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5章 进一步割裂阿三社会

    说干就干,达瓦村的人,马上开始收拾东西,拖家带口的向克什米尔走去。

    因为边境线复杂,牛牛和帝国不能每一处都盯着。

    所以,寻找活路的阿巴克一行人才能从山间小路翻越边境。

    但现在拖家带口的,山间小路就不适合了。

    他们只能让青壮在前头探路,妇孺老人在后面跟着。

    主要是怕英国边防军发现他们。

    可几十人的迁徙,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还是被英军发现了。

    还好,他们遇到的英军是殖民地团,里面有很多三哥。

    三哥本来对于牛牛这段时间在印度的横征暴敛就多有不满。m..cc

    反抗是不敢反抗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反抗。

    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还是能做到的。

    非暴力不合作嘛,讲究的就是一个不作为。

    就这样,回去没几天的阿巴克,又来到了拉齐亚。

    看着村外拖家带口的旁遮普人,刘凯是懵逼的。

    要不是克什米尔旅的边防军战士就陪在旁遮普人身边,刘凯还以为边境冲突扩大了!

    是的,在刚刚进入大夏领土的时候,阿巴克一行人就被大夏边防军发现了。

    在听到,他们举家迁徙想要投靠帝国后,边防军还分出几个人带路,把他们带到了拉齐亚。

    因为帝国的边疆建设,拉齐亚刚好在建设新房屋,这些人单独安排来不及了,只能塞给拉齐亚。

    顺便可以自己建造房屋,自己安定下来。

    听着边防军的解释,刘凯只能带着旁遮普人来到村东头,开始给他们安排活计。

    因为是不请自来,刘凯和拉齐亚村民对阿巴克一行人明显带着戒心。

    参与建设的时候,克什米尔人还会分出5人带着武器监视旁遮普人。

    对此,旁遮普人没有任何不适,按他们的谚语,他们是不懂礼节的客人。

    只要帝国能接纳他们就不错了,还嫌弃啥?

    就这样,两方人在拉齐亚井水不犯河水的共同劳作起来。

    ......

    帝都,兵部在接到克什米尔旅的电报后,马上向皇帝作出请示。

    民众越境这种事可大可小,只是这一次,旁遮普人干脆跑过来投靠帝国,朝廷属实没想到。

    皇帝看到兵部的汇报,立马意识到,牛牛在印度的统治已经出现了裂痕。

    别的不说,信仰YSL教的印度北部居民已经离心离德。

    宗教信仰完全会改变一个民族的性格,最典型的就是锡克人和北部的旁遮普人。

    这些民族敢于反抗,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有一颗不屈的心。

    昭武帝看完电报,对着兵部尚书阮成说了一句:

    “帝国作为亚洲的领导者,有义务也有能力带领亚洲人民脱离西方的殖民统治!”

    阮成听懂了,皇帝接受了旁遮普人的投靠。

    还有,皇帝是话里有话啊,亚洲的范围有多大?

    印度、阿富汗、波斯等等都属于亚洲。

    经过几年的种田,皇帝已经把目光看向了周边的西方势力,这是给自己贴...找借口呢。

    而对于印度的处置方案,帝国也已经开始研究预案。

    自从帝国在曼尼普尔邦允许三哥建立一个小国后,三哥看大夏的眼神就变了。

    曼尼普尔苏丹国,虽然国王是三哥,但有一半的帝国血统。

    缅甸宣抚司可就在边上,时间长了两地也出现了通婚的现象。

    曼尼普尔的苏丹,就是帝国在缅甸宣抚司找到的一名混血。

    本身他就认同自己是夏人,对帝国的认同感极大,这才让帝国把他扶上王位。

    当上苏丹的他,完全把曼尼普尔的朝政交给了大夏顾问。

    所以,曼尼普尔虽然没有进入帝国的朝贡体系,但实际就是帝国统治。

    俗话说的好,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

    曼尼普尔的三哥回忆一下被牛牛统治的经历,现在再对比一下大夏!

    卧槽~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是个人了!

    因为当地的宗教人口占比,信仰YSL的民众较多,所以才叫苏丹国。

    但印度教徒也有一些。

    别的不说,曼尼普尔国内的印度教徒,已经把夏人归纳到了刹帝利一级。

    按照种姓制度,印度教一般把人分为婆罗门(宗教领袖)、刹帝利(行政军事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

    看到曼尼普尔当地的印度教徒如此识趣,锦衣卫黑冰司还推了一把。

    他们通过收买、恐吓等各种手段,拉拢曼尼普尔当地的印度教领袖。

    然后就是各种篡改教义,夏人是刹帝利没问题,但夏皇必须超越婆罗门。

    咋办呢?从宗教入手。

    按印度神话的说法,梵天创世,之后世界诞生了代表维护和毁灭的两种力量。

    这两种力量又化身成了毗湿奴和湿婆。

    虽然在印度教,湿婆是最受崇拜的神,但他毕竟代表毁灭。

    那就当一个毗湿奴的化身吧,毗湿奴本身就有世界之主的意思。

    至于梵天,你把他看作夏国文化中天的定义就可以了,没见皇帝都是天子吗?

    曼尼普尔国的印度教徒慢慢改为崇拜毗湿奴。

    而根据各大宗教领袖的说法,夏皇昭武帝就是毗湿奴的化身。

    帝国民众对于这个消息嗤之以鼻,但三哥那边就不一样了。

    一方面,有夏帝国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

    另一方,夏国对于三哥的统治,明显比牛牛强多了!

    而作为夏国的统治者昭武皇帝,不是毗湿奴还能是谁?

    接着,这种被魔改的教义开始在整个英属印度传播,后面当然是黑冰司鼎力支持咯。

    别说,自从有了对比对象后,三哥很快接受了夏皇是毗湿奴化身的说法。

    他们的湿婆神不能让他们摆脱牛牛,但夏皇可以啊!

    那还信啥湿婆,改信毗湿奴吧。

    除了小部分顽固守旧派,广大的底层阿三已经悄悄把夏皇变成了崇拜神灵。

    牛牛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新教义已经在印度遍地开花。

    又因为这段时间盘剥的比较厉害,殖民地政府也不敢武力压迫。

    历史上就因为武力压迫教徒,引发了印度大起义。

    虽然是YSL教徒干的,但前车之鉴不敢不查。

    牛牛只能开始扶植传统守旧派,用来对抗新教义。

    都知道,阿三本来自己就是一团乱麻。

    还是因为牛牛才把三哥强行揉搓在一起,这一次帝国的信仰背刺,加速了英属印度的社会割裂。

    别的不说,就说战后得到救治的锡克人伤员,被帝国转交给了牛牛。

    本来欢天喜地回家的1546名锡克人战俘,在进入印度后,立马被殖民地政府以各种名义囚禁关押。

    这又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锡克人在印度得到了牛牛的优待,所以这些锡克士兵的家属都有点小钱。

    通过贿赂等一系列金钱手段,他们终于见到了狱中的亲人。

    通过讲述,家属们知道了前因后果。

    牛牛老爷你不地道啊,帮你打仗受伤被俘,连家都不给回?搞不好还会被秘密处决。

    这些家属带着对牛牛的恨回到了锡克人社区。

    消息很快在锡克人中间流传开来,殖民总督眼见不妙,这才把锡克战俘放回家中。

    但锡克人已经开始和牛牛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