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二章不得不服这样的知人善用(支持下订阅)

    第一百七十二章不得不服这样的知人善用(支持下订阅)

    这段时间,在曹封没事的时候,都会去品尝一下最近的新茶。

    熟悉个中滋味,也让新茶的味道,变得更加浓郁一下,倒是过得很惬意。

    这一日,在临时府邸的中,一众文武接连到来。

    “臣等参见王上。”

    当曹封从一旁的通道口走出来的时候,一众文武齐声高呼。

    “免礼。”

    曹封端坐在主位上,长袖一拂的说道。

    “哗哗...”

    一众文武这才相继起身。

    “禀王上,洛阳及周边的局势,已经开始稳定下来。”

    基本的君臣之礼过后,杜如晦率先说道。

    这话一出,周遭的其余文武,脸上都多了一些笑容。

    这是一个好消息啊,洛阳局势稳定的越快越好。

    “不错。”

    曹封微微一颔首。

    “禀王上,锦衣卫和各部衙门等机构已经设立,正在开始运转,接替隋室之前在洛阳的执行力。”

    紧随同僚的后面,长孙无忌汇报道。

    “不错。”

    曹封清楚,这也代表着司州锦衣卫,正式出现在明面上。

    同时,各部衙门的存在,标志着汉军掌控洛阳,包含在周边建立起来的秩序。

    “这样一来,代表我军占据两京。”

    杜如晦有着无法形容的高兴。

    大隋新老京城,成为他们汉军的囊中之物,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事。

    “哗哗...”

    在两位文臣汇报之后,徐世绩也站出来。

    “禀王上,洛阳本来的粮草器械,确实支撑半年之久,其中投石车、床弩、弓箭等器械并不少。”

    “除此之外,在我军占据虎牢关一线,顺带得到另外一座大粮仓,即是洛口仓。”

    徐世绩紧跟其后的说道。

    “洛口仓……”

    事实上,曹封对于这个洛口仓,那还是有些了解的。

    这可不是桃林城的那个小粮仓,高平仓可以相比的。

    历史上的瓦岗寨初期并不强,只是众多义军里的一支,就是因为占据洛口仓,才得以让自身发展壮大。    到了后面成为义军之首,足以可见,洛口仓的粮食储存量有多大。

    并且,在已经不会存在的唐朝前期,正是因为洛口仓的储粮,缓解大部分压力。

    “这可是,当今天下的几大粮仓之一,我军接下来,完全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长孙无忌兴奋的说道。

    “这453下子,我军完全无后顾之忧,任何战役都可以放手去打。”

    李靖眼中有锋芒闪烁。

    “现在我军所担心的,不过是军队扩充之后,保持着原有战斗力的问题。” 苏定方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这一点也不用过多的去担心。

    毕竟,汉军实力摆在那里,可不像余义军一样战力不够,人数来凑可比的。

    从常规军到王牌军,作战能力都是实打实的强悍。

    “我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距离统一天下已经没有多远。”

    坐拥两京的意义不可谓不大,李靖认为,义军之首的位置是无人可以动摇了。

    “寡人要的不止是统一天下,还要创造史无前例的王朝,唤醒沉睡的汉家之魂。” 曹封的目光眺望到外面,声音变得更加坚定几分。

    “必将一直效力王上。”

    感受到王上气势方面的变化,在场文武的激动程度更是浓厚不少。

    “想不到,我军就要到了那一步。”

    韩世谓情绪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还未离开洛阳,今天跟着来这里。

    当然,魏文通没有正式任职的缘故,无法参加今天的商议。

    “到时候,我军要亲手将大隋江山抢过来,让他们体会一下绝望!” 至于才加入的薛轨,战意在不断攀升,恶狠狠的说道。

    “薛卿何在? ”

    这时,曹封突然说道。

    “臣在!”

    薛轨愣了一下,急忙说道。

    实在没想到,王上会突然叫到自己。

    “寡人命你率改编好的两万常规军,前去接管荥阳、许昌一线。”

    当即,曹封下达一则军令。

    改编好的两万,有伍家军将士的,也有原先其余常规军的。

    “此外,前去接管途中,再从虎牢关抽调一万将士。”

    两万不足以稳固第一线,从虎牢关这里抽调是合适的,曹封想了一下说道。

    抽调后,虎牢关、太谷关一线,还有一万常规军,算得上足够安全了。

    “谢王上!”

