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5章 大朝会

    赵太师这就没事了?

    没人能说得清,兴许是陛下要秋后算账也说不准。

    反正这种事,说不好。

    陛下在大朝会上讲了许多,但大体都是一些重建的问题,毕竟天灾**之后,大秦国需要重建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其中最关键的,是恢复民众对皇权的信念!

    但陛下讲了半天,也没有讲到最关键的地方。

    现在的大秦国,是内忧外患!

    而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危险的事突然爆发出来。

    至于新币一事,倒是让人感到十分意外。

    明明各地都已经出现了民众反抗朝廷的事情发生,但不知道怎么的,这些信息被突然之间压了下去,甚至一些地方官员,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胆子,竟然没有朝廷批示的情况下,就私自镇压。

    按理说,这种反叛应该会很快连成一线,有很多人的加入,给朝廷带来无法想象的麻烦。

    但

    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被镇压的,就是简简单单的镇压下去了,中间没有任何的麻烦。

    事实上,那些被镇压的人,也并没有处以极刑,反倒是一个个都给关了起来,每日按时吃喝,唯一需要他们做的,就是去做工。

    修桥,铺路,顺便也要建造藏金阁。

    如此而已。

    甚至一些劳力过剩的地方,还有官兵拉着一些犯人去耕田,或者清理河渠。

    这些都是朝廷一直想做,却一直也没有抽出人力财力去做的事情,却被这一群反叛者给完成了,当然,当地的官员这种举措,明显是受了别人的指示。

    李国辅身居敏感位置,自然第一时间对这件事进行了调差,也很快就调查出了结果。

    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隐藏,只要问他们,他们就说了。

    这些事,都是吴喜让他们做的!

    至于吴喜一个已经失势的前任阁老,为何能有这么大的能量,还是因为一众商贾的支持。

    若他在位,怎么也算是个官商勾结。

    但现在却明显不是了。

    一个白丁草民罢了,说出的话,有人听,那也是人家的自由,官府可管不着。

    研究到这里,李国辅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思索良久,终究还是苦笑不已。

    谁能想到?身在朝廷的吴喜什么事都不做,可是退出了朝廷,反倒是能做到这么大的事!

    比他身在官位的时候,有用太多了。

    当然,只要稍微调查,李国辅也能查得出来,站在吴喜背后的,就是萧云。

    萧云!

    这个被他评为圣品的家伙,果真是无时无刻都会给他带来一些惊喜,当然,也有惊吓。

    当然了,内忧的问题不会因此而解决。

    在这场纷争中,最关键的事物,就是金钞。

    这种东西太强大了。

    曾经的大秦国铜币,放到国外去,其实很多国家都不认的,中间是需要货物周转一下,才能正常交易,甚至有人专门做这种生意。

    而如今,这金钞在外面竟然极为吃香!

    直接可以运送到其他国家去。

    那些商人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珍贵的货物换来金钞这样的纸。

    因为不管怎么样,金钞都可以很容易的卖给诸如日月国这样的强国去!

    为什么?

    李国辅思索了很久,也一直没有想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道理。

    直到有一名身边的护卫,因为吃多了酒跟旁人斗殴,受了伤,满身是血的躺在床上,大夫说若是挺不过一晚那就没救了,若是能挺的过去,还能有一线生机。

    结果到了晚上,真的就发烧了,说胡话,打摆子,明显是没得救了。

    可就在此时,他的妻子拖了关系,用金钞买来藏金阁的金疮药,往伤口上一抹,人很快就不打摆子了,并且也终于是睡安稳了。

    第二天一早,这烧都退了,伤口上也没有出现化脓的迹象,明显有转好的趋势。

    李国辅听说这件事后,才恍然大悟。

    金钞为什么会被接受,是因为有这种神奇的商品来托底!

    大秦国陛下背书,各种好物托底,再加上直接与珍贵的黄金挂钩,这金钞自然可以大行其道,被人们所接受,也彻底缓解了铜币紧缺所带来的的危机。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好东西,可以用金钞来购买?

    李国辅继续去调查,才发现萧云竟然在金钞流行之前,就开始生产这些东西,并且勒令只能用金钞购买

    看到这点,李国辅立即把所有的重心都转移到萧云的身上。

    不停的去调查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彼此印证之下,才发现萧云到底是下了多大的一盘棋!

    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若非是事后推演,谁能想到这家伙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

    李国辅在纸上画了一幅很大的图,将萧云所有的事情都联系起来,最终集合在金钞上面。

    盯着这幅极尽复杂的画卷,他良久无言。

    最终长叹一口气,苦笑一声,将画卷收拢起来,一把火给烧了。

    如今在这朝堂之上,对于萧云的所作所为,他依然是什么都没有说。

    倒不是什么恶趣味,只是他想要看看萧云到底要做什么!

    不管他未来要怎样,起码现如今,他所作所为对大秦国是有利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点,他放任了。

    大朝会,比预想中的结束要早。

    陛下最后的提案,是去祭天,他要向上天发个罪己诏,同时也要把文武百官都给弄去。

    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事,毕竟祖先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每每使用这种方法,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可却没想到这提案一出,立即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

    一方面把陛下气的够呛,另一方面也忍不住去想,是不是这祭天有什么问题?

    反正陛下是把这份心思暂且压下,只能等等看。

    当满朝文武各自归家,陛下也回到自己的御书房,准备再看一会奏折就早早歇息的时候,赵无极来了!

    还是通过赵贵妃的关系找上来的。

    呵。

    陛下冷哼一声,说道:朕明明没有管他,他怎么着急起来?是心虚还是怎么了?

    大太监在身边也不好回答。

    陛下想了一下,说道:传他进来吧。

    大太监赶忙去忙活这件事了。

    其实算起来,赵无极这么做极为不妥。

    他已经告假,还说自己生病了,如今又跑过来,这岂不是欺君?

    只是陛下并没有在这点上多说什么,大太监也不会自讨没趣的去提醒。

    虽然他很想帮着萧云解决赵无极这个大麻烦,但做事要有度,他现在已经有些超过了。

    等赵无极进来,却是一改往日精神飒爽的模样,而是颤颤巍巍,仿佛下一刻就会摔倒一样,头上用蓝色的布条绑着,一半已经被汗水打湿,人也显得憔悴不少。

    陛下刚想责备他几句,却看到他如今这幅模样,却又有些于心不忍。

    赵哎,太师你这又是何苦?有什么事不能病好了再说?

    陛下叹了口气。

    赵无极颤颤巍巍的走上前,就想要跪倒,也被陛下给拦住了,还给赐了座。

    其实今天赵无极的表现也挺奇怪的,按理说他平日里面圣根本不用下跪,事实上除了自觉有错,还有奴仆之外,这满朝文武除了在大殿上需要保持礼节,其余的时间都不用跪。

    赵无极坐下后,缓了口气,喝了口大太监递过来的茶,顺了气,这才说道:陛下,老臣此次面圣,是有要事相告!此事,万不能在朝野之上说明。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