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二章 加钱?那是不够的

    “学生妄言了,无法保证不出问题。”

    朱标神色失落的回道。

    “没事,别挎着个脸了,做事情,总是这样,从来没有什么完美。”

    “我们蒜药工坊,又没有什么违禁的,可靠不可靠,也不是很重要。”

    朱钧并没有在意,安慰了一句。

    “学生只是才发觉,自己并没有那么有能力,原来一直是依仗父亲。”

    朱标怏怏不乐道。

    “是吗,这也没什么好难过的,这是好事情啊。如果这样就能认清自己,那可太好了。”

    “不怕没有能力,可以学,可以进步,就怕没有自知之明啊。”

    朱钧笑着拍了拍朱标安抚道。

    “先生训诫的是。请先生多指点。”

    朱标很快平息情绪回道。

    自从认识先生,这样的打击,似乎已经是常事,能够很快恢复精神,也不知该高兴还是难过。

    “做事情嘛,一步步来。现在我们要想的是,该怎么做,才能够让他们变得可靠。”

    “这可是我们做事情的基础,可不要在当做无所谓的小事了。”

    朱钧笑着说道,对此颇为满意,能力不说,就怕听不进去道理。

    如何让他们变得可靠,这样的问题,朱标在以前从来不需要考虑。

    他身边什么时候缺少投靠之人,别说些许不入流的工匠,就是朝廷六部大员,也有愿意向他示好靠拢。

    父皇多次出征,身为太子,他监国把握朝廷运转,更是不需要考虑,谁不可靠,就将他们贬黜,换上可靠的人便是。

    更多的时候,他需要分辨的是手下的人是否可靠,而不是去考虑如何让不可靠的人变得可靠。

    或是说——忠诚。

    就算需要收揽勋贵们的忠心,也不过是自上而下的恩赏,或是与父皇扮演红脸白脸,赏功罚罪,以示太子恩宠。

    “学生认为,可以加以恩赏,收揽人心。”

    朱标思索片刻,只能得出片面的方法。

    “加钱是吧?”

    朱钧笑了一声。

    “再加以规矩约束,赏罚分明,当能使他们忠心做事。”

    朱标有些羞愧,没想到先生说的这么直白,这更是不符合他所接受仁义道德的教育,急忙补充了一句。

    “不太行。”

    “学了道理,就要用上,知行合一,才叫实践。你继续用权力的角度去分析。”

    朱钧摇了摇头说道。

    权力的角度?

    朱标有些难以接受,对于先生所言权力本质的道理,哪怕他已经完全能够理解和接受,也只是将其当做天子之学。

    要将这个道理用于治理国家,把控朝廷运转,才是他心中的认知。

    就算先生要用,也应该用在海外开创基业的时候,而不是现在。

    从没有想过,这么一点不值一提的小事,都要用上这样的道理。

    但先生已经这么说了,只好努力去思考,如何才能将这样的道理,用在一个小作坊之中。

    “依先生之言,当从需求起,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建立规矩,如此...”

    朱标说着,顿住话语,因为他又重复了之前的话,没有什么区别,已经被先生评价为‘不太行’。

    “你想,这天子,他是怎么获得其他人的忠诚的呢。”

    “也是哪天高兴了,就赐予金银珠宝,然后这个人,就能忠心耿耿,为天子效力了吗?”

    “或者给百官也加钱,就能收揽他们的人心?”

    朱钧想了想,举了个例子说道。

    “应当不能。”

    朱标摇了摇头,对于朝廷,他太熟悉了,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就算有百官向他输诚效忠,也是多有所图,而非单纯的求财。

    “不错,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凡事要师出有名,就算赏赐,也要有名义。建立规矩,更要有名义。简简单单的一手加钱,一手加规矩,只会像个钱多不懂做事的冤大头。”

    朱钧点头说道。

    “名义?”

    朱标想不到名义是什么,如果是以皇家身份,自然就有名义。可没有的话,该用什么名义。

    “我们这蒜药的工坊,并无违禁,不需要考虑会不会被举报,或是工匠们人心不安。”

    “但是,这种神药,天下难见。无论成本如何,这药方,在任何人心中,都是最宝贵的秘密。”

    “所以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名义,要求对制药工坊的隐秘和药方的保密。”

    “你觉得他们会接受吗?”

    朱钧解释了名义,对朱标询问道。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肯定能接受。”

    朱标想了想,觉得这完全符合社会仁义道德,是默认的规矩。除非心怀不轨,否则为何不接受。

    “看来你还是远离百姓,不懂百姓的心理。”

    朱钧摇头叹息道。

    “远离百姓?难道他们还会有异心?”

    朱标疑惑道。

    “差不多的事情,差不多的工钱,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呢?什么珍贵不珍贵,保密不保密,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听我们的呢?”

    朱钧直白的指出了普通百姓的想法。

    朱标恍然,点了点头,百姓注重小利,当是会如此行事。

    “所以名义有了,我们就可以提高待遇,增加报酬。如此,自然会有人愿意留下来。”

    “留下来了,我们就可以以此名义制定更严格的规矩,并提出维护规矩的要求。”

    “要为工坊做工,就不能随意离开。要严格守密,遵守更严格的管理。如果泄密了,又该如何查处,如何惩罚。”

    朱钧一点点说着细节。

    “那么,到了这时候,他们是否可靠,他们的权力,又在谁的手中呢?”

    朱钧再度询问道。

    朱标沉思了许久,多了一个名义,就能够获得百姓的权力吗?

    “学生认为,此时权力,仍然在天子手中。这一部分,应当仍然是交换的部分。我们用更高的报酬,交换了保密的规矩。”

    朱标认真的说道。

    “这更高的报酬,也是换个东家,随便都能找到的吗?”

    朱钧笑着问道。

    “不能。”

    朱标一愣,难道这已经不算交换的部分了?

    如果不算交换,难道已经获得了他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