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5章 商户之典范

    杨择没有拦他们,但没有一个官员敢在战王府轻易放肆了。

    相比之下,去石青衫那里盘查的官员就暗自庆幸着,得亏是来这里查。

    石青衫名下的资产主要是去各家店铺盘查,丞相府也不能被放过,每天人进人出。

    看到这么多生人,石锦萱都火大地骂着:“什么杂碎,都敢来丞相府撒野,你们是不是眼瞎了,认不认得外面挂着的牌匾上写的三个字?丞相府!你们是不是脑子不够用?”

    就算石锦萱唾沫都喷完了,那些人依旧无动于衷,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来之前,大家就商量过,官查官,肯定会有阻力。

    若是丞相府或战王府有人阻拦生事,就当没看见。

    丞相府且能睁只眼闭只眼,战王府大门敞开着,大家都不敢进,一时间竟然成了个笑话。

    丞相府乱哄哄的,大夫人见到便想挑两句事儿:“老爷,青衫若真有错,也不该牵累家里啊!”

    言外之意就是,嫌弃石青衫给丞相府惹了臭名声。

    恰好挺着肚子的苏念也过来了,她冷笑道:“五小姐混得好时,没少贴补家里,现在她遭人陷害,大夫人就想把她扫地出门了?老爷,这可不公道!”

    原本只有她和石明远两人过来,这个苏念不好好在房间里养胎,还敢跑出来兴风作浪?

    大夫人怒瞪着苏念,随即对石明远赔笑道:“老爷,我只是说,这几天家里太乱了。”

    “我不想再听到这些话!”石明远狠狠瞪了眼大夫人,便扶着苏念离开。

    若只有大夫人在,兴许石明远会对石青衫产生不满的情绪,可经过苏念说话间这么一耽搁,便让石明远想通了很多事情。

    到现在,杨择府上还没有一个人敢踏进去翻过一片纸呀!可见杨择的势力,依旧能震慑许多人。

    杨择为难的那些官员,便是在朝上痛骂石青衫的那几个,听人说过,杨择这是在为石青衫出气呢!

    不管是真是假,杨择和石青衫的关系摆在那里,若是在这个时候没有站对队伍,得罪了杨择……石明远都能料想得到,今后他的路要是能好走才怪!

    如此一来,石明远不光没有责骂石青衫,反而处处维护,派人盯着那些翻箱倒柜的官兵,若是没有 问题,便叫下人给石青衫恢复原样。

    店里、家里都乱糟糟的,石青衫看着他们进进出出,心里升起一股担忧。

    她做生意清清白白,倒是不怕他们能搜出来什么。

    只是,铺子那么多,若真有人想往她铺子里放个假证,那她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已经整整一天,才清查了五分之一的账目……

    这个晚上,丞相府青衫院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官兵守着,石青衫就算想做些什么都不行。

    躺在床上,石青衫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想到这些烂事就烦恼不已。

    今天风平浪静了,那明天呢?

    醒醒睡睡,直到天亮。

    石青衫这间屋子算是被放过了,她也不着急了。

    府里有石明远派人盯着,店里有李掌柜费心费力地盯着,如果真有人要故意陷害……

    若有人存心陷害,她再怎么防备也无济于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索性,就等着他来!

    在床上像是咸鱼似的躺了好久,石青衫这才无精打采地起来梳妆打扮。

    梳好了头发,石青衫望着梳妆镜,目光下移,落在了温茶整理好的那一个个摞起来的小木盒里。

    这里分门别类的装着耳饰、手链、镯子、项链等,得亏温茶细心。

    石青衫随手打开一个小盒子,里面是各式各样的项链,但她一眼就看到一条白玉做成的吊坠,这是方形的。

    这条成色不错,不过比不上外公送的那条白玉坠。

    说起白玉坠,那还在杨择手中作抵押。

    石青衫伸手摸出挂在脖子上的那条,低头看着杨择送的烈焰之戒。

    这时候看到这个戒指,竟然格外安心。

    本想戴一条玉坠子,摸了摸这个烈焰之戒后,便又塞回衣领中,将那玉坠子收到木盒里放好。

    睡好了,总得去面对那个烂摊子。

    石青衫刚打开房门,却见杨昭兴冲冲地跑来,站在门前,眼睛一眨一眨的像是小星星似的。

    “石青衫,你的危机都解决了!”

    石青衫一愣,刚想说别开玩笑了,可往远了一看,那些围在家门前的兵都有序地离开了。

    “怎么回事?”石青衫急切问道。

    “你那个外公,果然待你好。”杨择这才进了门。

    石青衫将两人让了进来,杨昭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今天朝上发生的事情。

    这两天恰好是商户缴纳赋税的时候,昨天总算是清算出来了,楚城酒家缴纳的赋税当属全国最高,而且没有一项遗漏,堪称商户典范。

    更巧的是,前不久因杨昭向商人收善款之举,皇上便将清点商户缴纳赋税之事交给他。

    杨昭也正在为石青衫这事儿发愁,只听手下人报了个名号——

    楚城酒家。

    本不在意的,脑子忽然一转,怎么记得石青衫她亲娘就姓酒?她亲娘好像是楚城酒家来的?

    杨昭自己抓耳挠腮不确定,大晚上的便跑去杨择那里求证,果然如此。

    当看到账册上楚城酒家那庞大的纳税额时,杨择就笑了:“石青衫有救了。”

    昨晚上,杨择仔仔细细地翻阅了酒家名下缴纳税款的店铺,竟然发现了其中玄机。

    今天一大早,在朝会上,杨昭便将今年商户缴税的情况上报,并特别点明,这次的纳税典范是楚城酒家。

    杨昭这边话音一落,杨择立刻起了头,将商户纳税的功劳都夸到天上去了。

    然而大家都点头称是,杨择说话的内容虽然夸大其实,但他就有那个能把假说成真的本事。

    皇上一听,诶?的确是这样啊,如果没有商人纳税,我们哪里来的国库银两?百姓们怎么安居乐业?

    杨择这一渲染,皇上便龙心大悦,认定了这楚城酒家功劳甚大,甚至还要亲自提笔,写下“商户之典范”几个字,做成匾额送给酒家。

    皇上想了想,似乎赏赐还不够,赏赐银两吗?酒家本就是做生意的人家,不缺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