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队伍循着声音前进, 穿过被白雪覆盖的林地,逐渐来到密林深处。

    雪地上遍布杂乱的脚印,断裂的树枝和树干随时可见。鲜红的血四处飞溅, 大多已经凝固,仿佛大块红色宝石冻结在银白之中。

    在队伍前方, 两头幼虎和一头小熊趴在地上。幼虎腹部被撕开,小熊已经断成两截, 早就没有了气息。

    距离尸体不远,一头斑斓猛虎正死死咬住一头棕熊的脖颈。

    棕熊人立而起, 发出阵阵大吼。猛虎锁住棕熊,锋利的爪子弹出,凶狠抓开棕熊的皮毛。

    两头巨兽都是伤痕累累, 彻底杀红了眼。看到郅玄一行出现, 仍是鏖战在一起,不将对手置于死地誓不罢休。

    棕熊再度发出怒吼, 就地翻滚,背部向树干撞去,试图甩掉猛虎。

    猛虎不甘示弱, 牙齿咬得更深,生生从棕熊颈部撕下一块肉来。

    随着棕熊倒地,缠斗的双方终于分开, 棕熊翻过身,后颈处被撕开,伤口深可见骨。

    猛虎四爪着地,半身被血染红,朝棕熊呲出獠牙,发出愤怒的虎吼。

    眼前的场景极为震撼, 以棕熊和猛虎的状态看,继续战斗下去,即使能杀死对方,它们也未必能活。

    突然,棕熊撇开猛虎,趁对方因伤势虚弱,意图夺路而逃。没料到棕熊会临阵脱逃,猛虎想要追,奈何前腿有伤,根本追不上对方。

    棕熊很不走运,逃走的方向没选好,一头撞上郅玄的队伍。

    “放箭!”

    不需要郅玄吩咐,甲士迅速举起连-弩,黑色的箭雨瞬间逼近,棕熊根本无法闪避,一个照面就被射成筛子。

    和猛虎鏖战半日,棕熊已是强弩之末。又被箭雨覆盖,当场扎成刺猬,哪怕皮糙肉厚,生命力顽强,也没法继续支撑。

    惯性作用下,棕熊被箭矢带着向后倒退,很快仰面栽倒在地。

    棕熊倒地不起,身下流出鲜红的血,蜿蜒成网状,在雪地上冻结。

    相隔一段距离,猛虎警惕看向众人,衡量双方实力,没有冒然上前,留恋地看一眼地上死去的幼崽,旋即转身消失在密林之中。

    “公子,追不追?”一名甲士请示道。

    猛虎身负重伤,不用太多人手,带上一火人追上去,耗尽它的体力,百分百能够拿下。

    “不追。”

    郅玄对甲士摇头,命众人收起棕熊的尸体。至于死去的幼崽,不必带回营中,全都留在原地。

    “诺!”

    虽有几份遗憾,可公子玄下令,甲士必须遵守。

    随行的奴隶快速走上前,熟练地用绳子捆绑棕熊。同时就地取材,用断裂的树干和树枝制作成爬犁,将棕熊的尸体抬到上面。

    爬犁十分简陋,仿佛随时都会散架。好在绳索足够结实,将棕熊拖回营地绰绰有余。

    “再捆两圈。”

    为防止棕熊中途掉落,奴隶们将绳子连接起来,将棕熊和爬犁捆到一起,打成活结。

    过程中,有卒伍在不远处发现一片松林。大片松塔掉落在地,绝大多数空空如也,少部分仍有松子,砸开之后,藏着干瘪的松仁,味道发苦,根本无从下口。

    众人依旧很高兴。

    松仁不能吃不要紧,松塔是极好的点火材料。某些松树的树皮、针叶和松油还能入药,可谓全身都是宝。

    可惜的是众人来前没准备伐木,携带工具不足。加上此地松木树大根深,树干粗到需两人合抱,砍伐之后很难带走。到最后,众人只能望树兴叹,搜集十几袋松塔了事。

    在众人忙碌时,林外又起冷风,打着旋卷入林中。

    经验老道的甲士判断,很快又会有雪,看样子不会小。

    “公子,雪将至,需速离。”

