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5章 值不值得?

    值不值得?

    那么官家御驾亲征到底值不值得?

    韩世忠和张浚两人对视一望,自然对于官家的想法是心知肚明。

    只不过前路凶险,万一有个闪失,这么多年苦心积累的一切或许会毁于一旦。

    这样的责任不单单是臣子们担当不起,就连官家也承受不起愧对祖宗基业的骂名。

    御驾亲征也不是不可,但如若朝堂不一致,没有团结一心,那么结果自然会是大打折扣。

    想当初太祖亲征时,有一统华夏之念,自然是君臣同心,皇帝亲征,臣子们也能够支持。

    而到太宗时期,既无太祖之能且又独断专行,不顾群臣反对,不管不鼓便御驾亲征辽国。

    虽然一度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最后落败差点未能全身而退。

    到了真宗时期,对于辽国的野心自然有些心存忌惮,先是无奈被臣子们逼上大名府,后又被辽国逼上澶渊之盟。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明,皇帝御驾亲征,讲究的便是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怎么?朕现在连御驾亲征都定不了?”

    赵构眼神一挑,凌厉的如同一把利剑一般,迅速的扫向众人。

    自从赦免岳飞之后,朝堂逐步扫清障碍,秦党众人也得以清除。

    可以现在朝堂内外皆以官家之命是从,竟然也不会有任何权敢跳出来反对。

    只不过这御驾亲征事关重大,却已然陷入僵局。

    让赵构着实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也有被重臣顶撞和反驳之时。

    “臣等不敢,还请官家收回圣谕!”殿内众人异口同声的道。

    “好好好,张浚你,朕为何不可御驾亲征?”

    “啊,这……,事关重大,还请官家三思!”

    张浚的话音刚落,赵构不耐烦的拂袖站了起来,指着韩世忠道:“韩卿,你也要阻止御驾亲征不成?”

    “这,臣以为,御驾亲征也不是不可!还请官家稍安勿躁!听臣细细道来。”

    “依臣愚见,官家亲征自然是走京湖一线,收复开封,取幽州而捣黄龙!以岳飞之能,冲锋在前且摧城拔寨不在话下,官家自然可安坐中军调度。”

    不得不,韩世忠的想法非常契合官家的思路。

    当年金军长驱直入,也就是从幽州南下,继而直取开封。

    这是一片平原开阔之地,既有利于大军的快速推进,也能够利用好重装骑兵以及火器营的威力。

    韩世忠的话倒是颇为符合赵构的心意,他明白自己做为皇帝不可能率军冲锋陷阵,那样不但鼓舞不了士气,反而会拖累大军。

    “依韩卿之见,朕应当如何居中调度?”

    “臣以为,官家可坐镇襄阳调度,待大军攻占开封,则可将行营移至蔡州。待大军攻占大名府,则可移至开封。如此步步为营,进可攻退可守!”

    韩世忠的话不无道理,眼下京湖线的前沿便是蔡州,而官家坐镇襄阳不至于以身犯险,何况有任何的圣谕几个时辰便可传达到位。

    并且将大宋北伐的指挥中枢也就是行营设在襄阳,能够根据战果而步步向前。

    同时身处京湖中路,能够快速向西线的川陕和东线的江淮传递军机。

    “韩枢相之策颇为稳固,可保官家万全!只是这大军部署也要有所考量才是。”

    张浚原本就并不排斥官家亲征,此时也是附和着韩世忠的话,也算是向其他人表明自己支持亲征的态度。

    如果是韩世忠所言的是官家亲征的路线和策略,那么怎么部署大军同样也需要非常谨慎。

    “张相言之有理,大军部署依臣之见,殿司与马军司可为内卫,神武军可为外卫及驰援之军。臣句托大的话,光岳飞之京湖军北伐都足矣!”

    禁军之中有三司,便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

    韩世忠让殿前司和马军司做为官家的护卫之军,神武军既可以在外围护卫,也可以根据战场状况随时转为预备队。

    不得不这样的安排已经非常稳妥,光神武军这一支十万之众的重装骑兵就已经是战力非常强大。

    “如此甚好,可将步军司留守临安,其余皆可随朕亲征!”

    “官家三思啊……”

    “官家万万不可以身犯险”

    “官家……”

    只见赵鼎、李光和何铸三人都是跪拜阻止,在他们看来着实不愿意看到赵构冒险,毕竟历史上御驾亲征大多都是凶多吉少。

    当年刘邦御驾亲征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幸而陈平献计贿赂匈奴阏氏,方得以逃脱。

    李世民当年亲征高丽也是凶险一时,更何况宋太宗幽州之战差点被生擒。

    这些确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这些皇帝又确实都是很有雄心壮志的,这便是风险与机遇同在。

    “祖宗基业在朕父兄手上丢掉,那么必须要朕亲手取回。这便是御驾亲征之理由,诸卿不必再劝,朕意已决!”

    赵构凌厉的眼神再次扫向众人,臣子们也知道多劝无益,只得默不作声作为回应。

    “虞卿拟诏,朕有几件事情需要交待!”

    “朕欲亲征北伐,亲征礼后召岳飞、吴璘和刘锜赴岳州见朕,商议北伐大计。”

    “命太子赵瑜监国,赵鼎与张浚辅政,侍卫亲军步军司留守,后宫与宗室不得干政!,韩世忠与虞允文随朕亲征,那帮武举子历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他们见见世面!”

    “年后朕将赴绍兴永佑陵祭祖并举行亲征礼,文武重臣随行,随后殿前司、马军司与神武军随朕开拔岳州!其余事宜按照军机议事堂商议结果施校”

    不得不赵构的这一系列安排非常的严谨有序,方方面面都兼菇了。

    岳州位于大江的中部位置,处于三线的中间,三路大帅赶赴岳州相对便利。

    同时北伐不仅仅只是一场战争,更是需要协调各方的系统工程。

    而命太子监国,让赵鼎和张浚这样有过监国经验的重臣辅助,自然也能稳健如一,后宫不得干政则将风险全部屏蔽。

    同时留下侍卫亲军步军司在临安,可供监国调动。

    并且张浚有过长时间的统兵经历,有什么风吹草动也不足为惧。

    至于谒陵祭祖和亲征礼,一来是向祖宗宣告,二来是为自己亲征践校

    可以赵构已经准备好了,大宋也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待着那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