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零二章 时光飞逝

    宋江带人在大火外面一直等到火焰熄灭,随后便命人进去搜寻田虎的尸体。

    众人在废墟之中搜寻了半天,最终只找到了三具焦黑的尸身,早已经无法辨认面目。

    尸身两女一男。

    经过仵作验看,两个女子鼻腔内没有黑灰。

    应该是死后被放火焚尸,而男子在火灾发生时明显还活着。

    不过死因却是脑后遭到重击。

    宋江推断,应该是大梁倒塌,刚好砸到了他的脑袋。

    男性尸体上有一面金牌,可以证明其身份。

    此人正是田虎无疑。

    宋江便用棺椁收拾田虎尸身。

    准备送到刘光世处报功。

    刘光世也欣然接受。

    当然,写奏疏的时候,攻破威胜州的功劳大部分都变成了刘光世的。

    朝廷对他大加赞赏,升他为奉**承宣使。

    刘光世正式踏入高阶武官行列。

    对于宋江等人。

    刘光世也没有卸磨杀驴。

    他也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吃草。

    宋江也被升为磁州安抚使,武功大夫。

    勉强是在朝堂上有了编制。

    琼英只能在宋江手下为将。

    却说乔道清当日凭借道法成功逃出了威胜州,随后来到北关,寻找他的同乡好友屠龙手孙安。

    孙安还不知道南关已破,田虎已死的消息。

    见乔道清来,自然是大吃一惊。

    两人进到帅府之中促膝长谈。

    随后孙安决定命手下军士向宋军投降。

    而他自己则跟乔道清一起钻进了附近的深山里,兜兜转转来到了山东,投奔齐王陆阳。

    陆阳早就对两人怀有招揽之心,只是田虎未死,不好下手。

    如今两人主动来投,自然要委以重用。

    乔道清曾是晋国丞相。

    出谋划策,治国方略,都颇有一套。

    陆阳当即下旨,任命乔道清为御史大夫,负责督察百官,协助丞相闻焕章处理政务。

    同时兼任前厢军师。

    乔道清原本只想到齐国躲避追杀,没想到陆阳竟然如此看重于他,自然是感激涕零,愿效死力。

    孙安武艺超群,统兵有方。

    现在各厢高阶武官基本没有空缺,

    若是让他到前厢之中担任步军将领,他肯定不愿意,也是屈才。

    思来想去,陆阳倒是有了个主意。

    “命孙安为燕南大都督。统领燕南马军,协调各族事务。”

    燕地刚刚归附,陆阳正打算在那边开始放牧,同时还要招揽大批牧民当作民兵训练。

    燕地多有契丹人和奚人。

    他们生性桀骜不驯,需得有一个武艺高强,心思缜密的大将前去统领。

    卢俊义的左厢已经承担防御任务,再把集合牧民,训练民兵的活交给他们不太合适。

    也会导致左厢权力扩大。

    孙安此来,刚好解了燃眉之急。

    两人自是千恩万谢。

    只是孙安还有一句话要问:“敢问大王,燕南都督府与燕京留守府可有统属关系。”

    陆阳道:“燕京留守府统管燕地大多数军政要务。平时兵马训练,牧群事务都须向留守府汇报,若是战事开启,则都督府有独立领兵权。”

