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八章 鲁王西逃

    霎时间,光芒万丈,雷霆涌动。

    终南山深处有怒吼声传来。

    熊彰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眼中忽然多了几分希冀。

    李常笑此刻并不轻松。

    这枷锁代表的,是秦岭三千大山。

    厚重如顷的压力全部叠加在他身上,若不是有三千年内力护持,早已被碾得粉碎。

    龙脉日益消散,秦廷的衰败又何尝不是如此。

    眼下有传国玉玺肩负国运,倒是犯不着顾忌这病龙。

    李常笑两眼紧闭,怒吼了一声。

    下一秒,一股更为庞大的力量破体而出,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散了三千大山的厚重。

    山脉深处有怒吼声传来。

    李常笑浑然不顾,低头看向体表的枷锁。

    枷锁未断,却明显黯淡了下来。

    “再来几次就够了。”

    ……

    嘉定元年,九月。

    陈留侯的丧礼结束。

    鲁王本想让丹阳郡主随他一同前往西北,以尽人子之孝。

    丹阳拒绝了。

    她自幼在咸阳长大,这辈子熟悉的和牵挂的都在这。

    换个人生不熟的地方,恐怕适应不了。

    对丹阳而言,她同样不想适应,咸阳就挺好。

    鲁王是个通透的,没有再强求。

    翌日。

    他准备动身返回西北。

    这时,宗正李常河赶到。

    他手持圣旨,是陛下要鲁王多留些时日。

    鲁王无奈,只得应下。

    回到王府,他反复思忖方才之事,同时调动了白衣卫留在咸阳的力量查探情报。

    鲁王知道自己麾下掌控三郡,身份早已不同往日。

    要说引起陛下忌惮,倒也不足为奇。

    特别是如今天下大乱,而西北蒸蒸日上,怕是碍了人眼。

    白衣卫的效率很高,仅仅半日就传来消息。

    “是御史大夫甘原向陛下进言。”

    甘原出身的甘氏一族,是关中显赫的人家。

    羌人未破之前,与胡人贸易的行当向来是由他们负责,百年来收获金银无数。

    随着西北三郡崛起,关中大族的好日子到头了。

    鲁王弄清楚其中因果,放弃了相安无事的想法。

    “动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

    这道理他是懂的。

    接下来的日子。166小说

    鲁王暗中调集人手,同时还朝宫中递折子,想要求见嘉定帝。

    只是,每一次都石沉大海。

    鲁王现在可以确定,有人不想他见到陛下。

    只怕下一步,就是夺他性命了。

    想到这,鲁王眼神微冷,闪烁着狠厉的凶光。

    ……

    终南山。

    在一道清脆的“咔嚓”之后,枷锁应声破碎。

    李常笑感到全身轻松。

    熊彰更是激动得在原地跳个不停,那欣喜若狂的模样,像个得了玩具的孩子。

    李常笑不由摇头。

    他倒是没打算将熊彰一直拘着。

    且不说昔日的颍川义军早已覆灭,便是熊彰自己,都被这终南山关出阴影了吧。

    正想着,熊彰忽然有些忐忑地走来,欲言又止。

    李常笑嘴角微弯,笑着道,“莫要再起心思,否则还得回来。”

    熊彰连连点头,他敢赌咒,要是再去趟那义军的浑水,这熊彰两个字就倒过来写。

    得到许可,熊彰转身就要朝山下跑去。

    这是,李常笑再喊住了他,“熊彰。”

    以为是李常笑反悔,熊彰的脚步一滞,苦哈哈转过来。

    下一秒,两片圆状物朝着他的面门飞来。

    速度并不快,熊彰只是伸手就接住了。

    摊开掌,原来是两块紫纹玉佩。

    看着看着,熊彰的脸色却突然变化起来。

    他自然认得那是父亲留给他的玉佩。

    十余年前逃命时丢了,落在李常笑手中他早有预料。

    可另一块呢……

    观其制式,分明是成对的。

    这时,熊彰忽然想起父亲生前说过,这玉佩是熊家人的象征。

    现在再品味,分明是话里有话。

    熊彰回过神,就要寻找李常笑的身影。

    只是,先前那地空空如也,只剩草庐孤单地立着。

    熊彰放声大喊。

    “先生!”

    “先生!!”

    半山腰,李常笑听到了熊彰的喊声。

    他有些懊恼地疏通耳朵,“这熊霸王,嗓门真大。”

    话里抱怨,可他却是笑的。

    紫纹玉佩如今物归原主,某种意义上算是因果了结。

    至于再多,就没有必要了。

    毕竟熊彰不是昔日的熊黎,而他同样也不是青璃。

    ……

    嘉定元年,十月。

    鲁王依旧没有收到回应。

    他却不打算继续等了,已经在咸阳耽搁太久。

    临行前,鲁王翻过院子到丹阳那。

    他并未说什么,只是双膝跪地,连叩一下。

    丹阳同样没问,她拄着拐杖,将鲁王扶了起来。

    就如八年前送鲁王离开时那般,为他整理衣衫和帽冠。

    儿行千里母担忧。

    丹阳同样心忧,可她清楚,这话分明还有下句:终有一别。

    ……

    鲁王出府,行至清源坊。

    忽有火光乍起。

    随后就有马蹄声响起。

    鲁王没有多少意外,率领麾下之人朝着东门冲去。

    黑夜中,刀剑交击声不绝于耳,寒风刮过,带起一股刺鼻的血腥味。

    无数的人倒下,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咸阳城外。

    一道白衫人影忽然走来,手中抱着个酒葫芦。

    行至近处,他却皱起眉头,两手掐指推算。

    片刻后,人影似有愠怒。

    他将酒葫芦丢到一旁,整个人翩然跃起。

    城中。

    厮杀声不断,其中夹杂着惨叫。

    白衫人影目视着一切,剑眉陡然凝聚。

    他一招手,身后的长剑飘飘而起。

    “去。”

    男子虚指地下。

    长剑骤然爆射而出,于半空化作了百道剑芒,宛若大雨倾盆一般洒下。

    “唰唰唰”

    无数道黑影被洞穿。

    鲁王大喜,趁此跑过了东门。

    他心有余悸地抬起头,隐约好像看到了白影御空。

    只是愣神的功夫就消失不见。

    这时,城外有一列马车飞速驶来。

    驾车的却是个胡人。

    ……

    郡主府。

    李洛安倚着拐杖,却是面向西北,面露担忧。

    屋檐上,不知何时多了道白衫人影。

    许久之后,忽然有个白衣高手从暗处走出,在李洛安身旁说着什么。

    听罢,李洛安轻敲拐杖,心情很好。

    她转过身,正好看到屋上有一人百无聊赖坐着。

    李洛安呆滞了一瞬,手中的拐杖应声落地。

    屋上那人的声音传来。

    “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