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6章 再传密报!

    再传密报!

    话音刚落,冯永便神神秘秘的走进殿内,一双鹰一般的眼睛环顾着四周,他明白此时给官家禀告的是最高机密,不容得有不信任之人在场从而泄密。

    只不过这样的扫视就在一瞬间,当他确认过在场的人之后立刻低垂着头,缓缓的走向赵构。

    “官家,金廷传来的密报!”

    “念!”

    赵构并没有过于顾虑,能够进入殿内的自然都是他最信任的人,因此也不存在任何的泄密可能。

    相反如果当着众人和冯永窃窃私语,甚至故作神秘,会让刘锜和虞允文等人寒心,这样的作派显然不是分寸拿捏非常成熟的赵构所应该有的。

    “金使将我朝和议之条件报与金廷后,金主大怒,一度誓言要挥师南下。然完颜宗弼力主南下议和,我朝提出之条件除国体失当以外其余一概应允。不日将抵达寿州议和。”

    冯永心翼翼的着,毕竟这些话语之中都是牵涉到敏感话题,他在措辞和言语之中不能带有任何的色彩。

    “看来金人目下也是捉襟见肘,难以兼顾。刘卿以为着金国与高丽之战事为何如此胶着?”

    赵构此时心情大好,所有的筹划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设定在进行,并且没有出现任何大的偏差。

    只不过他较为好奇的是,金国既然能够与大宋攻势打得如此凌厉,为什么反而对于高丽却有些束手无策。

    “臣以为,保州虽然只不过是高丽之边城,但却关乎着高丽国运之全局。一旦金人突破保州,则高丽难保!”刘锜底气十足的道。

    对于官家的这个问题,其实作为军中将帅的他一直就有关注,并且对于双方的策略和局势都有深入研究。

    “哦,细细道来!”刘锜的一番话引起了赵构的兴趣。

    “高丽北门乃是高山,南面则相对平坦。保州正是凭借江河之险而固守,金人突破之后可发挥突袭之能,直抵高丽国都开京。这高丽不过是弹丸之地,禀赋和纵深委实有限。”

    “然此时高丽已然是举全国之兵以期御敌于国门之外,而金人连年征战,战力与人力确有下降。因而这一域之兵对抗举国之力,自然是在伯仲之间,短时间难分高下。”

    刘锜的话语中透着高丽举国为之一战的决心,也表明着金人战力逐渐下降这个事实,不得不大宋算是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从而为自身赢得非常宝贵的喘息和休养之机。

    “高丽国力羸弱,人丁稀少,且不过乃是撮尔国,能与金人抗衡至今委实难得。朕以为两国交战,精神力至关重要,如若高丽人没有这一口气,只怕早已俯首称臣!”赵构道。

    从最开始得知高丽与金饶保州之战,赵构似乎对于高丽能够支撑多久有些担忧,毕竟能够拖住金人自然是越久越好。

    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高丽竟然还能有如此之决心,并且凭借这个决心能够拼个半斤八两。

    “官家所言甚是,这金人能够灭辽攻宋,乃是完颜阿骨打与吴乞买两代金主上下一心,全凭一口气才有如今之局面。然眼下之金廷,君臣猜忌,金主嗜杀且喜怒无常,也仅仅靠着完颜宗弼一己之力支撑而已。”

    “金人这一口气已然有些松懈,而我大宋眼下是励精图治,君臣团结一心。这一口气同样也是此消彼长之间!”

    刘锜不失时机的着,言语之间也是对于大宋现在这个局面的认同,更是发自内心对赵构这番作为的认可。

    同样也可以看出刘锜认为金人之所以能够造成靖康之变,其实还有有非常大的偶然,只不过当时大宋过于大意,并且朝堂对于抗金之事意见不够统一,才导致这类悲剧的发生。

    而究其原因,并非大宋国力与军力和金人有非常大的差距。

    “话虽如此,烂船尚有三斤钉,朝臣且不可大意。宋金两国之战是国力之争,不是单凭某个武将便可平定,乃是体系之战。”

    赵构不疾不徐的道,对于现在的这个局面他非常的冷静,更不会有轻敌的意识。

    “体系之战?”

    面对着官家口中出的体系之战,刘锜和虞允文都是非常的诧异,异口同声的提出了疑问。

    对于这个词两人似乎都非常的陌生,有些很难理解词语之中包含的意思。

    按道理而言,刘锜乃是久经战阵的名将,对于战争的理解是非常的透彻。

    而虞允文则是文武双全,并且是学富五车,对于朝廷和军务的理解常常有独到见解。

    纵使两人都有如此境界,却对于赵构所提的体系之战一头雾水。

    “所谓体系之战,乃是影响战争要义之总和。”

    “影响战争之要义,可以是钱粮、军马、人力、器械,也可以是战法、局势、地势。单凭某一点很难有全局之胜,而必须有通盘之要义方可赢得全盘。此所谓体系!”

    “眼下大宋对于金人之战法战阵、勇武之气和军马器械皆非常了解,金人已无靖康之时的投机取巧,更多的乃是国力与体系之间的抗衡。”

    赵构心中非常明白,金国之所以能够灭辽侵宋,正是仗着最初的一股狠劲和一支战力超强的军队。

    可以辽的灭亡主要源于内部的腐朽不堪,金人不过是最后一击罢了。

    而大宋一方面是重文抑武,另一方面是措手不及,还有便是朝堂并没有取得一致,才导致了靖康之变。

    宋金两国现在已经完全由相互厮杀到相互僵持的阶段,已经完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没有哪个完全有一边倒的优势去碾压对方。

    并且随着大宋的革新变法和议和之后的休养生息,国力的巨大提升必定会支撑着大宋这个体系快速成长和成熟,到那时这种平衡的局面一定会打破,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宋碾压式的灭金。

    “官家真乃是洞察国事,眼下我军逐渐在各个要义方面补齐,便能够构筑起官家所言之体系。一旦这个体系完成,那么金国自然无法抗衡。”虞允文由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