    孙安点了点头。

    没有二话。

    攻破燕京之后,卢俊义也没有停下脚步。

    他先后将檀州和顺州纳入版图。

    随后派出大量兵马,在居庸关外建立哨站挖掘壕沟。

    防备云州地界的金军出关攻击。

    呼延灼和秦明也联手拿下了保州、定州、祁州、深州。

    让梁山的地盘连城一片,同时也削减了防御压力。

    河东的宋军在拿下田虎之后,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而是留在河东一带进行防御。

    既是防御北方的金人,也是应对东面的齐国。

    一场大战之后,各方同时陷入了沉寂。

    金国覆灭辽国,吞下了大量的国土,同时也带来了数不清的内政问题,还有外部干扰。

    与此同时,太祖阿骨打去世。

    完颜晟即位以后急需稳定局势。

    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掀起对外战争的打算。

    西夏受天祚帝之邀,帮他恢复辽国统治。

    只可惜金军实力强悍。

    西夏军在大同府一带被金军当猪一样追杀。

    随后便没了下文。

    据说西夏皇帝李乾顺已经想着向金国投降称臣了。

    宋朝经过连年战乱,内部混乱不堪,各地饥民遍野,急需恢复生产。

    可朝堂上的公卿皇族却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

    以为挡住了金齐两个主要的对手,他们就能安然无恙的尽享快乐。

    百姓生活越来越苦,民间大小起义不断。

    规模上万的都只能算是小场面。

    只可惜这些起义军和方腊犯的是一个毛病。

    因为最近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就过于轻视朝廷。

    不想着如何站稳脚跟,而想着尽快打下更多的地盘。

    最后只能是被朝廷派来的大军剿灭。

    朝廷只顾着派军镇压。

    却忽视了生产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各个州府都没有盈余。

    到了给中央上交税款的时候,赵佶才发现,朝廷已经没钱了。

    财政问题是系统性的。

    还会引发一大串连锁反应。

    最明显的就是军饷发不出来,下面的军士一边被那些达官贵人们当牲口使换,一边卖命打仗,最后还捞不着一点军饷。

    各地军队之中纷纷出现逃兵。

    朝廷也只能先紧着西军发饷,至少西军还算能打仗,上了战场不至于立刻就抱头鼠窜。

    不觉间,一年过去。

    世间格局也发生了大变。

    金国以辽国西北地区疆土为代价,换取西夏投降称臣。

    西夏皇帝李乾顺见大势已去,不如此时服软,还能落点好处。

    于是在三月向金朝上表称臣。

    不久之后,他的妃子,故辽国成安公主因悲痛亡国,在宫中绝食而死。

    而天祚帝在在逃亡之中竟然遇到了耶律大石。

    去年金军就曾击败天祚帝身边护卫,耶律大石也在那时被俘。

    只是完颜阿骨打并没有将他处死,而是将他留在军中听用。

    不过耶律大石和金军统帅完颜宗翰不和。

    他感到完颜宗翰好像有除掉他的意思,于是就立刻带领部队逃出了金军大营,又一次回到了天祚帝身边。

    天祚帝当时刚刚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自认为得到天助,准备出兵与金决战,收复失地。

    耶律大石却说:“之前辽军一败再败,丢失举国的汉地,这时再求决战,绝非良策。我等应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但天祚帝觉得耶律大石过于小心,所以坚持出兵。

    耶律大石摇头感叹。

    天祚帝并非是一个贤名的君主,不能成恢复大业。

    于是他决心前往辽国在西北的军事重镇可敦城。

    此地自辽开国以来便受到历代辽帝的重视,专设有建安军节度使司,并为辽西北路招讨司的驻地。

    即使在辽末战乱之中,西北仍然相对安定,有各部军队两万余骑,战马数十万匹。

    为防止萧乙薛、坡里括二将反对,他先下手杀死二人。

    随后设置北南面官署,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人连夜逃离辽廷。

    随后耶律大石召集部众,在可敦城建国。

    逐渐发展成为势力庞大的西辽。

    天祚帝知道以后大骂耶律大石是个无耻的叛徒。

    就算没有他的支持,自己也一定能恢复大辽。

    七月,天祚帝率军出夹山,先后攻破了渔阳岭,取天德、东胜、宁边、云内等州。

    南下武州时遇到金军,在奄遏下水大战,又被金军攻溃,只能率军逃亡山阴。

    年后,天祚帝经天德军过沙漠,向西逃窜,路上水粮断绝,只能吞冰咽雪以解饥止渴。

    二月他好容易逃到应州新城东六十里处,却在此地被金将完颜娄室追上俘获。

    辽国末代君主被金军俘虏,辽朝正式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