愕的同时,也在怀疑。

    她是心中默念的。

    反倒是冷凝双直接说了出来。

    圣人言?你才是圣人品,想这个有点早吧?

    反倒是吴姑娘很认真的说道:可也不算早了,夫圣人言,便是圣人之言行,包括典故、经历、行为、处事,等等诸多事宜。往往并非是成圣之后才出,而是成圣之前的整个生平,怕是都要放入其中,起码要让天下学子知道,圣人因何成圣,何以成圣,而不是成圣之后的言行。

    冷凝双愣了一下,闹了个大脸红,对于这种文绉绉的事,她了解的还真的不多。

    看来自己之前突然说话,是稍显唐突了。

    三个女人在这里讨论,立即引来周围各家公子小姐。

    一群人刚刚弄完手里的活,听到这边说话,还以为萧云又在给他们讲什么典故,或者说,有趣的故事,所以都立即凑了过来。

    结果凑近了一问,听说是萧云要弄出个圣人言来。

    这他们倒是不反对,虽然略显狂妄,但要说大秦之内谁有资格弄圣人言?那也只剩下萧云这个圣人品了。

    这个就是实打实的。

    连陛下都不行,满朝文武也没一个。

    不过又听说萧云自己有三个圣人言,还要从三个中选择一个,现在正在纠结这就有些过分了!

    那玩意是大白菜吗?一弄就弄一棵来?一颗还不行,得要三颗?要命啊!

    圣人言是什么?他们都学过。

    亘古开来整个天下十九代六十七国,圣人言也仅有一百零八种,其中七十二种属小道不用学,其余三十六种还有十几种早已丢失成为残卷,真正需要学的,只有二十种左右。

    也就是数千年的文明,只有二十种真正意义的圣人言。

    距离现在最近的,还是一百二十年前北魏那位花圣陆瑾的《百色考遗》!

    所以他们自然被萧云这句话雷的不行。

    也根本没相信。

    即便是有,最多一本,也就是小道之属,根本不用进学堂那种。

    还是吴姑娘。

    她有些过分的信任了。

    萧公子,这三种圣人言,可有区别?

    萧云叹了口气,沉声说道:自然有区别,其一,可安天下百姓,成一国之正统。其二,强,国之筋骨,立,国之根本。其三嘛

    萧云说到这里犹豫起来。

    至于四周之人,便全都傻了。

    但是前面这两种,已经让人觉得,萧云这话,说的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