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口袋战术,一个小鬼子小队,一个伪军连来袭!

    “我们有了98K,这是比小鬼子更好的武器,如果不跟小鬼子正面碰一碰,要98K干嘛用呢?”

    陈锋露齿一笑,自信的道。

    “这一次,我要留在这里,跟小鬼子的支援部队,正面碰一碰,全歼他们!”

    大壮闻言,顿时有些吃惊,跟小鬼子正面碰,这可是难得的事情,因为我军的装备太差,我军采取的措施,是打游击战。

    以最小的伤亡,给予小鬼子最大的痛击!

    正面应战,也有,比如百团大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不多。

    因为跟小鬼子正面打,是很吃亏的。

    你只有小米加步枪,机枪、迫击炮都没几个,人家却有坦克、火炮,甚至还有飞机支援,巴不得你调集大部队,跟他正面一战!这样他好一举歼灭我军!

    老总们也知道小鬼子的想法,所以从来不跟他们正面应战,而是通过游击战,不断的消耗小鬼子有生力量。

    让小鬼子损失惨重的同时,也拿我军没有办法,只能无能咆哮。

    小鬼子一次次对我军发起围剿,甚至实行丧心病狂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就是因为我军的游击战术让他们感到痛苦,所以急眼了。

    可惜,哪怕小鬼子一次次围剿我军,依旧没法消灭我军大部队,甚至我军还在不断壮大!

    言归正传,大壮听到陈锋要跟小鬼子正面刚,不由得劝说道。

    “连长,不是我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们才40多人,小鬼子检查站被我们端了,按照以往的惯例,至少会派出一个小队,外加一个伪军连,那可是接近两百人呐!

    对方人实在太多了,我们还是撤退吧!”

    陈锋当然知道敌人多,伪军连就有108人,一个小鬼子小队,更是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还有两到三挺轻机枪。

    不管是从人数,还是武器配置,都是远超陈锋的连队。

    不过,陈锋依旧有信心击败对方,在打这场仗之前,他已经在脑内模拟过无数遍了!胜率在八成以上!

    “大壮,按我的吩咐去办,我会带着你们,创造辉煌的胜利!”

    陈锋自信的道。

    大壮闻言,想起了陈锋连二连三创造的奇迹,也跟着自信起来。

    小鬼子虽然厉害,但在连长面前,一定不是对手!

    当下,大壮没再劝说陈锋,而是应了一声,去向连队战士宣布陈锋的决定。

    “正面打小鬼子?连长威武!”

    “连长肯定能带领我们击败小鬼子!”

    连队大部分战士,都十分信任陈锋,尤其是他培养的特战队和狙击队。

    就算有一小部分战士,担心不是小鬼子的对手,他们也没有后退,而是选择跟随陈锋,正面硬刚小鬼子!

    几个人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团部,剩下的战士在陈锋的安排下,一个个都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具体的准备,分为两步,第一是狙击队,陈锋利用全息地图,给他们找到了最佳狙击地点!

    第二个安排,便是陈锋这次打小鬼子的一个重要战术,其名口袋战术,交叉火力!

    原理也很简单,如果把战场比喻成一个正方形,我军占据三条线,留开一条线,把小鬼子放进来,然后我军三条件同时开火,形成一个交叉火力!

    小鬼子想躲,都没得躲,因为三个方向都在攻击他们,至于往来的方向跑?那就更加完蛋。

    我军可以发起冲锋,追着小鬼子打!

    一句话,只要小鬼子进入了口袋,就别想逃出去!

    “快点来吧,小鬼子,万事俱备,就等你们来了!”

    陈锋心中暗道。

    ...

    平安县城,小鬼子接线员如往常一般的工作,负责与平安县城周围的各个检查站、碉堡保持联系。

    这一天,小鬼子接线员又发现,其他检查站没有问题,而山口检查站又失联了。

    “不会吧?”

    小鬼子接线员心中一个咯噔,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连忙打电话过去,给山口检查站。

    但是连续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有人接。

    “完了。”

    小鬼子接线员心中一凉,知道山口检查站多半遭遇了不测,他不敢怠慢,赶紧上报。

    上司得知消息,连忙去见守备大队长龟田一次郎。

    龟田一次郎睡得正香,突然被吵醒,心情很不好,他叫来井下泉,二话不说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子,骂道。

    “八嘎!我叫你去捉拿偷袭山口检查站的凶手,都几天了你还没完成任务,简直是废物!”

    “这一次,山口检查站又失联了,大概率出了问题,你马上给我带人前去查看情况!

    如果山口检查站又被团灭,你必须给我找出凶手,如果没找出来,那就剖腹自裁,向天皇陛下谢罪吧!”

    “嗨!请您放心,我一定找到凶手!将他们绳之以法!”

    井下泉心中一凛,赶紧大声应道,心中暗恨。

    “该死的土八路,居然还敢前来偷袭,简直大大滴嚣张!等我抓到你们,看我怎么让你们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