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7章 雪花酥

    牛轧糖已经做好,雪花酥还会远吗?

    若能下场雪,岂不是更应景。

    过年喜庆主打之二雪花酥。

    连续做了三日的牛轧糖后,院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已掌握了其中一项技能,比如剥花生,炒花生,比如令人望而生畏的手工制作麦芽糖,再比如妞妞都很喜欢的包糖纸。

    过年前这几日,除依依一人专门做每日果蜜斋需要的糕点之外,其他人都投入到了做糖的事业中。

    小丫将孟光暂时解脱出来,让他去给自己找个戏班子,这要过年了,得好好热闹热闹。

    学会了做牛轧糖之后,雪花酥其实非常简单,只是做些韧性比较好的小圆饼干,费些力气,做了两回后,她就将做小圆饼干的重任交给跃跃欲试的凤舞同学了。

    前面的步骤都与牛轧糖一样,只是糖和黄油的比例有些变化,还有需要更丰富的坚果。

    这次除了花生外,梅子干更是首选,没有蔓越莓干,这土制的梅子干一样酸醇,还混合了葡萄干瓜子仁,腰果,开心果,是从西域运过来的,有些价高,只混了一点点。

    出锅后,整形成一寸厚的方块,上面均匀的撒上牛乳粉。

    晾凉变硬后,切成小方块,再撒上一些牛乳粉,奶白色的牛乳粉撒在上面,真像冬日的大地落满雪花的样子。

    切出的侧面红的梅子干,白的花生碎,整整齐齐的饼干面,真是

    好看极了。

    接下来几日,大家又开始热火朝天的做雪花酥。

    许是熟能生巧吧,捶打麦芽的男子们终于想出了一个省力捶打法,就是在棍子上绑两根牛筋绳子,一头栓在树上,一头栓在门框上,这样棍子就可以自己通过牛筋绳子的弹力上下打动,极为省劲。

    只需有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以防绳子松掉而已。

    果然是聪明人改变了世界,不,是懒人让世界变得更便利。

    已经做好的部分牛轧糖和雪花酥,包装好放进防潮的香樟盒子后,送往了京城。

    她也定制好了一批用喜庆的红纸包裹的糖盒,每个盒子里可装八枚牛轧糖,八枚雪花酥。

    共做了五十个盒子,一一装上糖果后,写上祝福字眼的便笺,分别送给了果蜜斋的银牌客人,还有果悠坊前二十位客人,处的好的街坊四邻也一家一份,还有小永的先生们也都得了一份果蜜斋的过年糖果礼盒。

    腊月二十九那日,糖果礼盒全部送出,下午时,果蜜斋就被挤得水泄不通,多半是得了信儿说是果蜜斋做了花哨好看又好吃的新式糖果的人。

    那些得了馈赠糖果的人家,回家让小孩尝了一个后,发现味道着实不错,就那一小盒,哪够吃啊,肯定得去多买些过年待客用。

    而且果蜜斋难得做出可以保存时间长,又可走远路的物件,林阳县城有远亲的人这回可有的送了。

    平常送年礼也都是寻常东西,重在心意,这回要往外地送年礼的人家都赶着买了几斤牛轧糖和雪花酥,快马加鞭的送走了。

    要说这回果蜜斋卖糖果,价钱还真实惠,牛轧糖和雪花酥里的果干饼干什么的,还有那只听说过,没吃过的牛乳粉,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可是平常都是一块一块卖糕点的果蜜斋,难得大方了一回,这次论斤卖,一斤五百文。

    少了也卖,家底殷实的人家称上几斤自己吃兼待客,银钱有些紧缺的平民百姓也能买上几两撑个体面。

    累死累活做了半个月的糖果,只腊月二十九和腊月三十,这两日就全部卖光了。

    还好,家里吃的提前留下了。

    腊月三十那天,小丫差卫谙驾车回去将于老爹,于大龙,还有林荷都接到县城来过年。

    顺便也给在作坊里做活的人和族里的人家每家两斤牛轧糖和雪花酥,作坊里的人还另有三尺细棉布,五斤猪肉。

    算是过年的福利吧,村子里的人头一回见这么大方的东家,觉得要么人家于家的人能做这么大的买卖呢,人家不只是手艺好,瞧人家这做事,多敞亮。

    腊月三十晚上,于家一家人难得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这一年来,自从开始做这糕点的买卖,总是分在好几处,已经好久未能一家团圆了。

    可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庆的笑,这一年,于家已经从一个吃饭都要精打细算的庄户人家,一跃成为林阳县城都排的上号的家底殷实的人家。

    连带着已经出嫁的女儿都沾了光,秀秀过年自然是要回婆家的,这回回去,那李家婆子看着小两口带回来的布匹,糖果,肉蛋,笑的合不拢嘴。

    尤其是那雪白的糖果,可是最稀罕的,村里有人也去买了,好吃的不得了不说,关键是还买不上啊,每人最多只能买一斤,只有那些银牌客人才能买五斤。

    而自己家儿子带回来的这一堆看着至少有两三斤的样子,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媳妇娶的不错,李婆子开始暗自得意起自己看儿媳妇的眼光来,当年这个儿媳妇可是自己亲自挑的。

    她浑然已经忘了婚后是如何挖苦冷脸以待儿媳妇儿的,现在她想的是,生儿子嘛,可以晚一些,反正也不缺银钱,以后实在生不出来,给自己儿子买个妾什么的,想来于家也说不出什么来。

    只想说,她真是痴心妄想。

    远在县城的小丫当然无法知道这李婆子心里的小九九,若知道了,她怕是会说一句,真是什么改不了吃什么。

    于家的年夜饭最受欢迎的是郭氏出品的玉米发糕,那些排骨鱼肉什么的,只有于老爹仍然爱吃。

    于小永叹道“若有些野菜饼子什么的,是不是会很好吃啊?”

    “赶明儿到了春日里,我顿顿让你吃野菜饼子,野菜馍馍,野菜糊糊。”

    “二姐,你可饶了我吧,那玩意儿天天吃谁受的了啊。”

    “某人不是无比怀念吗?”

    “我只是怀念小时候的生活而已,真不是特别想吃。”

    “其实我也觉得小时候挺好的。”

    “你们这一个两个的,好日子过的烧得很是吧?这有鱼有肉的日子不想过,都怀念那吃不饱饭,一个鸡蛋吃两顿的小时候。”郭氏恨铁不成钢道

    “娘,我们不是怀念小时候的苦日子,只是那时候咱们一家人都在一起,多好啊,哪像现在,这么两地分着。”

    “那有没有办法让你爹和哥哥也来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