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随即,胡生安排手下去县城各处贴出一条鞭法的通知,并详细解释其利与弊。这个动作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地主和富农,他们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朝廷的又一场空头政策。

    但胡生却不为所动。他每天亲自巡视各个村落,与百姓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真正的困境和需要。他还下令彻查县衙内部,严惩与那名粮长有勾结之嫌的吏员,确保一条鞭法的公平执行。

    "大人,现在县衙的人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看样子咱们这次来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一个手下笑道。

    "震慑不是目的,改变才是。若能让这些人明白,只有真正为民做事,才能立足于这个世界,那便是吾等真正的成功。"胡生深沉地说。

    胡生正色地站在县衙前的广场上,他的眼神严肃而深邃,扫视着在场的文官武将和他的随从。他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诸君,为官之人当如国之脊梁,民之楷模。为官、为帝,其首务应为百姓谋福祉,百姓安乐,国家自然强大,以臻太平之世。此乃我等之初心,吾胡生愿为此太平之世而全力以赴,尔等可有愿同此志者

    ”

    一时间,广场之气氛凝重如山,人人沉思胡生所言。

    胡生继续道:“今日吾至此地,便是欲看一条鞭法之施行能否入土为安。若只为片刻之功名和富贵,吾当可立即返回京城,享其荣华。然若太平之世未能实现,吾觉此生便如萍水相逢,不值一提。”

    言罢,他环视四周,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在场每个人的心志。

    “诸君,吾愿意留在此地,为大乾的明天,为黎民百姓的安宁而付出一切。尔等,是否愿与吾并肩作战,一同开创这太平盛世?”

    场中一片寂静,继而一名老迈的武将首先下跪,声嘶力竭地说:“大人,属下愿随您至死,即使粉身碎骨,亦无怨无悔!”

    随后,其他文官、武将也相继跪地,高声道:“愿随大人共创太平盛世,生死相依!”

    胡生看着这一幕,内心深感欣慰。他明了真正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需众志成城、持之以恒。

    “善!既然尔等有此豪情,那就让我们同心协力,为大乾的明日,为亿万百姓之福祉,去做那真正有意义之事!”胡生挥手,示意众人起身,声音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胡生将写

    成的奏折交给信使,望着他消失在道路的拐角,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期待。若是这次能引起皇上宁霄的重视,大乾的农民便有望摆脱如今的困苦境地。

    京城内,宁霄皇帝正抚须深思,忽听门外报告说:“胡生的奏折已至。”他疾忙打开,几经扫览,面色由惊疑转为怒火。

    “来人,速召群臣议事!”宁霄命令道。

    不一时,文武百官齐聚太和殿,个个面色凝重,唯恐触怒已然暴怒的皇上。

    “诸位,吾前些日子实施一条鞭法,原意在于减轻百姓之负担,安抚民心。然而今却得胡生奏折,言农民仍受压迫,甚至有地主逼人卖地拿妻子抵债,诸位以为何如?”宁霄沉声问道。

    众官俱是噤若寒蝉,终于有一位司农卿出言道:“陛下,此事确实令人震惊,一条鞭法刚刚施行,并未彻底贯彻下去,如今便有此等严重问题,实乃我辈治国之责。”

    在京城的太和殿内,氛围凝重得令人窒息。宁霄皇帝目光如电,瞬间逼得满座文武百官陷入沉默。他手持胡生的奏折,高声道:“诸位,观此奏折,便知大乾国内何等纷乱!”

    赵安北、陈望等人快速阅过奏

    折,脸色由震惊转为难堪。确实,这不仅仅是地方粮长与县衙的贪污问题,更是直接损害了宁霄皇帝近日弘扬的“太平盛世”之名。皇帝的威信岌岌可危,此事必须严惩以示众。

    宁霄环视众臣,沉声问道:“既然如此,诸位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众臣面面相觑,犹豫不决。终于,一位身穿刑部官服的人站了出来,跪地而言:“陛下,愚臣以为,此事罪不容赦。建议即刻将涉事的粮长和县衙知县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宁霄皇帝听到刑部官员的意见后,再次转头问众人:“除此之外,诸位还有何高见?”

    陈望此时踏前几步,微微一揖说道:“陛下,斩首示众虽可震慑人心,但此乃末节。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与赋税。”

    “哦?”宁霄显然对陈望的看法很感兴趣,“陈卿可有具体之策?”

    陈望颔首回应:“陛下,以往因政策之缘,田地多为地主所有,庶民多成佃农,因而赋税之重,常压民众喘不过气来。而今一条鞭法之行,原意即在减轻赋税,以求民心。然而,此法推行之初,难免地主与农民之间产生种种纠纷,甚至可能引发更大

    的社会问题。”

    赵安北听后,也附和说道:“陈望之言甚是。一条鞭法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情况不一,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变动等。”

    宁霄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陈望,你的意思是,应从土地制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陈望微微一笑:“正是如此。陛下,我们不妨设法让农民能有保留土地的权利,同时也能减轻赋税的压力。如此,即便是一条鞭法在初期难以适应,农民因保留了土地而有了更多的生产动力。长期来看,将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宁霄心中微动,看了看赵安北,又看了看其他的文武百官,最后缓缓地说:“陈望的提议值得深思。那么,如何具体实施呢?”

    陈望接着说:“陛下,我们可以先从一两个州县试行,将地归农民,减轻或免除其赋税,观其变化。如若试行有效,则可逐步推广至全国。”

    宁霄听罢,面现喜色:“嗯,这个提议很有前瞻性。我决定采纳你的建议。先从胡生所在之地开始试行,如其效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