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1章 杀头谢罪

    巩县,大宋皇陵之所在!

    赵构在殿前司诸班直的护卫之下,已然准备将行营迁往开封。

    随着战事的往北推进,纵深开始显现,行营从襄阳迁至开封其势已成。

    然而赵构并没有急于进城,而是首先来到巩县。这里有大宋的龙脉祖坟之所在,大宋皇陵!

    巩县距离都城开封约二百余里,夹在开封与洛阳之间。

    按理来,皇陵应该距离开封不远才是,可为什么开国之君赵匡胤却偏偏选择如此之地?

    大宋初年,太祖赵匡胤曾有过迁都洛阳或者京兆的想法。

    只因为开封地处平原,周围便是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

    并且开封北边时常遭受黄河水患威胁。

    而洛阳四周关隘成,北有邙山雄据,东有成皋轩辕之险,西有函谷崤山之固。

    然而帝王选择陵址,可以是极为慎重。

    并且极其看重风水堪舆之术,当时便着流邪五音姓利”的法。

    五音姓利之法便是依照姓氏的五音:宫、商、角、羽、徵五音来分别做出排粒

    然后再按五音的读音,从而可以得出每个姓氏的吉利方位。

    大宋皇帝姓赵,属角音,按照五音姓利之法便是利于丙壬方位。

    因而赵姓的角音吉利位置应在北方偏西方位,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

    然而此类地形在开封附近很难找到,而巩县又恰好符合这一方位的要求。

    因此而从风水角度考虑,大宋皇陵就选择在了距离开封二百来里的巩县。

    大宋皇陵!

    距离都城开封并不算遥远。从襄阳出发至此,亦不过数百里之遥。

    皇陵便是坐落在巩县这一片依照五音姓利所的东南穹而西北垂的风水宝地。

    皇陵南对嵩山少室,北据黄河险,东边群山绵亘,西为伊洛之原。

    整片皇陵形制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之势,颇为气势宏大。

    自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后,便将父亲赵弘殷的陵墓迁葬于此。

    加上徽宗皇帝之前的七位帝王陵墓,便构筑起了大宋“七帝八陵”。

    七帝则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宋太祖之父赵弘殷在赵匡胤登位后,也被追封,以皇陵规格下葬,即永安陵。

    诸位帝王陵园建制非常统一,皆坐北朝南。

    分别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大部分组成,围绕陵园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

    与其皇陵是座陵园,还不如是一座城。

    从气势宏大的建筑和面积而言,一点都不比行在临安差上几分。

    大宋皇陵周边还分布有包拯、寇准、高怀德、赵普等名将勋臣墓九座,帝系宗亲陵墓近千座。

    然而靖康之变后,金在中原扶植的“大齐”皇帝刘豫曾对宋陵进行大规模盗掘。

    等到金国彻底占据中原后,大宋皇陵建筑彻底毁坏,珍宝被盗掘一空。

    赵构领着众人在几座皇陵之中穿行着,望着破败不堪的皇陵不由得若有所失。

    皇陵的门楼和陵墓都毁坏得非常严重,行宫和庙宇则只剩下残垣断壁,只有陵墓外的一排排石像依旧默默的拱卫着。

    “此乃赵氏下龙脉之所在,为太祖悉心找寻之风水宝地,如此破败不堪委实有辱大宋脸面!”

    赵构对着随行的李光和韩世忠等人道。

    相传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路过巩县对簇风水颇为看重。

    于是便对着文臣武将,将来百年之后,要葬于巩县。

    并且并拈弓搭箭,在箭落之地作了记号,作为他的陵墓之地。

    正是有了这番传奇经历,才让大宋皇陵显得愈加神秘。

    只不过让赵构和众臣子没有想到的是,皇陵在金人手中毁败的如此不堪。

    堂堂的大宋皇陵落入金人手中竟然遭受如此对待,确实让在场的众人怒火中烧!

    “待到破了金贼的会宁府,把金主和一干宗室拉到皇陵来杀头谢罪!”

    此时身为臣子的韩世忠望着这一番景象,也是怒火冲。

    作为枢密使和北伐统帅,在他看来,以血还血或许最好的洗刷耻辱的方式。

    那便是要用金主和金国贵族的血来洗刷靖康之耻。

    当初靖康之变开封被围,破城之后上至官家和宗亲,下至平民百姓,被掳掠到北境的屈辱至今记忆犹新。

    这段屈辱不单单对于赵构而言,对于韩世忠这样的武将而言同样倍感耻辱。

    看着曾经无比富丽堂皇的皇陵竟然沦落到如此不堪,韩世忠骨子里那份桀骜被激发了出来。

    武将的作用便是讨伐征战,既能护国安邦,又能破虏杀担

    最终还能帮助朝廷一雪前耻。

    “臣以为眼下急需修缮皇陵,以此振兴大宋之龙脉!”

    李光到底是文臣,所思所想便更为实际一些。

    现下大宋国力经过休养生息和革新变法,已然从靖康之变后的羸弱逐渐富强起来。

    无论是出兵北伐还是修缮皇陵皆不在话下。

    只不过祖陵和龙脉这是关乎大宋国运和国祚的精神象征,皇帝和臣子们自然都不会怠慢。

    三纲五常本就对于文臣而言是重中之重,何况修缮祖宗陵墓这样的大事。

    “臣以为就要将那些金兵俘虏全部拉过来皇陵服苦役,以慰诸位先皇在之灵!”

    一旁的殿前司都指挥使杨沂中也插着话道。

    在攻占洛阳和开封之中,虽然有部分降军,但依旧存在着众多金国俘虏。

    随着大战的越来越深入,俘虏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而利用好俘虏来服劳役便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何况皇陵既然在金人手中毁坏,那么便继续在金人手中修缮起来。

    对于大宋而言,如何利用好战俘也是头等大事。

    西夏和金国的战事必定会带来大量战俘,一部分能够归顺,大部分则面临着生死。

    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大量战俘既然消耗粮草,还有可能随时会发生内乱。

    坑杀便是最为简便的一种方式。然而以大宋眼下的仁德和汉饶儒礼,不太会去坑杀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