    这是意料不到的一幕,薛轨已经激动到面红耳赤。

    王上竟然会那么快任用自己,或者说他们伍家军将士。(cebg)

    “臣定当誓死效忠王上!”

    薛轨暗暗下定一道誓言,跟着王上这样的雄主,完全不用担心被陷害什么的。 可以说,比当初还是隋军的时候,好了不知多少倍。

    “尧卿。”

    “臣在。”

    听闻来自王上的点将,尧君素出列说道。

    “寡人任命你为副将,听候薛卿差遣,一同镇守荥阳、许昌的战线。”

    扫视一眼在场的文武,曹封这才是道。

    “诺,王上。”

    尧君素不禁一喜,应了一声诺字。

    之前只是接受命令去作战,现在可以成为镇守一方的副将,自然很高兴。

    特别是镇守正将,为将领薛轨的情况下。

    早些年听闻过对方名号。如果不是解甲归田,恐怕成就不弱于许多老将军。

    要知道,当初伍家出事后,伍家军就是由这位薛将军统领的。

    可见个人才能如何,跟这样的人共事,不愁没有立功的机会。

    “你们立即调兵出发,不得耽误。”

    曹封接着出言一道。

    接管那一带,不仅可以获得支线任务奖励,还能把战前推进不少。

    “诺!”

    当下,两人快步从这里快步离开。

    他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调好兵力,直接前往荥阳和许昌一线地区。

    “目前,在洛阳的能工巧匠有多少?

    在两位臣子离去后,曹封开口说道。

    “回王上,在洛阳的能工巧匠,经统计有八万多人。”

    对此,杜如晦作出详细的回答。

    什么叫工巧匠?

    在这一方面的技艺,远超寻常的工匠,好比汉军里的常规军,跟汉军王牌军的差别一样。 八万多能工巧匠,这个人数可不简单,属于汉军的一笔巨大财富。

    “人数上比关中的还要多,我记得,只有四万左右,工匠技巧性不如洛阳这一批。”

    有这样的人数差别,长孙无忌清楚长安是作为隋室陪都,并非认定的正式国都。

    当然了,现在不一样了,长安是汉军的大本营。

    “有了八万多能工巧匠,我军的器械生产将会更上一层楼。”

    意味着什么,多少清楚的苏定方,呼吸不免急一促起来。

    “无论八牛炮弩的制造,或者箭矢的制造都会比以往再快。”

    杜如晦完全想象得出来。

    到时候,全军上下从步兵到骑兵,再到水师,都可以装备这些武器。

    每一支兵种,都会拥有着可怕的击打能力,这样强上加强的汉军,将会给敌军带来无力感。

    “炮弩。”

    徐世绩在口中念叨几句,仿佛看见大量炮弩齐出的场景。

    然后,带着遮天蔽日之势,将敌军覆盖在打击范围内。

    “小部分装备没什么,大部分装备起来,那!”

    愣在原地的还有韩世谓,汉军中,谁没见过那可怕的神兵?

    “我汉军本身战力强,一旦装备又好,必将傲立于世。”

    饶是作为元帅之一的李靖,情绪难免有很大波动。

    “臣建议,将八万多能工巧匠,跟关中的四万混合,最后两边各自再留六万工匠。”

    “这样一来,两京制作器械的速度都快,特别是炮弩。”

    回过神,徐世绩往前站了几步。

    “臣附议,如此可平衡两京的制作速度,也可以互相带动起来。”

    看出这一点的长孙无忌,赞同道。

    说到底,关中长安那边,对于如何制作炮弩有一定经验。

    如果两京混合在一起,会让洛阳这边的工匠,拥有如何制作八牛炮弩,以及箭矢的经验。

    而长安那边,有了更成熟技术的加持,两边的速度都会大大提升。

    “不错。”

    曹封为之点了一点头,说了不错二字。

    这么调整,将带动两京的器械制作速度,也能保证足够多的量产。

    “其余臣工,你们有何其余看法? ”

    有了决定的曹封,照例问了一句。

    “臣等并无异议。”

