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2章 积年恶事

    两人说老太太叫赵节云,四十一岁死了老公,辛辛苦苦将两个儿子带大。

    而且两个儿子都争气,上名校找好工作,也相继娶了老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儿媳对赵节云也孝顺。

    在两个家庭不愁吃穿,一团和气,对普通人来说该是神仙似的日子了。

    偏偏赵节云不知足,非要一心搞事情。

    怎么的呢?

    这赵节云是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继承者,不仅重男轻女,曾经生的女儿全给送了人,还偏心。

    仅有的两个儿子,她也不喜欢大儿子,反偏爱小儿子。

    从小到大处处偏心就算了,更过分的是大儿子都结婚成家立业,甚至第一个孙子都给她生出来了,她还闷闷不乐的,处处给大儿子一家脸色瞧,觉得他们怎么看怎么碍眼。

    为此她还专门从大儿子家搬到二儿子家长住,天天催着二儿媳妇生孩子。

    但二儿子夫妇两是丁克一族,早商量好不生孩子的。

    加上二媳妇家世好脾气爆,她说不生老二也无可奈何,急的赵节云差点儿没跳楼,天天在家哭天抢地抹眼泪儿,说他们家绝了后。

    二儿子百思不得其解,说大哥早给你生了个大孙子,你怎么叫绝后了呢?

    二儿媳妇也说对,老大家已经生了孩子,还是你们千盼万盼的男孩儿,现在大嫂又怀上了,照过b超说是女的,已经儿女双全给你们老赵家凑了个好字,你还想咋地?

    老太太却不依不饶,说大儿子一家我不喜欢,他们生的孩子我不认。

    你们要是不给我生出个孙子,就别认我这个妈!

    我一听,心说这老太太可真够奇葩的啊!

    你不喜欢,那就不是你儿子不是你孙子?要不是两个阴差说赵节云两个儿子都是亲生的,我差点儿以前她是人后妈。

    对啊!

    两阴差又说,这赵节云见二儿子两口子不肯生娃,而她为了抱上二儿子家的孩子,居然想出个更绝的。

    什么呢?

    一天二儿子回家,就看见老太太在客厅打包东西,一见儿子回来顿时哭天抢地的,说你们不肯生孩子就是不认我这个妈,我搬到老大家住去。

    二儿子一听,还以为老太太想通了。

    估计也因为年纪大了,想着含饴弄孙,见他们迟迟不生孩子,想去和大哥一家住,天天守着孙子乐呵。

    老太太去了那边还真给孙子洗衣做饭,又十分殷勤的伺候起怀孕的大儿媳妇来。

    一家人都以为她已经放下对老大家的成见,想通了。

    二儿子两口子也乐滋滋的。

    因为他们不生孩子就是想过二人世界,之前老太太一直跟他们住着不太方便,现在老太太一走,两口子日子过得别提有多甜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就在二儿子以为岁月静好时,老太太居然神色慌张的跑回来了。

    一进门就拉着二儿子去了客厅,说你们现在可以生孩子了。

    二儿子被她一句话弄的云里雾里,又见她浑身是血,忙问怎么回事。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当场给二儿子吓了个魂飞魄散。

    丧心病狂的赵节云,因为不喜欢老大家的孩子,又为了报上二儿子给生的孙子,居然把自己唯一的孙子从八推下摔死了不说,还同时给正在怀孕的大嫂吃了打胎药,虽然现在已经拉去医院抢救,但多半已经来不及了。

    事后证明果真如此。

    大嫂被药弄伤了子宫,以后再不能生育了。

    死老太婆这才特别满意回到二儿子家,告诉他们老大家现在可断子绝孙了,你们也没借口不生孩子了吧?抓点紧给我多生几个大孙子。

    二儿子顿时不寒而栗,想着报警。

    但想着是自己老母亲没忍心,只能装作不知道,但二儿媳听说后,直呼丧心病狂,将老太婆从家里赶了出去,还让二儿子永远不许和她来往。

    一边赵节云刚被二儿子赶出家门,那边大儿媳已经发现一切事都是这死老太婆下的毒手,报警把她给抓了。

    但最后又因为证据不足给放了。

    从此大儿子一家和她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二儿子被二儿媳妇带着远走他乡,再也没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老太婆在医院尿毒症晚期,至死也没人回来看看的原因。

    我一听也不由得起了一阵恶寒。

    一个老太太竟能这么歹毒,能对自己亲孙子亲孙女下手?

    下手的原因还很简单,就因为她不喜欢。

    我真是服了。

    所以我们哥俩跟你说这老太太思想奇葩又固执,还有你知道其实世上每天死那么多人,为什么我们哥两却盯着这老太太不放么?

    我一听感情这里边儿还有事儿?

    忙问为什么?

    阴差说这老太太不仅心狠手辣,还贪得无厌。

    有一年她们当地众筹修城隍庙,赵节云自告奋勇上庙门口当记账的,就是负责将前来捐款人的姓名记在功德本子上,再把钱给放进钱箱里。

    当时附近人见一向不信鬼神的人主动当起了城隍庙的记账员,还以为她改变思想了什么的呢!

    谁知她是打上那些功德钱的主意了。

    每回有人来捐款,捐一千她写八百,剩下两百都进了她自己口袋,短短一个月下了她简直赚的盆满钵满。

    本来这种事是不会被判官发现的。

    因为那些捐款人死后到地府判官面前,判官一翻他们的功德本子,看到上面做了善事的记录就行,不会追问你到底捐的八百还是一千。

    但赵节云死后,她贪修庙钱的事儿还是让判官给发现了。

    咋发现的呢?

    本来嘛,一般判官都不会细细追究你捐功德钱的具体数,只看到本子上记的某年某月于某地捐多少钱,不会问你到底是不是捐的这么多钱。

    但有一天不同。

    那天地下来个老妇人,判官一翻开功德本子,就见记录她那页金光闪闪的,唯独一栏空缺。

    判官当时就奇了怪,出于好奇问老妇人:我知道你是大善人,到处都是你所做的功德,修桥补路,建庙烧香你也必捐香火,怎么那年你经过赵县,那儿正在修城隍庙,你却一毛不拔呢?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 class="list-inlin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