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1章 论功行赏

    其一,国库掏空,朕再无一丝底气。其二,百姓整日抓捕蝗虫,耽误迁徙逃亡的时间。其三,很快国库的钱粮消耗殆尽,百姓却持续不断的送来蝗虫,官府无力给予报酬,反而会引发民乱,到时候未必不是再一次的叛乱起因。而朕却已经没有了钱粮可以供养士兵!

    陛下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着。

    然后转头看向大太监,说道:你觉得朕应该把一国的气运,都压在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孩子身上吗?

    这种问题,大太监怎么可能回答。

    他低着头,一点声音都没有。

    陛下也知道他不会回答。

    与其是问对方,不如说他在问自己。

    沉默良久,然后长长叹了口气。

    他做不出决定!

    事关整个大秦的现在与未来。

    他身为国主,是不能将所有的一切都赌在一件他自己都不怎么相信的事情上的。

    再说,蝗灾未必会来,不是吗?

    想了一下,他咬了咬牙,也做出了让步。

    一道法令很快便传遍整个大秦。

    吃水必煮,肉食必熟,若有人违背,则铁锁带枷,流放千里!若有人腹泻发热,则必须远地隔绝,若有地方违背,则以渎职入刑!

    果然,这是一个会引起怨声载道的法令。

    一经发出,陛下那里就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反馈。

    民众都是一个想法。

    那就是陛下管的也太宽了点,说他是没事找事,骂他是年老得了失心疯,发了神经!

    还有些贫苦者,更是觉得陛下不想让他们活命,不想让他们喝水吃饭,想要活活把他们渴死,饿死。

    不焦头烂额是不可能的。

    不苦恼也是不可能的。

    虽说原本就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但当事情真的发生,即便是陛下也有些受不了。

    每日都会揉着眉头,眉心处总是红的。

    这个臭小子,朕才跟他见了一面,现在就被举国百姓谩骂,当真是个祸种!

    陛下生气的不是被谩骂,毕竟这些天他也没有闲着,让御医们仔细研究了一下,水为什么需要烧开了才喝的道理,得到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并且一些古书上也有记载。

    所谓世间三大病因,气、痰、虫,其中这虫,就可以利用煮水的方式杀灭!

    所以对于这件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大秦国的事,他即便是被骂也都忍了。

    而真正让陛下无奈乃至气愤的,是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一个反转!

    事后若是百姓得上瘟疫,那么会骂他。百姓没有得上瘟疫,那么也不会认为是自己这条法令救了他们,不会感激自己。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挨骂的局面!

    明明做的好事,却只能担着恶名。

    他长长叹了口气。

    随后又苦恼起来:朕已经连续几日告诫那些家伙,不要参萧云了,可他们这次就铁了心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太师的臣子,还是朕的臣子!

    大太监身子抖了一下,这些话,可不是他能接的,甚至他都想让自己的耳朵立即聋了,什么都听不到才好!

    哎

    陛下以这一声长叹结束了今天的对话,或者说,是他的自言自语。

    又是几天过去。

    看着面前的奏本,陛下的脸色也是越来越好!

    叛乱平息了!

    但也因此而发生了一件很矛盾的事。

    他心知肚明,却又无能为力。

    因为军功!

    军功这种东西,怎么算才靠谱,才精准,才无法作假?

    人头是一个基准。

    只要拿来叛军人头,就可以评定军功,换取相应的奖赏。

    可这世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是造不了假的。

    尤其是这种一刀切的法令!

    冒领军功的有之,把普通百姓的脑袋砍了,拿来当军功的,也有。

    但这些都不是陛下犯愁的。

    他犯愁的是人!

    陛下都能想象的到,有些叛军在群龙无首下,投降了,但投降之后的军功就全是上头将领的,那些士兵岂会甘心?于是就都杀了,砍下脑袋去换赏赐。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现在大秦国是需要人的!

    北方经过此次天灾**,最匮乏的就是人,这些人拿起刀来是叛军,放下刀,却也是秦国子民。

    与其变成一颗颗战功,还不如放到北边去,让他们把那些已经荒废的村庄重新建立起来。

    不过与此同时,陛下又担心人太多。

    毕竟现在粮食少,若是人多粮少,到时候只怕又是一些麻烦。

    就是这般的纠结,让陛下一时之间也无所适从。

    所以他想了想,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萧云!

    咳咳,萧云这小子这几天过的怎么样?

    还是那个死样子。

    大太监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出这么一句话。

    说完他自己都尴尬起来,赶忙躬身道:陛下,萧公子最近还不错。

    陛下愣了一下,问道:听你言语,倒是对萧云有些怨言,之前你不是对他很有好感吗?

    大太监叹了口气说道:此子当真是没心没肺!宫女之前又跟他聊天,言语间透着对天下局势的担忧,他直接说,不过小事尔,无非是沿着前人的路走,却不知前人也走错了路,对他而言,想要解决便是顷刻之间的事!宫女问他为何不去解决?他却说自己懒得动弹,相对于天下大事,他倒是更喜欢弄那些花花草草,实在是让人气愤!

    陛下听完,眼角就抽动了好几下。

    但随后也明白了。

    这是萧云在闹脾气了。

    于是稍微指点了大太监几句,言语中的意思,无外乎就是让他去套萧云的话,对于叛军这些人是留下还是杀掉,给出个主意。

    大太监立即出去,然后很快就回来了。

    速度超乎了陛下的想象。

    是那小子什么都不肯说?

    陛下脸色有些阴沉,甚至想要自己亲自去一趟了,当然,会带着藤条木棍!

    大太监却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萧公子倒是说了两句。

    只有两句吗?

    萧公子说,杀鸡儆猴这种事,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因为人不是猴,从来都不是。然后他又说,人跟动物一样,其实很坚强,或者卑劣或者残忍,他们会用各种手段去生存下去,而只要活着的人,就是有价值的人。

    就这么两句?

    嗯要不老奴再去问问?

    不必了。

    陛下叹了口气,又开始揉起了自己的眉头。

    倒不是因为他还在纠结之前的事,正好相反,因为这两句话,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现在犯愁的是,这位萧圣品的脑子里面到底装了多少东西?要怎么才能全给掏出来?让他著书立说?好像是个办法,但就以目前的观察,这小子能干吗?恐怕够呛!

    朕到底应该如何处置你呢?哎,还真是一个无时无刻都能给人添烦恼的家伙。

    一道法令下去。

    并非是禁制杀戮。

    而是活捉的奖赏,要比人头来的高了那么一些!

    简单的一个变化,就让叛军少死了数万俘虏。

    这数万人被陛下直接扔到北边,什么都不管,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冒风险的事,可随后的消息却表明,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很快就找到了落脚点,开始重建村落,休养生息了。

    在这种食物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他们竟然真的就找到了生路!

    陛下呆呆的看着奏本。

    又看了看下面大臣那种满脸钦佩的目光,不免有些心虚。

    甚至突然有一种不如就把萧云灭口的冲动。

    当然,只是一瞬间,并且及时把这个想法给踢出脑子。

    诸位爱卿,如今叛乱终于消除,也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朕知道在这场叛乱中,什么人出了死力,什么人消极散漫,但无论怎么做的,事情已经过去,朕都不会再去追究。

    一番话之后,便是论功行赏。

    让人意外的是,这场清理叛乱的最大功劳,给了司徒平安。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