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章 武夫之祸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

    时光飞疾如电,就像一阵风,将过往的恩恩怨怨吹落,只留下遍地沧桑。

    天空下着大雨,乌云里不时还有雷声叱咤。

    李常笑一袭白衫,倚在山顶的巨石旁,眺望远方湖面的涟漪和斑点。

    雨水沿着衣角滑落,大如黄豆,每一滴水中,仿佛都倒映着一段人生。

    “张璟名满天下,终成一代神医。”

    “张冲子承父业,开拓以毒攻毒。”

    “孙台寿至期颐,大儒亲题墓名。”

    ……

    这一站,就站了三十年。

    再睁开眼时。

    一道璀璨的金光从瞳孔射出,化作如山海般浩荡的威压,笼罩着整个洞庭湖。

    湖中的鱼鳖鼋鼍涌动,纷纷探出水面,作出匍匐的姿态。

    就连龙宫深处的云庭,都被惊得睁开眼睛,龙目中闪过错愕。

    有三分困倦的朦胧,还有七分透骨的忌惮。

    他小声嘟囔,“先生这实力,是愈发恐怖了……”

    另一边。

    李常笑回过神,望着四面匍匐的鱼货,他眼前一亮。

    目光最终落在几条硕大的鲫鱼,还有肥美的绒螯蟹身上。

    绒螯蟹在后世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大闸蟹。

    “今日功成,就挑你们几位侍寝。”

    说完,他衣袍翻卷,被点到的鲫鱼和绒蟹“扑腾”飞起,落在脚边的位置。

    李常笑转身招呼,“小五,老马。干活!”

    话音刚落,两道白色的旋风出现,顷刻间将鱼蟹捞起,搭在背上。

    白龟爬到李常笑脚边,使劲用脑袋蹭他。

    “呼呼呼~”【阿爹,你怎么比我还能睡!】

    “乱讲,我这是有所感悟。”

    ……

    回到住处。

    白龟熟练地站了起来,将屋里的大锅,还有瓶瓶罐罐搬来。

    白马则早早到柴房,是去扛些柴火。

    李常笑手握杀鱼刀,不断给鱼翻面,放血和剔鳞。

    他的动作娴熟无比,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手里的活计没落下,李常笑的心神沉入内海,打量起闭关的顿悟成果。

    以方外之身,入红尘炼心。

    一甲子风风雨雨,对李常笑的心境同样是一场历练。

    脑海中,那颗金色眼眸残余的知识,竟又被消化了足足十分之一。

    倘若只靠闭门苦读,需得上百年的功夫,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

    片刻之后,李常笑清点完如今的收获。

    “八景占星法”

    “太微堪舆术”

    “玉芝御神经”

    都是天地初开以来,有关风水、渡魂和观星的知识。

    两相合一,行走江湖当一个神棍绰绰有余。

    对于这个收获,李常笑很是满意。

    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既然给了他悠久的寿元,多掌握些本领,肯定是不会有坏处的。

    一个时辰后。

    李常笑手里抱着半只大闸蟹,橘红的蟹黄,青白的蟹膏,绵密的蟹肉……

    他满脸陶醉的模样,把对面的龟和马看得一愣一愣的。

    “干什么,吃啊。”

    “咱们,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

    ……

    过去三十年,长安先后更迭了四代帝王。

    如今在位的帝王唤作王辛,年仅两岁,年号同化。

    为防止主幼臣强,先帝临终前提拔大太监,设官中常侍,执掌天子秘卫。

    而朝堂之上,文官与武将泾渭分明。

    随着新朝国力日盛,北面的匈奴、乌桓、鲜卑全都臣服。

    无外患干扰,文武之间的矛盾日渐严重。

    昔日靖武侯留下的势力,在皇甫韦离世后逐渐没落。

    大将军梁骧趁势勾结外戚家族,将原本一盘散沙的武将势力聚拢。

    至此,朝堂形成了三方鼎立的局面。

    其中外戚,武将,手中掌握着兵权和江湖名宿。

    宦官手里的天子秘卫,更是有数尊罡气境强者听命。

    只有文官臣子,他们大多是儒者出生,天然在武力上有缺陷。166小说

    最能依仗的,是儒教百年来根植民间,积累的礼法威望。

    历代皇帝和武将一旦弑杀文臣,必会招来百姓唾骂,终至遗臭万年。

    文臣间虽常有内斗,但在面对其余两股势力时,总能凝聚起来合力退敌。

    这得益于士族间的一种默契。

    其一,最负盛名的几家士族世代联姻,巩固自身地位,垄断对经义的解释。

    历代文官领袖,都出自这几家士族。

    其二,文官势力知己不足,大力扶持与文官亲近的武道圣地“太平妙宗”。

    太平妙宗与其余圣地不同,招收弟子并无太高的门槛。

    只需熟读经义,笃信天道鬼神,即可列入门墙,是为信众。

    信仰深厚者,可由“信众”升至“传道者”。

    传道者,可习符水道方,以符水疗病。

    得益于符水的功效,太平妙宗收罗了大批信众。

    短短三十年,信众除凉州之外均有分布,人数超过二十万之众。

    太平妙宗以道义戒徒,将大片的田地收入名下,仗着朝廷免除田赋的便利,积累了大量财富。

    有文官庇护,朝廷方面听而任之。

    太平妙宗投桃报李,派出了大量宗门高手,听凭文官调遣,姑且弥补了武力的短板。

    ……

    同化十四年,八月。

    同化帝加冠,达到亲政的年纪。

    他授意中常侍,施压当朝丞相,将朝政之权归还天子。

    丞相自恃党羽深重,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屡屡推脱。

    大将军梁骧洞察时机,趁势与宦官勾结,决意以武力铲除文官。

    中常侍请命天子,得其应允。

    十月。

    大将军梁骧调度北卫,协同天子手中的南卫进京,以谋反之罪诛灭了丞相满门。

    中常侍本欲作罢,梁骧却趁势杀戮。

    短短三日内,先后有十余名三品以上的文官被杀。

    几家顶尖士族的嫡系,大多损失惨重。

    只有极少数在太平妙宗高手的护持下,安然退去,虽存活于世,势力却大不如从前。

    江湖庙堂,将这场针对文官的屠戮定了一个名字。

    “武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