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一章 我当成诸子之一,为一家之言!

    一日之计在于晨,东方地平线处,朝阳缓缓升起,有鸟儿在园中鸣叫,清风拂来,水波不兴。

    屋内,嬴未盘膝坐在床上,五心朝天,奇经八脉中有内力涌动,运行周天。

    良久,嬴未睁开双眸,只见他眸中有精光闪动,那一瞬间的微光虽到不了虚室生白的境界,却也摸到了那一丝道理。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嬴未高声诵着这《道德经》中的一章经典,感受着自己的内息渐渐趋近于‘道’。

    “呼——”

    一口身中浊气吐出,嬴未从床铺上站起,理了理自己那一身锦衣儒服,来到窗前站定,欣赏着庭前花开花落。

    这一篇《道德经》中的内容,读来如同修炼之法,而实际上它确实是一篇修炼之法。

    只不过这篇文章并不是告诉你如何用内力走奇经八脉的‘术’,而是直指‘玄德’大道的‘意’。

    这一篇经文所教导人的,正是如何修‘德’成‘道’的顺序。

    后世虽然称为《道德经》,但在这个先秦时代读了原典后,嬴未觉得这篇老子的哲学之作应该叫做《德道经》才对。

    ‘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先修德再成道。

    “老子无愧于道家始祖,影响了不知多少诸子百家,这道德经中其实已经讲述了修炼的最高法门。”

    嬴未慨然一叹。

    来到这有武功的先秦时期,嬴未自然也想要成为高手。

    而想要成为高手,修习内功是必然的过程。

    只不过许多高深的修炼内力法门,都是如墨家、儒家、道家等的不传之秘。

    而各派又敝扫自珍,想要学习这些门派的核心之法很困难。

    不过嬴未自从拜荀子为师后,自然也就接触了儒家的内功修习之法。

    人有奇经八脉,但是人类身体中的奇经八脉,可不会给哪些经脉定义为‘道’,哪些经脉定义为‘儒’。

    所以各门各派的高深法门其实殊途同归,都是前人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并无什么高下之分。

    理所当然的,这些经验就成为了各门各派的不传之秘。

    而之所以这些修炼法门又分成了‘儒’‘道’‘墨’等的不同分类,主要在于修习内功之人自己的领悟。

    儒家之人每天学的都是那些儒家经典,自然修习出来的内力有着儒家之‘意’。

    道家之人每天诵读领悟的是道家经典,练出来的内力就接近于‘道’。

    所以就像是嬴未,他虽然练的是儒家的内功之法,但是其思想本质是以‘道’驾驭儒与法,因此他修习出的内力更接近道家。

    嬴未气质偏向于儒生,但在使用武功时,人们一定会怀疑他其实是道家‘天宗’或者是‘人宗’弟子。

    这种内功修习方式一点都不武侠,而是有些玄幻。

    但是想到阴阳家那些人都能玩出阴阳术这些东西,玄幻一点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每天早上诵念‘道德’,修习内功,已经成为了嬴未多年来养成的好习惯。

    尤其是早上修习内功之后,一天时间都会神清目明,思维敏锐,有这样的好处,嬴未自然也是勤学不辍。

    诸子百家并没有哪一家让所有人都臣服,因此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境界的划分。

    尤其是诸子百家的根本在于思想与治国大道,武功只是外在的‘术’,追求武功而放弃思想,那就舍本逐末落入下乘了。

    所谓武功,其实都是护法之用。

    但这个时期虽然没有详细的境界划分,但老子的这篇经文,却是几乎点明了一个人修行的顺序和目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精神与形体的统一,结精聚气便能如婴儿一般。

    按照嬴未这个后世之人的理解,其实就是炼精、修气、养神,从而成就先天之境。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这句话意思是洗涤心灵,使心境平和,从而没有瑕疵。

    爱护百姓治理国家,便可以顺应自然。

    按照武功的理解,就是在成就先天之后,便要开始修炼心境,让心无杂念,从而完美无瑕。

    当心境无暇之后,就能领悟属于自己的‘道’,正是顺应自然之理。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这句话意思是领悟了自己的道后,便能去打开天门,从而规源属于自己的那条道。

