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我们村子里,也有亩产破千的水稻啦

    “叔叔伯伯们,我也不希望你们能理解,什么是科学种田。但接下来的双抢,你们要全力配合农机公司的人整田,凡事听指挥。”

    李勤朝老的打好招呼,冲着几个年轻的总经理,他说话就没那么好听了:

    “各位老总,王志刚是佳福园的总裁,也是股东。你们种的、养的,都要经他的手才能卖出大价钱来。怎么,你们似乎对他有意见,说来也让我听听!”

    “王某人也想听听!”

    王志刚说一句话就被众人起哄,心里也不是没脾气的,这时凉凉地补上一句。

    “没有,怎么会有意见?”

    “没有,我今天才刚认识王总。”

    “没有,都知道王总是经贸大学的高材生,是李总的同学。”

    龙口村的马友林话一出口,那嘲讽的语气让众人都看向他,马高官更是恨不得上前,挠死他这个亲侄子,率先破口大骂:

    “你个枫树脑袋不开窍,谁让你说的这话?啊,早上抢吃了热乎屎吗?”

    “算了,马高官,他说的是实话,王总就是我同学,怎么啦!李总还是我爸呢?”

    李勤凉凉一笑,心里有些烦,自己一番好意,还帮出意见来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就是,二叔你凶我干啥?我妈说了,论学历我是958名校毕业的。论远近李总肯定帮家乡人,不然,拿钱出去开公司更挣大钱。论能干,我文可动笔,武可下田,比他强多了。我妈说了,如果不是邓家诚考研压我一头,我就是十里六村第一才俊。”

    “你妈说,你妈说,你长这么个脑袋是摆设呀!动不动你妈说,娶媳妇,要不要你妈帮你洞房?这么听你妈的话,你跟她去,别跟着我!”

    马高官真是气极了,读死书的书呆子,毕业一年多也没找到工作,说话常常不过脑子,不分场合。

    “娶妻娶贤,马高官,算了,让他先回去吧!我强调一下,我李家有这个本事拿钱办公司,就是为了照顾自家亲朋友邻,如果觉得看关系户不爽,你就走!”

    李叔坐在那强硬地说道,他性格一向刚直,可不跟你来虚的。

    “正事还没说,兔崽子瞎胡闹,这不扯淡嘛!”

    …………

    几个年轻人也对马良友怒目相视,他们反对王志刚,是附和长辈的反对,并不是真的反对。而这个害群之马,却害得李总对他们都有意见了。

    同是关系户,五十步笑一百步而以,其实,大家心里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一百步。

    “王总,你负责派人联系河西县的农机公司。那边是Y市的水稻示范基地,应该有经验,而且外面会比村里早几天收割,时间上也来得及。”

    李勤没时间处理这些破事,正事要紧:

    “因为地里的早稻都是村民自己的,在收割这一块,村委要监管好,千万别露出什么篓子来。”

    “姚总,机械方面龙门村有现成的,天光村和樟树村各配小型机两套,龙囗村和龙栖村各配四套,龙皮村配五套,都要中型机。你和舅舅去各村财务支钱去县里统一买回来,司机去华子那里借调。”

    “各位,我再重申一遍,关键时刻,都打起精神来,别掉了链子。不然到年底,就只能看着兄弟村分钱,到时候别在我面前来说酸话。我不爱听,也不想搭理。”

    “好的,我们水库己经拉好围栏铁网,300亩滩涂和400亩山丘都种上了草,随时可以放牛。”

    “好!购买黄牛,你们自己去办,不超过一千头既可。注意,所有稻杆都晒好收起来,充当冬天的青饲料。”

    李勤揉了揉眉头:

    “孙总,鳝苗就交给你了,注意安排时间,等秧苗扎根了再下苗。还有,所有山地统计一下,十月底全部要整出来种油菜,明年收了油菜再种高梁,玉米,红薯,和黄豆。农业公司列个章程出来,以后,除了自家院子里的几分菜地,其它都要统一安排。”

    “李总,我龙栖湖那鱼,要不要下饲料?鱼草不够!”

    “不要,我搞点鱼食用藻类来种,先别管,饿不死的。”

    “李总,种高梁划不来,高梁太招鸟,比啥都招鸟。”

    “没事,到时装个惊鸟器就能赶鸟。”

    “现在的科技真的高呀!连鸟都赶,科学家闲得蛋疼吧!研究这个……”

    他们闲不闲,李勤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呵呵,难道我会告诉你们,我的鸟手下们,早就占山为王,统一群鸟了!

    小姑父经过李勤装模作样的治疗之后,好了许多,再贴身戴着灵木手串,现在己经可以脱离呼吸机,正常生活了。

    小姑一家都很高兴,表哥放下心来,一头扎到白龙别院,吃住都在那里,他准备利用暑假,搞好一共三期的别院工程:

    旧宅翻新、仿建三座新别院和四周一居室的两层现化楼房。

    这样一来,工程时间上就些赶,不过,佳福园拿了500万给他,有钱好办事,工地上热火朝天。

    而农田里,也是机器轰隆隆响得热火朝天,太阳暴晒着人们丰收的喜悦脸庞,豆大的汗水一滴滴,滚落在金黄的稻子上。

    今年的收成特别好,当村民听说佳福园米厂,收谷价高达200/百斤时,除了装一担回去尝新米,其余无一直接拉到风干机厂,过称卖了。

    如果,其余村是丰收,那么龙门村就是疯狂。

    “阿勤,老李总,1256斤!”

    佳果农业的副总,是谭志叫回来的老大,他们那界的孩子王——邓家运。

    邓家一向出人才,绵绵不绝,邓家运一回来,李勤就把副总之位丢给他。同时把龙门村所有农产品,全部给他打理,而他也没让李勤失望,不但捧红了藤茶,还让30亩杨梅多线齐开,创收出50万收益。

    他一向沉得住气,可现在却像一个疯子似的大叫大喊:

    “1240斤,1301斤,天啦!我们村子里,也有亩产破千的水稻啦!”

    “真的,太好啦!”

    李爸专注种田四十年,当然也高兴得跳脚,咧着大嘴朝邓家运走去:

    “走,我们去田里看看,把每亩产量记录好。多晒几天,这批谷子产量高,留着做种,明年再大规模种植。”

    “好,交给我!”

    邓家运毫不含糊地一囗应下,喜悠悠地跟着拖拉机跑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