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六章 什么是大明?

    许游只是坚决否认,却不做过多解释。

    通常被人误会急了的时候,肯定会做大量解释,而许游的态度则是让你别多问,信我就是了,这种态度反而让人更加怀疑。

    他似乎也不管别人信不信,不再提及这事。

    “大家跟着商号的安排,不要争夺喧闹,我定能给大家找到栖身之所!”

    “我们听公子的!”

    有人出来说话,灾民也算又了主心骨,看那么多的粥铺在,灾民也还算安心。

    所以他们秩序井然,许游又让他们推举领头人,各自负责一定数量的灾民秩序。

    有了组织,就不再是一盘散沙。

    灾民就算为了口吃的,也不会再闹,这天灾的年份你还想怎样?

    其实他们也不能怎样,如果里面有人想捣乱,那混入的探子就会先出手制服。

    许游看现场受控,也安心很多,原本他心里也没底。

    转头对许瑞说:“你注意,这些人就别往城里引了,一路往东南走,明白?”

    “公子放心,这次我们准备了足够人手。”

    “那就好,记住千万不能死人,若是有人病倒,就安排医治。”

    那么多的流民,得排除所有不安定因素,里面但凡死个人,也是会闹得人心惶惶。

    此刻,千万不能让这些人感觉到不安全,他们缺的就是安全感。

    他这么一出面稳定灾民,现场有上万人都看见了,而这些人又继续往外传,本来这个关于皇宫的流言就让人很感兴趣,现在则是更有鼻子有眼。

    百姓最喜欢说这些了,就算许游此次没有成功,说不定也会出个野史……

    安顿了灾民之后,许游就撤回了苏州的乡下大院。

    而许游现身南京的事,又很快传到了郑三俊耳朵里,而且是郑三俊管家说的。

    “哦?你是说,现在整个南京的人,都在传此事?”

    “老爷,可不止,这传闻到处都是,跟着灾民四处流散,据说西北也传遍了。”

    管家说道,“不过今日那许游出现在城外,和灾民解释了此事,他当即否认。”

    “否认?”

    郑三俊摇摇头,这种干脆利落的否认,不但不能终止谣言,反而会传得更盛,但许游否认的态度坚决,看来他是没什么别的想法吧……

    又想了想,他对管家说:“你去安排马车,去苏州,我要见一见许游。”

    ……

    许游也是才回到,前脚刚进门,后脚郑三俊就来了。

    上一次是官差过来,这一次是郑三俊亲自到访,许宅里的人居然也毫无波澜。

    放郑三俊进去,许游在书房相见。

    “天官大人别来无恙,今日找我,还是为了上次应天府学之事?”

    “这……那件事以后再说,公子是如何算出天有大旱的?”

    问这个,那要许游怎么回答,他不是神仙,但也不能太草率瞎说。

    所以许游装神秘,看着郑三俊微微摇头,在周围踱步转来转去,走了三圈之后才说:“其实并非今年,往后,大明恐怕是连年的折腾,灾情不断啊!”

    “真有如此严重?”

    “我只这么简单一说,实际上更严重,天官大人又不是无知小民,知道灾害出现在这样的年景,对大明的打击有多大吧?”

    郑三俊当然知道,如果朝廷气象祥和,那灾害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

    关键是现在朝堂之上还在争,魏忠贤没了,但矛盾的关键不是魏忠贤。

    本质上是皇帝和百官之争,所以崇祯也会努力动手的,他也会打击东林党。

    所以魏忠贤的“死”,并没有改变什么。

    也就多了一件清查阉党的烦心事而已,其他的,还在照常发生。

    “公子今日还出手,救了应天府承之女?”

    “是有这事,天官大人,我觉得那府承不该是阉党吧……”

    郑三俊也觉得不是,这事他会处理的,不过还是说:“是否阉党不是你觉得,我觉得,而是有事实铁证才行。”

    “那怎么办,我继续把那府承之女送入大牢?”

    “这……不必了,纵然有什么错处,也不该祸及家人。”

    “大人说这话良心不会痛?不管是阉党还是东林党,谁出手不是抄家灭族的,杀出一个亡国气象,你们没什么不同。”

    郑三俊想反驳,但心里想想,事实也是如此。

    那就且不说这事吧,郑三俊还想问别的:“许公子,如今四处有流言针对你,可否问问这流言所说之事,是真是假。”

    “你确定你真的想知道?”

    许游一反问,郑三俊就尬住了,确实,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是不是,反正都不属于他管,那是宗人府该管的事。

    可若是真的,这对大明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大明已经十分艰难了,经不起折腾。

    郑三俊刚接管南京的时候,库藏空虚,他知道有多难。

    没等郑三俊说什么,又问他:“天官大人,你为什么做官,是为了大明吗?”

    “那是自然,何故有此一问?”

    “我想问的其实不是这个,想听天官说一说,什么是大明。”

    这还真给问住了,大明到底是谁,是江山吗,还是宫里的皇族,还是朝堂上的百官?

    郑三俊作为资历很深的老官员,当然不会让一个孩子把握主动权,反问:“那许公子以为什么是大明,大明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大明是人,是天下百姓。”

    “正如一个家,家到底是什么,当然是亲人,而不是一座房子。”

    “哪里有家人,哪里就是家,哪里有百姓,哪里才是大明,天官是否认同?”

    郑三俊想了想,觉得这个道理是清晰无比,于是点头:“是,公子为何说这个?”

    “说这个,是为了跟天官大人达成一致,大明内耗太多了,我们要明确目的才行,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那接下来一切都将是无稽之谈。”

    “公子有什么要与老夫达成一致?”

    许游这个时候,才算真正拿捏了郑三俊,他要从逻辑上让郑三俊归顺。

    “如果我做的事,是为百姓好,天官不可阻拦,能否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