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章 剑器名楼

    且说张元宝猝然惊醒,脑子里分明印着两张大汉的脸,怎么也抹不去。

    他是涿郡张氏的子孙,怎么会不知道关云和张图二人。

    联想到白日冒犯天使,张元宝恍惚之间隐隐明白了什么。

    他屏退左右,只留自己在屋中,盯着上方的眼角,思绪仿佛横跨数百年到了先祖的时代。

    半晌。

    张元宝摇了摇头:“罢了,既然是先祖的降命,我也犯不着忤逆。”

    他倒不是真的打心底非要提拔轧荦山。

    归根结底,张元宝其实也秉持着“神州正统”的理念,毕竟这幽州的领土,是先祖们在鲜卑族的进攻中好不容易守下来的。

    若非家中的子嗣不成器,他还真不至于收一个义子。

    ……

    偏房之中。

    史干站在轧荦山身后,满脸急切:“大哥,那天使不会在陛下面前诋毁你我吧?”

    “咱们藩将想在这神州出头本就困难,要是节外生枝,恐怕……”

    相比于史干的急切,轧荦山倒是冷静得很。

    打小丧父的经历,让他面对任何处境都能迅速沉下心来。

    毕竟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可以失去的,自然也就不会有恐惧这种心思。

    轧荦山思考片刻,冷静道:“不管怎么说,以大唐如今的辽阔疆域,光靠着他们唐人是断然无法坚守的。这就给了我们藩将出头的机会。”

    “史干,相信我。总有一天,咱们藩将也会有自己的皇帝,有自己的帝国!”

    “这一天不会远的。”

    轧荦山越说越兴奋,一双眸子里充满火热。

    史干倒是没有什么信心,明眼人都知道大唐如日中天,指望着大唐覆灭,倒不如天降红雨来得简单些。

    轧荦山并未解释什么,缓缓开口道:“不过在这之前,咱们要将自己当做大唐的忠臣。”

    这话既是说给史干听的,同样也在说服他自己。

    “忠臣,忠臣,我是大唐的肱骨!”

    ……

    开元十九年,秋。

    又是一年秋闱揭榜的时刻,长安城里摆着花宴。

    今年是开元帝的四十五岁寿辰,正好与花宴并举,场面端是无比的盛大。

    翰林诗院平日供奉的诗人,这时候也大加施展才华,开始歌颂开元帝的丰功伟业。

    开元帝没有故作姿态推辞,而是大大方方接受了。

    以他登基这二十年的功绩来看,他当得起这一切的歌颂与褒奖。

    毕竟大唐正是在他手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

    李太白备受开元帝赏识,也亲自献诗一首,算是给开元帝祝寿了。

    除此之外,长安的繁华他一概都没有掺和。

    李太白经过这数年的仕途,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东西。

    以他的性子,若是在酒楼里面,他可以轻轻松松喝上三天三夜。

    但是当身上披着一层官袍,言语举止,行走动静,全部被套上一层礼制的枷锁时,李太白又觉得格外不自在。

    索性,他主动请缨到洛阳。

    一来是游览一遍这令人难忘的古都,二来也当是散散心。

    ……

    剑器楼。

    这是公孙灵游觅天下,最终选择停歇的场所。

    前面的十年,她算是看遍了大唐的风景,也领略过胡人的舞曲。

    对公孙灵来说,世俗的美名已经难以动摇她的心神。

    在剑舞一道她已经是登峰造极,就连堂堂的剑圣裴旻也“自愧不如”。

    哪怕再钻研下去,到头来也不过是收获更多的美名,这对公孙灵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了。

    相比之下,传授自己的剑舞本领,让这大唐盛世留下她公孙娘子的千古美名,反倒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

    剑器楼的二层。

    李常笑与杜子美坐着饮茶。

    今日杜子美的心情却不太美妙,毕竟他努力准备了许久的科举,竟然落榜了!m..cc

    李常笑并不意外,科举落榜再正常不过了。

    如今大唐的科举可比后世的高考要离谱了,不仅录取人数少得可怜,而且还要面对无穷无尽的竞争对手。

    现在是开元十九年,开元年间出生的读书人才刚刚冒头。

    可他们要面对的,是先天、永徽两朝,加起来将近五十年积累下来的天地人杰。

    如此大浪淘沙之下,每一个都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杜子美年纪轻轻,被落下也很正常。

    李常笑虽说喜欢打趣这小子,却不会在科举上开玩笑。

    他索性转移了话题:“听说你家中催婚了,可有心仪的人选了?不只是哪家女子,叔祖可以替你求取一二。”

    果然,此话一出,杜子美脸上的郁闷瞬间消失了。

    他笑容讨好,盯着阁楼上来回行走的倩影,腼腆道:“叔祖,你何必打趣我呢。”

    “哈哈,你这小子当真也是不忘初心了。”李常笑大笑道。

    他早就看出杜子美有杨过之心,竟然坚持了这么久不动摇,当真也算是一种珍贵的品质。

    李常笑点点头:“如果是她,叔祖我不反对。但是丑话说在前头,这丫头是你叔祖看着长大的,若是你真的辜负,也莫怪贫道不顾两家交情了!”

    这看似叮嘱的话语,落在杜子美耳中倒像是一种肯定。

    他连忙点头:“子美这一辈子,只动心过一次,也只会有这一次。”

    正当二人说话之际。

    剑器楼的大门忽然走进一人,莫约三十来岁的年纪,腰间揣着一把佩剑。

    正是李太白。

    他游行于洛阳街头,偶然看到这一座“剑器楼”,心中好奇找来了。

    李太白走进屋子,正准备寻找店家打听情况。

    但这不看不要紧,他在不远处的长椅上,竟然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

    “道长!”

    李太白激动地小跑上前,倒是没想到可以与李常笑在这重逢。

    李常笑眉头一挑,着实没料到这一幕。

    李太白见礼之后,自来熟地在二人身旁落座。

    他见有一道生面孔,拱手介绍道:“这位小兄弟,吾名李太白,是道长的旧友!”

    杜子美原本还因为这人突然跑来而不悦。

    然而,当他听到“李太白”三个字,方才生起的不悦一扫而空。

    杜子美有些不敢相信。

    这位就是传说中的“酒中仙客”?

    不知是想到什么,杜子美神情古怪地看向李常笑,却见后者正满脸揶揄地紧盯着他。

    生怕从李常笑口中说出“小诗圣”三个字,杜子美连忙见礼:“在下杜子美,见过太白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