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吉田君,你看里面有肉哎~”

    “在哪在哪?真的有!”

    两名参与修筑工事的日本战俘正蹲在临时集中营啃着大饼。

    日本这个民族确实奇怪,

    别看战场上这些人悍不畏死,一旦被俘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温温顺顺,说什么就干什么。

    张林辅救治伤员,还给了他们基本的口粮保障。

    真的是基本保障!只不过在小日子眼里,这些食物无异于奢侈。

    帝国行军大饼一人一个,还在里面夹了一块不受士兵欢迎的肥肉。

    就这伙食,让小日子莫名其妙的感激零涕。

    恩威并施,帝国的威,这些人在战斗中已经领教了,

    没想到,在战俘营又感受了帝国的恩!

    虽然张林辅也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单纯按帝国国内水平分配口粮。

    两人狼吞虎咽的把手里的干粮吃完,一脸满足的躺在空地上。

    小日子吃肉的历史可以说是极短的。

    明治维新之前,因为国内盛行的佛教和神道教,

    小日子上到天皇,下到平民百姓都不吃动物肉,大部分的蛋白质摄取就是鱼。

    这也是小日子身高普遍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直到明治维新,才逐渐废除了这些陋习。

    包括姓氏也一样,这东西在日本就是两个极端。

    1870年之前,平民百姓是不配拥有姓的,只有武士贵族阶层能冠姓!

    而天皇因为不是人...是神在人间的化身,所以也没有姓。

    就算贵族阶层,在元服之前,也只拥有童名,

    例如上杉谦信,元服之前叫"虎千代",又如织田信长,童名为吉法师,元服之后叫织田三郎信长。

    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

    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容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

    但已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心,故创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缓慢。

    因此,于1875年明治天皇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

    当时火急火燎的推进工作诞生了很多诸如山下、井田等地标诞生的姓氏,

    还有我孙子这种在明秦人看来无比奇葩的姓氏。

    言归正传,此时的战俘营内的小日子,心中普遍埋下了一颗“效忠”之心。

    绝对服从强者,而又蔑视弱者的小日子,被帝国的一套组合拳收拾的服服帖帖。

    10月5日一大早,战俘们还没起床的时候,对面的日军发起了对长崎城的进攻。

    大批武器简陋的民兵部队嘴里喊着板载冲向帝国阵地。

    对面的日军,连最基本的炮火掩护都没有,直愣愣的发起了步兵冲锋。

    “各就各位!”

    堑壕中,军官不断的呼喊手下的士兵。

    大兵们匍匐在堑壕边,一把把步枪齐刷刷的伸出对准冲锋的日军。

    火力支援点,弹药装填手也把弹链卡入机槽,射击手反复拉动枪栓检查。

    就这样,防线上的帝国士兵严阵以待,沉默的看着远处正在鬼叫冲锋的日军。

    步兵们还没有射击,帝国炮言。

    滩头上的炮兵阵地此时已经忙碌起来,准备就绪的各门大炮纷纷口吐芬芳。

    小日子头顶炮弹,不顾战友的哀嚎和尸体,直挺挺的继续冲锋。

    “射击!”

    堑壕内的军官们喊出了战斗口令。

    哒哒哒~

    沿线重机枪疯狂泼洒着钢铁弹雨。

    因为帝国在战场上首先大规模普及重机枪,此时的各大强国都在加大自己军队重机枪的普及力度。

    小日子同样紧跟时代,但资源问题死死掐住了小日子的脖子。

    大本营只是实验性质的给近卫师团装备了一些重机枪,其他部队毛都没见到。

    更不用说,经过穷兵黩武之后,过渡膨胀的日本陆军。

    能保证人手一支步枪都要感谢他英美爸爸。

    冲锋的日军,就像割麦田一般,成片成片的倒下,可后续又从日方阵地冲出一批批民兵。

    立见尚文他们也没指望民兵能攻破帝国的防线,

    只要能消耗帝国士兵的武器弹药和体力就足够了。

    啪~啪~

    偶有零星的步枪射击声传来,还是有一些幸运儿冲进了步枪射程,

    可他们又是不幸的,不等暗自高兴就被堑壕内的帝国步兵挨个点名。

    此次登陆九州的张林辅部队,因为海军运输的原因,

    弹药补给和备用武器那是很充足的,

    完全不用担心出现像英帕尔无名山战役那样,武器不能及时更换的情况。

    小日子徒劳的冲锋持续了3个小时。

    直到10点左右,丢下了近4万具尸体的日军才停止了冲锋。

    这完全就是一场屠杀!

    冲锋的日军全部都是手持冷兵器的民兵,而他们对面确实一脸暴发户嘴脸的明秦帝国。大风小说

    边都没沾,就被打死了近4万人,而帝国一方则是零伤亡。

    很多重机枪射手都麻木了,这完全就像打兔子一样,只不过兔子有些集中。

    眼见战斗结束,装填手连忙拔开枪管水筒的阀门,

    把滚烫的开水放出,之后提着早就准备好的水桶把冷水灌入。

    停歇了半小时,日军于10点35分继续发动进攻。

    只不过这一次小日子学乖了,他们让冲锋的民兵尽可能的分散开来,

    重机枪的杀戮效率降低了一点,而步兵手里的步枪就开始发威了。

    上次冲锋,帝国步兵除了偶尔点名,完全是看着重机枪表演。

    这一次手里的武器终于派上了用场。

    帝国士兵的射击精准度绝对是冠绝全球的!

    不说定武军和征北军两支名号部队,就连普通的编号军团,

    训练的时候,每名士兵每天的弹药消耗量都是50发左右。

    在还没有自动武器的时代,这个数据已经相当恐怖了。

    要知道,一战时期主要参战强国的步兵单兵携弹量也才40发左右。

    帝国单单每天的训练就要求士兵必须打出50发实弹!

    不打完不准吃饭那种。

    经过这种恐怖的弹药量喂出来的士兵,射击技术可想而知。

    战斗持续到了中午,小日子还是没有沾到帝国防线的边,只留下铺满战场的尸体和惨叫蠕动的伤兵。

    在后方观望的茨木惟昭师团长不由感慨道:

    “我们的敌人就像在下钢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