    也就是不管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彻底通悟,可称‘大’的境界。

    而领悟了自身之道后,便一法通而万法通,从而彻底遵守自然之法则,无所不知,真正的天人合一,最终成就玄德。

    因此嬴未通过道德经的这一篇章,强行给这个世界的境界定义为:

    ‘后天’‘先天’‘洗心’‘悟道’‘天门’‘合一’‘玄德’这七大境界。

    在这个世界,只是锻炼身体,学些拳脚功夫的都是后天境界。

    而只要能得到正统的内功修炼法门的人,勤学苦练下都能修成先天,从而变成一些能够高来高去的侠客。

    这之后就是坚定自我的理念,洗涤心灵,锻炼心境,这就是‘洗心’。

    然后在心思通透后,要领悟自身的道路,也就是‘悟道’。

    洗心和悟道这两个境界,对于诸子百家,尤其是儒、道、墨、阴阳家这些大门派而言都不是很难。

    儒家诵读经典,道家学习道经,这都是洗心的过程。

    至于悟道就更简单了,只要你认可自己是儒家、墨家等弟子,以儒家、墨家等理念去践行,这就是悟道,强行将儒墨之道变成自己的道。

    这之后的‘天门’,就是将自身之道践行到极点,而这一点能做到的人就是极少了,只有百家之中的少数人能达到这个境界。

    毕竟大部分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哪怕是天天诵读儒家经典,就真的能领悟到儒家的真正要义吗?

    绝大部分人只不过是依瓢画葫,照猫画虎,按照经典去做,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最后的天人合一,那就是以自家之道领悟百家之道,能做到这一点的,更是凤毛麟角。

    现在整个儒家之中,恐怕也只有荀子达到了这个境界,以核心的儒领悟了部分法家的理,否则荀子怎么可能教出两个法家之人来。

    至于最后的‘玄德’,‘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有点过于玄幻了,反正在嬴未看来,这世上暂时应该无人能达到这个境界。

    而如今的嬴未,他的境界只到洗心,正在‘悟道’。

    对于其他的百家弟子而言,这是最简单的境界,但是对嬴未而言,这反而是最难的。

    因为嬴未所学和这个时代的儒、道、法都不完全一样。

    先秦时代的这些古人,在这方面还是挺单纯的,认准了一个理念就拼命去践行,又有前人栽树,自然这个境界很容易达成。

    而在这个儒家还没有经过改良,没有吸收法家理念,黄老之术也没有朝代去践行的时期,嬴未的‘道’太过于新颖。

    所以对嬴未而言,这个境界最难。

    不过嬴未相信,只要自己能与王兄嬴政见面,诉说自己的治国理念,那么他就能明悟自己的道,践行这份道,从而‘悟道’。

    这之后的‘天门’,就需要嬴未在实践中进行积累,将自己的理念化为现实,便能达到。

    在后来的‘合一’,这一法通而万法通的道理,对于先秦这些‘单纯’的人们来说是最难的境界,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

    因为儒家绝对不会承认墨家,而像是韩非这个法家更是极度排斥儒家。

    但是对嬴未这个现代人而言,这个境界反而是最简单的,只要他达成‘天门’,就会直接跨越这个境界从而天人合一。

    因为他的道路,从一开始就是冲着这条道走的。

    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人,把知识藏的太紧,一个个都敝扫自珍,就几乎更不可能修成天人合一了。

    作为现代人的嬴未,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更想人人如龙!

    这就是他与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格局之大超过了时代的局限!

    “这世界内力的多寡,只能决定能否持久战斗,但真正的强大,在于对境界的领悟。”

    “这可一点都不武侠,而是有点玄幻啊!”

    “武功这东西我是不可能走捷径,但却未来可期,直指天人大道。”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为何我就必须要去学某一家?我就不能成为诸子之一,为一家之言?”

    嬴未意气风发,对自己的未来无限看好。

    不过很快的他的脸色又是垮了下来,这些终归是未来之事,现在还是要先解决现实的问题,我怎么躲过惊鲵的刺杀?

    嬴未知道,既然玄翦将情报交给了他,也就证明惊鲵的到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