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280章疯狂内卷,官不聊生

    第0280章疯狂内卷,

    蔡京咬牙切齿的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了看甲方。

    大宋皇家御膳房?

    好家伙,这个名字倒是一点都不客气。

    这钱,最终还是流入了狗皇帝的口袋当中。

    摆明了,这就是狗皇帝赚钱的手段之一。

    今年这个蔬菜肯定是来不了了,得从明年开始才行。

    就是,这个钱花的有点憋屈。

    官不聊生

    但是,对于蔡京来说,也只能认了。

    狗皇帝要赚钱,那个活了不耐烦的敢让皇帝不赚钱。

    武松说的也好听。

    面子问题,别人都会有蔬菜吃,单独就是蔡京没有,那他这个当朝宰相的面子放在哪里?

    而且还有面子问题,蔡京可不想丢人。

    这事不管他怎么做都有人能看好戏,他买了,别人说他向政敌低头。他不买别人说他死要面子活受罪。“五六三”

    还是不能得罪皇帝。

    枢密院

    什么?”

    此时此刻的枢密院依然是炸开了锅。

    这个狗皇帝怎么如此的小气,这个蔬菜不免费供应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要求他们掏钱买。

    一个月一千五百两。

    一年就是六千两。

    五年那就是三万两。

    宋朝对官员实行九品十八级的制度,最高为正一品,最低为从九品。

    大宋正一品包括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他们的年俸为1440两银子。从一品为尚书左右仆射、枢密使,也就是混到了蔡京这个份上,他们的年俸为3600两银子。

    按照蔡京的俸禄,需要时两年才能买得起一个冬天的消耗。

    但是,蔡京的实际收入么的,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每年都会有官员孝敬。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田产,还有就是蔡京自己经营的店铺。

    林林总总,蔡京这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五六十万银子的收入。

    让他肯定是买得起的。

    至于枢密院的这些高官,肯定也是消费的起的。

    朝廷对官员很体贴,连他们的家属都照料得无微不至。官员到地方上做官肉等生活用品,一律由国家财政承担。

    只是,让文武百官接受不了的事。

    这些,难道不是应该朝廷免费发放给自己的福利吗?

    居然还要钱了?

    还他妈死贵死贵的。

    是不能携带家属的。期间,家属的赡养费和米、面、

    蔡京却是咳嗽了一声:“这可是镇国公所言,诸位,可是要谨慎了,这买和不买,全都在官家眼里看着呢!”

    “我等为朝廷效力,难道买不买这个蔬菜,反倒是成为了我们的考核标准不成?”有官员开口道:“我要上奏折,参他武松一本

    ”对,上奏折,参他!

    枢密院大大小小的官吏却是愤怒了。

    “诸位!”

    蔡京苦笑,十分无奈的开口道:“镇国公也曾明言,此乃自愿!”

    意思就是说,没逼着你们买,纯粹就是自愿原则。

    但是,狗皇帝到底是会不会根据你买不买菜这个行为而影响你的升迁,这,就是狗皇帝自己的决断了。

    人家皇帝也没说,这是强买强卖。

    而是爱买不买,没强迫你买。

    但是,狗皇帝会不会以此为官员考核的评价标准,这**的鬼才知道

    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

    你可以不买,不强迫你买,但是,架不住有人买。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这武松,国贼,真是国贼!”

    “我等为朝廷效力,不买这个蔬菜便不是为皇上效力了吗?”

    一群人都是破口大骂。

    不过,心里头,却是做好了决定。

    买还是要买的,至少不能比别人差。

    内卷开始了。

    延福宫

    “看看,看看,都是参你的!”赵佶一边啃着西瓜,一边把奏折递到了武松的面前,

    武松只是打开了一眼,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陛下,这玩意儿,可看可不看,无甚大用,奏折所言,官不聊生,以臣所见,官不聊生总是要比起民不聊生要好得多!”

    一边说着,武松合上了奏折,笑着开口道:“民不聊生会造反,陛下几时听过,官不聊生会有造反的情况?”

    一边的杨哉却是听的十分无语。

    敢这么跟皇帝说话的人,也就是只有武松了。

    赵佶却是笑了笑:“言之有理,只是,太过于压榨官员,却也不好!”

    武松却是摇了摇头,缓缓的开口道:“陛下,您只怕是不知道,这些官儿到底是多么有钱,咱们大宋的官员虽然不种田,可朝廷会给他们分配一块田地,叫职田乃是我真宗皇帝推举出来的,恢复了职田制度,授予地方官员一定面积的职田。两京、大藩府的职田最高,有40顷,约2万多亩。就连偏远地区的小县县令,都有7顷田地,约4600多亩。官员将职田租给佃农耕种,每年坐享其成,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他们没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看似朝廷给他们的俸禄不多,可是实际上呢?他们手里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赵佶略微的沉思了一下,缓缓的开口道:“却也有几分道理!”

    武松笑了笑:“陛下,我们也只是把一部分钱收回给国家,再说了,自愿原则,爱买不买,我们逼他们了吗?没有,他们明明就是自愿,我们逼他们掏钱了吗?完全没有啊!”

    赵佶忍不住笑了起来:“镇国公所言极是!”

    武松却是暗暗吐槽。

    这高薪制度,让官员很高兴,可对国家财政却是形成了沉重的负担。

    如果经济形势欣欣向荣,倒还不是多大的问题;一旦经济形势下跌,问题就越来越大了。

    从宋神宗开始起,这个问题就开始出现了,甚至更早,从宋仁宗开始起,这个问题就一直严重。

    而根源还是在赵匡胤身上,靠着兵变起家的赵匡胤就是害怕后人学习自己,所以从一开始,赵匡胤设立一套多部门相互制衡的制度,从而降低权力过度集中在个人手中的风险。比如北宋最高军事领导部门是枢密院,最高军事指挥机关1.9是“三衙”。前者有调兵之权,却不能直接掌管军队;后者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通过“兵”与“权”的分离,基本杜绝了武将集团拥兵自重的可能性。

    当然,类似的相互制衡体制在整个大宋官僚体系中随处可见,并不仅仅局限于军队中。

    而武松的内政部则是独立于枢密院,另一套行政体系,没有冗官,都是实干型的人才,赵佶用起来却是十分的顺心,自己天子意见和想法也能贯彻到底。

    这,也是让赵佶越来越倾向于内政部。

    因为效率快。

    至于朝堂,推诿扯皮,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能给你叽叽歪歪半天,哪里比得上内政部有效率?

    只是,宋徽宗却是不曾注意到。

    权力也是越来越朝着武松的手中积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