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一章 八股取士,太祖最大的败笔!

    三位皇子目光复杂的看向陈百生,他们不敢相信,国师为何要提出这等大逆不道的变法!

    放眼朝堂,能明白陈百生想法的,只有朱棣和姚广孝两人。

    眼看他们又要聒噪起来,陈百生眉头微皱:

    “肃静!”

    声音带着微弱法力,顿时让四下再度安静下来。

    “贫道听说,你们似乎背地里密谋与贫道辩学,现在贫道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若是能将贫道说服,或许陛下会考虑收回成命。”

    “但是有一点要事先声明,再敢说妖道二字,呵!”

    这话让杨荣心中一凛,可其他人却是笑了起来。

    先不管这消息陈百生是从哪知道的,现在无疑是给了儒学一个机会!

    无论从哪里来看,儒学都要立于不败之地!

    只是,陈百生说话管用么?

    百官齐齐看向朱棣。

    “国师所言,就是朕的意思!”

    杨荣精神一震,开口道:

    “太祖驱逐暴元,开建大明王朝,让天下得以安定!”

    “此乃天人之举!”

    “方才你质疑太祖,便是不尊先帝,有违臣道的死罪!”

    “陛下听信谗言不杀你,但你岂能安然苟活?”

    陈百生微笑问道:“那这么说来,即便太祖错了,旁人也说不得?”

    “太祖不会错,即便错了,也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那贫道倒是好奇了,既然太祖做错说不得,那为何陛下推举新科举,你们一个个却跳出来出言不逊,此举是否有违臣道?”

    “还是说,根本就不把陛下当做君王?”

    这话不可谓不狠,杨荣慌忙朝着朱棣讨了个罪,继续道:

    “我等是为了陛下的基业着想,正所谓文死谏,文臣就当在陛下犯错的时候,及时指正!”

    “好一个文死谏,那这么说来,你们谏言是忠臣义士,贫道反而成了有违臣道的必死之人。”

    “我……我不同你扯这个。”

    杨荣脸色难看道:“太祖以八股文选拔科举,让天下学子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你说太祖错了,太祖何错之有?”

    【总算说了点正题。】

    陈百生冷笑一声,这话出自北宋朱熹的言论,这里的天理,指的只是封建思想中的仁、义、礼、智等。

    “知晓仁义礼智信,明白人伦道德,通晓人间世故,这些只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人与牲畜的区别。”

    “八股取士,取得怕是那所谓的讲圣言吧?”

    “大明学子千万,穷其一生都在钻研这些所谓的圣言。”

    “模仿前辈大儒的语气,落笔八股,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导致多少有志之士,只能按照题意敷衍成文!”

    “这样的八股取士意义何在?”

    “杨大人科举出身,如今身为首辅处理朝政的时候,难道只是讲两句圣言,便能令天下安定?”

    一席话说的杨荣脸颊通红,诺诺道:“那这么说来,先贤之言毫无用处?”

    “贫道可没这么说过!”

    “先辈留下的话,是希望后辈能加以警戒,而不是让天下人模仿自己的口吻,装出一幅圣贤的虚伪模样!”

    顿了顿,陈百生走到杨荣面前,叹了口气:

    “你是聪明人,也是幸运的人。”

    “金榜题名时想必都很开心,可你回想一下,与你一同进入考场的那些人。”

    “他们不如你努力?还是不如你聪慧?”

    “贫道看来未必!”

    “人各有所长,若是让他们有些人坐上杨大人的位置,只会比你做的更好!”

    登登!

    杨荣连连后退两步,目露回忆之色。

    他想起当年与自己一同赶考的那位刘兄台,两人自赶考结识,会试前同居同住,一起挑灯夜读,一起意气风发探讨国事。

    每每谈论,那刘兄台总有令人为之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

    这也让杨荣自愧不如,在他看来刘兄就算不能高中会元,最少也能中个进士,两人约定好中了进士之后,在朝堂上也做个伴。

    立誓要成为大明百官中的清流。

    可偏偏造化弄人。

    自己进士及第,那位刘兄落榜了……

    放榜当日,刘兄郁郁寡欢,竟一时间想不开投河自尽。

    【如若刘兄尚在,这首辅之位,想必比我做的还要好吧。】

    回忆再度被牵扯而出,杨荣心中极为痛苦。

    陈百生却是没有放过他,逼近一步道:

    “太祖建立科举,以八股做笼,将天下有学之士困缚于此!”

    “此举可令天下聪明人再无心思多想,一心埋首于那所谓的圣言之中!”

    “百年之后,天下学士思想僵化,如同行尸走肉般呆滞。”

    “大明是无人造反了,同样会后继无人!”

    “八股取士看似巧妙,实则是饮鸩止渴,太祖一生最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