    郅玄采纳意见,命甲士、卒伍和奴隶快速集合,散落的全都叫回来,马上离开森林返回营地。

    队伍迅速集结,人员清点完毕。

    郅玄一声令下,驾车者挥动缰绳,甲士策马,卒伍和奴隶拖拽棕熊,背起装满松塔的口袋,快速向林外走去。

    行进过程中,散开的狼群陆续归来。

    狼群猎到不少兔子,还有两只狐狸和三只野鸡。两匹野狼更了不得,竟然合力抓到一头野猪。

    野狼回到队伍时,野猪的身体已经僵硬,死亡时间不算长,纯粹是被冻僵。

    野猪被送到郅玄车前,狼群抓到的野兔、野鸡和狐狸也被送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众人的表情顿生变化,看向郅玄的目光更加火热。即使背对众人,郅玄也能感受到那股惊人的热度。

    看向蹲坐在车前求表扬的野狼,再看明显心不甘情不愿却被迫服从的狼群,郅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莫非他驯养出的不是单纯的大黄,而是升级版?

    也不是没可能。

    上辈子就有实例,在本土看家护院的大黄,被带到某个大洲,不过数年就恢复野性,成了连袋鼠都能抓的强悍种群。

    何况自己养的还不是大黄,是狼,纯种的野狼。出现这种情况,完全不值得奇怪。

    唯一出人预料的是,它们将捕到的猎物送给自己。

    郅玄站在车上,陷入深深思考,莫不是在对方的认知中,自己成了狼王?听上去就很酷炫狂霸拽,他可以!

    狼群归来后,队伍继续出发。

    走出森林,众人速度不断加快,穿过冷风呼啸的湖面,冒着落下的飞雪,返回昨夜驻扎的营地。

    在郅玄等人离开后,林中出现一阵响动,受伤的猛虎去而复返。

    和离开时不同,它身边多出一只幼崽,和倒在地上的两头体型相似,明显是一胎所生。

    猛虎小心观察,确定周围没有猎食者,才带着幼虎上前,嗅了嗅死去的虎崽,然后将熊崽撕开,和幼虎一同大快朵颐。

    熊崽并不大,不能让母子俩吃饱。

    母虎咬碎最后一块骨头,舔舐干净幼虎,决定带着孩子离开这里。十分意外地,它选择和郅玄相同的方向,踏着车辙和狼群的脚印,向森林外走去。

    突如其来的大雪并没有阻挡队伍开拔。

    郅玄回到大营后,众人开始拆除帐篷,将系在一起的大车解开,重新盖上蒙布,准备冒雪出发。

    堵住的道路已经清理,负责开路的甲士返回禀报,道路暂时通畅,需要尽速通过,以免再被雪堵住。

    事不宜迟,没时间处理带回来的猎物,唯有全部装车,先启程再说。

    “出发!”

    带有神鸟纹的黑旗陆续立起,被狂风撕扯,猎猎作响。

    金雕展开双翼,如利剑划过长空。

    狼群代替探路的甲士,先一步冲出去,走在队伍前方,为郅玄探明道路。

    从上空俯瞰,队伍仿佛一条黑色巨龙,横跨皑皑白雪,顶着狂风朝东北方向行进。

    郅玄离开不久,母虎带着幼虎穿过冰湖。

    幼虎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发现立在湖面的冰棱,好奇跑过去,用爪子扒拉两下。母虎吼了一声,叼起幼虎后颈,小家伙才老老实实蜷缩起四肢,不再四处调皮。

    大雪连下两日,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

    远处的山丘,脚下的大地,零星的村庄,茂密的森林,封冻的河流,一切的一切均被雪覆盖,再看不出第二种颜色。

    因准备充分,郅玄麾下未出现冻伤减员,连奴隶都没有伤病。

    这样的事情,在句氏众人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句炎曾是西原侯心腹,也曾骑墙密氏,自然不缺少随军出战的经验。

