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朱琦的妙计,在徐妙云眼里能救徐达一命。【求鲜花。】

    朱琦?

    朱元璋颔首允许,鸿胪寺官员立刻在殿前唱名。

    “文魁有何事启奏啊。”

    朱元璋有些期待,朱琦上次就递给自己份宗教司提议,不知道这次又有什么好想法。

    “禀陛下。”

    “臣听闻诸位将军想要北征,臣有些别样的想法,想请诸位将军听听。”

    ···

    殿内多数淮西武勋对朱琦的言论不以为意。

    “那文魁便说说吧,咱家也跟着听听。”

    朱元璋呵呵一笑。

    “禀陛下,北虏役我华夏近百载,臣时时刻刻都恨不得将北虏悉数剿灭,以解后患。”

    “但此番北虏寻衅,臣觉得事有蹊跷,王保保此人狡猾狙诈,其虽退居塞外,却常怀不安之心,臣觉得此番其或许别有他图。”

    朱琦清楚记得,洪武五年的北征,明军在岭北遭遇大败,除了冯胜领的西路军逃过一劫,其余军队全都死伤惨重。

    淮西武勋全都对此嗤之以鼻,王保保何人?

    不过匪寇也,便是有所企图,也注定难成气候!

    “那文魁的意思是?”

    “臣以为北虏远处绝漠,困兽犹斗,可姑且置之不理,我大明只需巩固边防,收拢防线,等其自绝即可。”

    ···

    不出意外,

    这次的答案令淮西武勋们有些感到不满,令大多武将都不赞同,就连朱元璋也稍微有些失望。

    随意安抚着朱琦,朱元璋跟众多淮西武勋商议提兵等事宜,

    最终商定由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关,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将军出居庸关,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出金兰,共提兵十五万征伐漠北,蓝玉,汤和,傅友德等淮西武勋随军出征。

    朝会的结果在朱琦的意料之中,但当朝堂里的事情传遍应天府,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朱琦文魁的声望在民众心里呈断崖式下跌。

    朱琦对外界议论丝毫不以为意,埋头厘清宗教司等事宜,期间甚至从礼部抽调过两名给事中短暂前来帮忙。

    徐达出征前夕,

    朱琦在应天府茶楼里约见了徐妙云。

    “公子匆匆约见妙云,可是为了家父征伐漠北一事?”

    徐妙云心思聪慧,立马就猜出朱琦约见自己的意图。

    “正是。”

    “此番国公出征,在下无以为赠,区区锦囊,还请妙云姑娘转交国公,叮嘱国公危难关头启开即可。”

    朱琦思前想后,还是不想看到这位大明战神输得一败涂地。

    “公子觉得此番北征明军存在败机?”

    “不是存在败机,而是必败无疑,王保保此人狡诈多端,此番必定别有他图,我大明近些年兵骄将傲,遇上早有筹备的王保保,定然会吃大亏。”

    ···

    徐妙云秀眉轻蹙,她知晓这位文魁不看好此番战事,但没想到居然不看好到这种地步。

    其实,朱琦在朝堂的献策也颇合她意,但上位不喜欢,淮西武勋们也不喜欢,她一个弱女子也没什么办法。

    “公子为何不亲自将锦囊交由家父,却要妙云代为转交?”

    “国公将领淮西功勋远征漠北,而淮西功勋现在对我不喜,我若上门拜谒,恐会连累国公将令不顺,现在还是不登门了。”

    这阵子朱琦民间风评下跌,背后就是淮西武勋搞的鬼,要不是念在大军东征,内斗不利。

    说什么他也要淮西武勋们痛上一痛。

    当然,此事绝对不能算了,等淮西武勋们从漠北回来,迎接他们的除了惨败,百姓的痛骂,还有他朱某人早就准备好的大棒。

    “哎,淮西武勋多是跟上位南征北战的同乡,虽然骄横但也并非不懂是非,等战事结束此事自然了结。”

    “公子还请勿要多虑。”

    徐妙云清楚那些叔叔伯伯的脾气,他们其实人都是好的,但做事都喜欢直来直往。

    朱琦一笑而过,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是女儿身,徐妙云跟着朱琦在茶楼里闲聊了些别的事情,饮完茶水就告辞离去。

    徐府因为徐达将要出征,全都鸡飞狗跳的准备着公爷出征所需用度,徐妙云轻车熟路的在书房里找到正认真擦拭盔甲的徐达。

    “这是什么?”

    自己女儿喜读儒学,不喜女红,甚至被称为女诸生,现在递来这个香囊,是她的女红?

    “这是你那结义弟弟给你准备的锦囊,说你若是遇到危急关头可将其启用。”

    徐妙云努努嘴。

    “将刘基那套装神弄鬼学得是有模有样。”

    徐达在徐妙云的央求下,将锦囊随手塞入盔甲,当夜跟家人共同享用了一顿自己最喜欢的烧鹅后,便睡到第二天凌晨披甲离开应天府。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各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