    其余文武纷纷说道。

    “好,那就按徐卿方才所言的来。”

    诺。

    到了此时,在场文武基本认为,今日的商议应该要结束了。

    “王上,目前的司州局势开始稳定下来,我军需要作出新的调整 不料,李靖却是上前奏言。

    “作出新的调整? ”

    这话一出,韩世澹和苏定方等人,他们都没有反应过来。

    “难道,李将军他是想进奏王上……”

    反倒是长孙无忌和徐世绩,明白李将军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李将军你方才的意思,莫非是打算把岳将军调回来? ”

    当下,长孙无忌试探性的说道。    “集中王牌军,跟隋军主力一较高下? ”

    徐世绩接着问道。

    “也不必我说了。”

    原本杜如晦想要出列,不过,同僚们已经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

    也就收回脚步,看向站在最前的李将军。

    “是的。”

    李将军肯定不会去否定,直接默认两人的的猜测。

    “原来如此!”

    这个时候,韩世澹和苏定方等人,这才接连反应过来。

    对于隋室而言,这一次洛阳危机的罪魁祸首,确实是杨玄感为首的楚军。

    不过,现在真正占据这座洛阳的,就是他们汉军。

    特别是隋室的皇后萧美娘,已经成为王上的战利品,无论最终成败如何,隋军势必和他们有一战。

    “把王牌军全部调回来,很有必要。”

    这么一想,苏定方意识到汉军和隋军,这一战即将到来。

    “若是此战赢了,我军可以树立威望,成为第一支抗住隋室主力的义军。”

    说着,杜如晦声音有些颤动。

    “这一仗,那是非打不可,避也绝对是避不开的。”

    曹封敲击了一下桌子,脑海里闪过许多的谋划。

    只要这一仗胜了,将会进一步提升他的威望,等到统一天下,才有这个底气和天下世家争斗。

    要不然,无法压制住这些世家,导致和隋室一样出现内部矛盾。

    “臣等明白。”

    另外一些文武纷纷明白了。

    “勤王的张须陀所部大败,岳将军趁势继续南下,隋军肯定守不住襄阳。”

    以岳将军的能力,办到的几率非常高,苏定方肯定的说道。

    “哈哈,相信在岳将军回来前,足以拿下个襄阳。”

    襄阳是中原通往荆州,也是通往南方的必争之地,

    基本难以在短时间拿下。

    不过,李靖为此很有信心。

    “而我军,即将接管荥阳和许昌一线,跟隋军在里会有一战。”

    韩世谓跟着说道。

    “好,既然诸位臣工都无异议,此事就这样定下。”

    作为上位者,曹封很擅长听取意见,再结合自己的想法。

    诺。

    一众文武皆是躬身说道。

    “拟令,命岳卿带两万背嵬骑兵回洛阳,及其一万常规军。”

    想了一想,曹封开始吩咐起来。

    诺。

    杜如晦接着书写诏令。

    “以中原南部的兵力,还有五万常规军镇守,确实足够了。”

    苏定方是做过许多功课的,十分清楚司州的兵力情况。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考验个人能力。

    “看来,王上不想保持守势,而是呈现一种攻势态势。”

    就算长孙无忌不怎么懂军事,也看得出这样充足的兵力,到底想要用来做什么。

    只能说,他们汉军开始发力,真是令人期待以后的发展。

    “韩卿。”

    “臣在。”

    当韩世谓听闻王上点到自己名字,先是愣了一下,后是连忙上前。

    他的反应和当初的薛轨一样,完全没有预料到。

    “寡人命你接替岳卿,到中原南部地区镇守,副将依旧为陈棱。”

    “寡人给你们五万常规军,作为长久性的驻守兵力。”

    事实上,曹封的安排不是胡乱来的。

    因为,待在南阳的陈棱熟悉这一带,让其担任副将再合适不过。

    “臣谢过王上!”

    韩世谓完全没想到,王上竟然给自己这么好的差事。

    可以说,这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如果没有好好把握,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交由韩将军正好合适,其父和张须陀共事过,知晓对方的作战方式,这位老将被克制得死死。”

    这一步安排的很巧妙,消息灵通的徐世绩,不得不服王上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