    从他初次登上战车,无论是跟随西原侯还是密氏兄弟,经历的大小战事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冬季行军更是十分常见。

    无论哪一次,都没有如郅玄麾下一般,准备得如此充分。

    全军上下均有厚实的衣物斗篷,有治疗冻伤的药,还有中途不熄灭的炉子,随时随地都能熬煮热汤和汤药,确保每个人都能喝上一碗。

    句炎追随郅玄的时间不长,看到的奇事异事却委实不少。

    他听过郅玄的仁厚之名,也听过公子玄是如何善待属民。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目睹这一切,句炎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不出意外地话,西原国将出一名举世闻名的世子,一名远迈先祖的国君。

    同时,句炎又想到另一件事。

    君权和卿权向来是相辅相成又对立矛盾。

    数一数西原国历代国君,其中不乏勇武英明,将国家带入强盛之人。哪怕是本代西原侯,在受伤之前,勇武之名也是传遍诸国。

    可无论哪一位先君,都无法同眼前的公子玄相比。最根本的原因,他们都要受到氏族掣肘。

    并非是他们做得不好,而是郅玄实在太过特殊,一桩桩异事,一件件在氏族眼中太过心软之举,让他收获历代国君都想得到却最难把握的东西,那就是人心!

    想到这里,句炎掀起车帘,任由风雪扑在脸上,这让他能更加清醒地思考。

    国人,庶人,乃至于奴隶,举国归心,人人相护,再强大的氏族也不敢轻举妄动。国人可以推翻昏庸的国君,照样能撕碎国内氏族,无论这个家族有多么强大。

    平心而论,这样的能力如何不令人敬佩,又如何不使人惊心。

    更重要的是,公子玄同公子颢有婚盟!

    想到两位公子联合,将会形成何等强大恐怖的一股力量,句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迅速放下车帘,死死攥紧手指,不敢再想下去。

    偏偏大脑不听指挥,强压下的念头变得更加清晰。

    只要两人愿意,假以时日,他们的实力不会亚于任何一个诸侯国,包括人王分封的四大诸侯!

    句炎越想越是心惊,心惊之中又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这般步步为营,公子玄的智慧非常人可比。

    他毅然决然放弃西都城的一切,追随公子玄前往边地,实在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也是他半辈子以来,做出的最明智之举。

    队伍前方的战车上,郅玄靠着车壁闭目养神,压根不知道,在某位中大夫眼中,自己被脑补成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之人。

    即使知道,他也没有办法。

    正如发生在他身上的诸多传闻,在后世人看来很容易解释的事情,碍于知识和目光局限,在当世人眼中就变得神异。

    他起初尝试过解释,奈何越解释越黑。

    到最后,郅玄索性不再解释,任由众人去说。传言终究是传言,再离谱又能离谱到哪里去,记录到史书上,总能还原事实。

    可惜的是,郅玄的美好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等他亲眼看到史官笔下的记录,意识到简练的语言会造成何种误会,一切早已经来不及了。

    总之一句话,史官的笔你别猜,放飞的史官更没法猜,想破头你都猜不明白。

    寒风呼啸中,队伍继续前行,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与此同时,郅地新城郊外的土窑旁,一群人正在焦急等候。

    听到今天会出陶,府令和几名下大夫立即放下手头事,纷纷驾车赶来。裹着兽皮的陶老等人到齐,确定时辰差不多,立刻下令开窑。

    第一次烧陶,成品的件数不算多,质量却相当不错,远远胜出预期。

    一百件陶器,件件完好,一件都没出现裂纹。

    最让众人惊讶的是,陶器之中有两件表面泛青,色泽温润,敲击声响清脆,和陶器很是不同。

    如果郅玄在场,定然会一眼认出,这哪里是陶器,分明是两件青色的瓷器!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