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2章 帝国的布局

    二德子也发现了帝国的小心思。

    大夏打的算盘,算盘珠子都快崩在二德子脸上了!

    但二德子觉得无所谓。

    一方面,二德子并没有在三国同盟里为大夏准备好位子。

    现在的三国同盟,包括后来扩大的同盟国,一直都是二德子主导。

    一旦大夏加入进来,是你二德子说了算,还是大夏说了算?

    而大夏,肯定也不愿意作为小弟存在。

    另一方面,二德子或者说除了大夏,谁也不知道之后的战争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

    按二德子和牛牛的认知,双方阵营的冲突一定会演变成战争,

    但时间最多1~2年!

    而爆发的时间差不多也要10年后。

    二德子和牛牛,都没有做好持久的战争准备。

    所以,大夏在两边的地位,也不是必须的!

    但,双方都不能让大夏加入对方阵营,这一点是共识。

    所以,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同盟国不用说,就连协约国都没有和大夏作对的想法。

    这就让西亚一带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自从牛牛默认了大夏和毛子插手伊朗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阿富汗经过大夏的输血,已经彻底赶走了牛牛势力。

    并在大夏的调解下,签订了《英阿条例》。

    英国正式承认阿富汗为一个独立国家,并保证不得插手阿富汗内政。

    伊朗也正式成为夏俄两国共同的保护国,但主要承担方是大夏,毛子只是名义上的。

    毛子更多还是看重,伊朗租给他在印度洋方向的港口利益。

    牛牛在中亚的退让,不单单是为了不把大夏推到同盟国一方,还因为帝国“秦级”战列舰的服役。

    昭武七年3月18日。

    “秦惠文王号”、“秦昭襄王号”、“秦庄襄王号”和“始皇帝嬴政号”陆续下水。

    各舰根据各自的特点,吨位些许不同。

    24650吨的“秦惠文王号”、24580吨的“秦昭襄王号”、25160吨的“秦庄襄王号和26678吨的“始皇帝嬴政号”。

    最重要的是,“秦级”战列舰采用了343毫米/52倍口径主炮,交战距离和穿甲率进一步提高。

    在昭武六年,大夏兵械司搞出了战舰火控系统——刘源式火控台。

    该型号火控台采用完全手动的操作方式,其距离标尺的范围为2000-20000m,最远可将其使用范围扩展到28000m。

    这让战舰射程最远达到了28公里,准度也大大增加!

    也让“秦级”在建造的时候,主动取消了457mm鱼雷发射管。

    交战距离的增加,让战列舰没有必要装备鱼雷管。

    在“秦级”开工不久,造船司设计了新一级的重巡——“秦臣级”。

    18567吨的“白起号”、18240吨的“蒙恬号”、17960吨的“王翦号”、17560吨的“公孙衍号”、17280吨的“章邯号”和17890吨的“司马错号”。

    “秦臣级”和“夏臣级”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305mm主炮。

    别看吨位增加了,但主炮口径反而缩小变成五座双联装203mm主炮。

    重巡就要担任重巡的任务。

    火力对决是战列舰的事,重巡只提供侦查和掩护,更多的是掩护。166小说

    为了适应后面的海战,“秦臣级”重巡更多的是配备了防空武器。

    足足8门47mm高炮和10挺高射机枪,比“秦级”战列舰多了近一倍。

    在“秦级”下水半年不到,新的6艘“秦臣级”在半年后也陆续下水。

    这让帝国海军一时间声势无两。

    同样,牛牛正在建造的一众2万吨以下的战舰又过时了。

    吨位比不过,主炮口径更比不过。

    这也是牛牛能和帝国“讲道理”的一大原因。

    这些战舰,分别加入了各个帝国分舰队。

    让太平洋的海面上,从此只有帝国海军的军旗在飘扬。

    ......

    说回西亚,因为帝国的插手,让“西亚病夫”奥斯曼找到了好朋友。

    因为历史原因,奥斯曼一直被欧洲各国所排斥。

    要不是毛子急头白脸的吃相,谁也不想理他。

    又因为逐渐突出的地理位置,奥斯曼被各方开始争抢。

    连接亚欧大陆的奥斯曼,躺着不动都能赚钱,前提是苏伊士运河在他手中。

    不巧,作为流氓头子的牛牛,怎么可能让奥斯曼吃到这块肥肉呢?

    先是鼓动埃及脱离奥斯曼,后又和高卢鸡联合开挖苏伊士运河。

    最后一脚把高卢鸡踢开,独自把持这条大动脉的控制权。

    你让高卢鸡和奥斯曼怎能甘心?

    所以,奥斯曼后期逐渐向二德子靠拢。

    这个时空因为多了大夏,奥斯曼的战舰订购也多了一个选择。

    大夏在三年前交付了两艘新建的“夏级”战列舰。

    被奥斯曼取名“苏莱曼大帝号”和“塞利姆一世号”。

    这两艘战舰的入役,让奥斯曼总算压制了巴尔干各国的独立意愿。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一众巴尔干国家,刚刚独立不久。

    大片的民族聚居地还在奥斯曼手中,这也是双方无法调和的矛盾。

    宗教和民族的冲突,加上毛子和奥匈在背后煽风点火,这里的形势自然相当复杂,不愧是欧洲火药桶。

    眼见大夏和牛牛的斗争逐渐蔓延到了西亚,

    奥斯曼果断找上大夏,想要购买大夏的陆军装备,还想聘用大夏的军事教官训练奥斯曼军队。

    为此,帝国还专门和二德子商量了一下。

    昭武皇帝借着这个机会,也对二德子阐述了一个计划——新丝绸之路计划。

    阿富汗倒向帝国,伊朗成为保护国,如果让奥斯曼也同意,

    那这条铁路可以从大夏途径中亚到达奥匈,甚至直接到达德国。

    这意味着,一旦战争爆发,就算牛牛切断了同盟国的海上运输线,

    他们还是能从陆路得到来自大夏的输血。

    虽然对战争时间的预估不足,但能多做准备谁不愿意呢?

    就这样,大夏顺利和奥斯曼达成一揽子协议,奥斯曼则同意大夏的铁路途经国土。

    之后,大夏又和二德子签订了一个补充协议。

    协议针对的就是“新丝绸之路”,大夏负责亚洲段的修建。

    二德子负责欧洲段,两国同时修建,最后在奥匈碰头!

    大夏承诺,一旦发生战争,一些必要的军事物资和基础资源,会按当时的国际市场价供给德国。

    二德子则让出奥斯曼的一部分利益给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