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7章 准备蔡俊!

    崔渊笑道:“多亏了陛下的英明决策,裁军之后,国库里的银子多了许多,我这个户部尚书也能稍稍松口气了。”

    两人边聊边走入书房。赵瑾点了点茶,“裁军之事固然带来了短暂的好处,但大乾的国防如何?崔尚书认为应当如何利用这笔钱以增强大乾的根基?”

    崔渊沉吟片刻,“大乾的根基在于人民。我建议将这些节省下来的银子投入到水利、农业以及学校等基础建设上,让百姓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改善。”

    赵瑾轻轻地拍了拍桌子,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崔尚书所言甚是。只有百姓过得好,大乾才能真正强大。”

    崔渊欣然同意:“正是如此。百姓富裕,社会安定,这才是大乾的真正根基。”

    赵瑾笑道:“我还担心崔尚书会想着如何攒钱呢,没想到崔尚书心中早已有了计划。”

    崔渊微笑:“大乾的根基固然重要,但如今裁军之事也不少引起了质疑。赵大学士,您认为陛下如何安抚众臣,使大家真正理解裁军的真正意图呢?”

    赵瑾沉吟片刻,叹道:“这便要看陛下的智慧与手段了。”

    御书房内,沉香

    的熏香融合着茶的清香,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书墨味。数卷的书籍摊放在红木书桌上,每一本都有着宁霄的笔记。此时,他端坐于主位,双眉微蹙,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前方,思绪如江水般流转不息。

    不远处,王秀宁穿着一袭墨绿的长裙,步履轻盈地走来,她的身姿犹如初春的柳枝,灵动而柔美。她站在宁霄的面前,淡淡的脸上带着几分严肃:“霄儿,裁兵之事,真的想好了吗?”

    宁霄叹了口气:“秀宁,我知道很多人都反对,但我真的觉得这是为了大乾的长远计。”

    王秀宁淡淡地笑了,“你知道,对于那些骂你的声音,我其实也有所耳闻,但我相信你。裁去那些只知混军饷的,军队的战斗力只会提升,不降。”

    宁霄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也这样认为吗?”

    王秀宁轻轻点头:“是的,我早就注意到,有些人混在军中并非为了忠诚大乾,只是为了那份军饷。他们在战场上没有用处,反而是累赘。”

    宁霄抬起头,盯着王秀宁的眼睛:“秀宁,你知道,裁军之后,我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困境。你为何如此支持

    我?”

    王秀宁走近,轻轻地握住宁霄的手:“霄儿,因为我知道你为了大乾的百姓,为了大乾的未来在努力。我愿意支持你,陪你走这一段旅程。”

    宁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谢谢,秀宁。”

    王秀宁轻声说:“但如果万一……我是说,如果真的有一天,你受到了太大的压力,不能在京城安心居住,那么我愿意带你去我的门派,寻求庇护。”

    宁霄微微一愣,震惊地看着王秀宁:“你真的愿意为我做到这一步?”

    王秀宁淡淡地笑:“对你,我愿意。”

    两人紧紧握住手,心与心之间似乎建立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

    御书房内,清幽之气更浓。王秀宁眼眸中的柔情,仿佛涌动的春水,深不见底,宁霄深吸了一口气,问:“秀宁,你……何时愿意重返京城,做我的王贵妃?”

    王秀宁眼中的温柔突然闪烁了一下,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打乱了阵脚,正当她蓄势待发,准备回答时,一道身影飘然走入御书房。是宁雪薇。

    “哥哥,我听说你要裁军,是真的吗?”宁雪薇纯净如玉的面庞带着几分担忧,她是真心为大

    乾担忧。

    宁霄转头看向她,笑了笑:“雪薇,这事我自有分寸。”

    王秀宁脸上掠过一丝不悦,王家和宁家的恩怨,让她对宁雪薇抱有了几分戒备。她淡淡道:“既然皇上有事,那我先行告退。”话音未落,便飘然出去。

    宁雪薇看着王秀宁的背影,眼中带着些许不解,转头问:“哥哥,我说错什么了吗?”

    宁霄轻叹,轻抚她的发:“雪薇,这都是大人的事,你不必过于操心。至于秀宁,我会去解释的。”

    北凉,郑王府。

    郑王正坐在龙椅上,脸上的皱纹显得他分外沧桑,他原本以为这次回京的行程会很是不安,宁霄那小子会对他不利。但听到宁霄要裁军的消息,郑王的脸色不由得一沉。那些军队中,有着不少与他有关的人,如果宁霄把他们都裁掉,那回京的路上恐怕要多了许多变数。

    一名侍卫快步走来,躬身道:“王爷,关于裁军的事情,您打算如何应对?”

    郑王皱眉,心中千回百转,沉声道:“先传我命令,叫那些与我有关的人做好准备,这次回京,我必须亲自去面对宁霄。”

    侍卫恭敬应声,郑王的

    眼中则是掠过一丝坚决,宁霄,你此举固然高明,但我也不是容易对付的!

    天边初现鱼肚白,大乾的太和殿前早已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们等待着朝会的开始。太和殿内,瑞光四溢,龙椅之上,宁霄神情严肃,他的眼中是冷峻的决意,此次裁军之事,他誓要一意孤行。

    首先上前奏事的是礼部侍郎,他躬身说:“陛下,现在外敌环伺,裁军此举实在是不妥。望陛下三思。”

    宁霄皱了皱眉,淡淡地说:“本王已经决定,不必再说。”

    接下来的几位大臣也纷纷上前劝谏,他们语重心长,有的更是涕泪交加,都希望宁霄能够收回此令。但宁霄的态度从未有过一丝动摇。尤其是当军部的一名将军,用着尖锐的目光注视宁霄,声音颤抖道:“陛下,您这样做,是要让大乾走向灭亡之路吗?”

    宁霄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平静地说:“大乾不会灭亡。本王的决策,是为了大乾的长远。”

    朝会结束,大臣们纷纷离去,心中不满和忧虑交织,议论声此起彼伏:“这算是什么皇帝,裁军的决策简直是昏庸!”

    “大乾完了,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