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81章:稻米开始接穗了

    一家欢喜一家愁。

    这大唐的纸,原本是博陵崔氏在主要经营。

    崔氏售卖的则是各种各样的书写用纸,整个大唐百分之八十的纸都是他家造的。

    但现在,市场上突然就有一种名为卫生纸的纸风靡起来了。

    虽然,这纸较之书写用纸有一定的区别,但本质上还是纸没有错的。

    可恶的是,不知道这王家,怎么突然就会造纸了,还制作出一种名为卫生纸的纸,抢占了市场。

    但好在,卫生纸与书写用纸,为两个不同的市场。

    目前,崔氏的买卖倒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崔族长也已吩咐下去,吩咐族内的匠人,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卫生纸的做法研究出来。

    抢占市场份额。

    而目前长安城风靡的,不仅仅是纸,还有价格趋于正常了的辣椒面。

    依然是一家欢喜几家愁。

    石监市他们,还想着靠缩减货源,以此来哄抬辣椒面的物价,狠狠的赚上一笔。

    却被王家给打乱了。

    王家大家业大,他们甚至连谈一谈此事的资格都没有。

    只能不甘的认命了。

    这王俊彦,完全遵守了当初和苏棠的约定,将辣椒面以平常价售卖。

    过了一段时日,苏棠索性一次将全部的辣椒面存货,卖给了王俊彦。

    同时,将辣椒的种植法子,以及如何制作成辣面,还有辣面还有那些用法,全部卖给了王俊彦。

    现在胡椒的价格贵,主要原因在于产量低,且市场需求量还大。

    而她卖的辣椒,在经过后世的改良,产量已经是非常的高了。

    王家家大业大地也多,只要大面积的种植开来,用不了多久,这辣椒面许是会流向整个大唐。

    届时收益最大的,应该就是普通人家,以及那些摊主了。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以吃上有味道的菜肴。

    对于那些摊主来说,日后不用在为购买辣椒面发愁了。

    而最大的受益者,应该还是王俊彦了。

    现在王族长在王家内放了话,无论是纸还是酒亦或是辣椒这些买卖,都不能用非法的手段干涉市场稳定。

    否则家法处置。

    而王俊彦,现在靠着这三样带来的盈利,每月的销售份额在家族内已经快要排到前面了,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是直线上升。

    若是假以时日,市场在做一定的扩张,在偌大的王家,或许也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时光流转,跨入了六月。

    这是一个炎日的时节,在珠窝村中,出现了一件震惊全村的大事。

    几月前种植在田地中的稻米,现在开始接穗了。

    稻米接穗,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

    所以,起初的时候村民们也并没有怎么在意。

    但某一日,许是某闲的无事的人,亦或是躲在稻谷地种干了什么事儿的人,总之是发现了稻穗的与众不同。

    正常的稻穗,应该是很稀疏的,且还会有许多不饱满的空壳。

    但如今田地中的那些稻穗,却一株比一株长的饱满,有的稻穗甚至都将稻秆给压弯了!

    此事很快便在珠窝村传开了,许多人,便到了田地中,将所有的稻谷都看了一眼。

    逐渐看出了端倪。

    这稻穗又多又饱满的,全部是苏家包的那些田地中的。

    别的地,稻穗还是很稀疏,看那样子就能知道,这产量,不会高到那儿去。

    众人本来还以为是上天今年眷顾了珠窝村,现在看来,这老天,似乎只眷顾了苏家啊。

    有经验且又有耐心的村民,蹲在田坎上将麦穗数了数,最后直呼,这一亩地最少要产个几百石的稻谷吧,甚至还有可能更加的多。

    要说最为惊讶的,非朱翁一家莫属了。

    朱翁当初听苏棠提起,苏棠家提供稻种给他种,然后收获了,稻谷一人一半的时候。

    他只觉得苏棠是想要占他家的便宜。

    但一亩地,除了交税,顶多也就一旦左右的收成了。

    现在的粮食便宜,卖不起价格,若是给苏棠分一半,其实也被占不了多少的便宜。

    本着吃亏是福的想法,他便答应了下来。

    然后便是拿着苏棠提供的稻种,全部种植在了他家的田地中。

    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他家的粮食也铁定是大丰收。

    若还是按照一人一半来分,也要比往日那一两石的收成多多了。

    如今看来,似乎他们家才是占便宜的,而且,这便宜还占大了。

    从上月开始,临近村子的百姓,大部分都会到兔儿山来卖木材。

    而珠窝村的百姓,少不了议论丰收的事,这一个传一个,不少人知晓了珠窝村大丰收的事。

    有人羡慕,但也有不少人泼凉水。

    这稻米接穗多,未必产量就高,别到了打谷子的时候,全部是瘪的,白高兴一场。

    两种说法,出现了两拨人,每日一见面就开掐。

    至于收成到底有多高,等着到了收获那日,称了重量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反正,再有个一月,也就见分晓了。

    苏棠现在虽然“攀”上了当今的晋王,但依然“低调”的很。

    还是安心的当她的小小监市,每日在长安城中巡逻。

    偶尔也会到李琳芳的铺子去蹭蹭吃喝。

    原本彭大娘是自己在摆摊子,前不久还从李琳芳那儿学了技术,在自己的摊子上卖起了凉面、凉粉、天蚕土豆。

    她虽然学会了这三种小食食材的做法,但这三种食材的好吃与否,关键在于拌料上。

    这一步,她着实不好意思在厚着脸皮,求李琳芳教她了。

    味道不好,客人愿意为之花钱的也就越少。

    而且,她摆摊的延寿坊,距离西市又比较的近。

    虽然价格都一样,但她卖的小食味道不好,客人宁愿多走几步路到西市去,也不愿意在她这里买。

    而苏氏小吃铺又采用的是提成制,当月若是卖的吃食越多,干活的人工钱也就越高。

    彭二娘有一日悄咪咪的告诉她,在苏氏小吃行干一月,工钱快有一贯了呢。

    而且,现在李琳芳似乎在物色店长,也就是掌柜的,工钱还会高上不少。

    若是当上店长,一月有几贯收入都是可能的。

    对于彭大娘来说,别说几贯了,能有一贯钱的工钱,那都抵得上她现在起早摸黑的摆摊了。

    彭大郎靠着给小食铺送外卖,一月下来赚的赏钱,也非常的不错。

    种种迹象表明,在苏氏小吃行干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bqg99。bq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