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科举还是武举?

    秦家隔壁的李家宅子。

    刚才秦邦翰已经给李弘贞完成治疗包扎,正躺在床上思考人生。

    穿越明朝第一,还没来得及消化原主的记忆,大脑神经一直在应付比武招亲之后发生的事。

    如今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规划。

    穿越万历朝还是相当幸阅,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这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

    文化上,老百姓识字率历朝最高,成为最普遍的娱乐读物,就跟现代人追剧差不多。

    经济上,隆庆开关之后,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涌入大明,国内经济空前发达。

    政治上,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裁撤大量官吏下岗,百姓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比如过去破产的平民,根本不能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

    现在是大批农民涌入江南的繁华城市,逐渐形成以手工业为主要生产力的江南市镇,这个时期也诞生了工业革命的萌芽。

    根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

    中国物产极大丰富,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丽,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被利玛窦称为,高尚的民族,可敬的人民。

    书中还记载,明朝老百姓最常吃的是猪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牛羊肉鸡鸭肉也不少,农村到处可以看到鸡鸭成群。

    可见万历朝的生产力遥遥领先全世界,大明老百姓的生活相当体面。

    然不祚尔,大明帝国始终没能跳出历史定律,该亡还是亡了。

    言归正传。

    李弘贞接下来是像其他穿越者那样,考科举入朝堂当一位治世能臣,还是投身军戎、保家卫国,都需要好好掂量一下。

    此时距离大明灭亡还有55年,可发挥空间还是相当充足的。

    他把原主的记忆翻了一遍,最后悲催的发现他就是一个只会认字的文盲,四书五经仅停留在学生水平。

    穿越前的自己,也仅仅是接受现代化的填鸭式教育,根本没学过传统文化。太深奥的文言文,两辈子的文化水平加起来也看不懂。

    显然,科举这条路不太行呀!

    因为万历朝的科举已经发展到一个文人爆溢的地步。

    读书人卷成一团麻花,除非张居正那种神童,否则很难在千军万马杀出一条血路。

    普通人就算考中举人也只是个候补官员,想当官还得盼着“老前辈”离任。

    李弘贞现在把书捡起来读也是举步维艰,一没基础、二没那个精力。

    运气不好的话,十年的青春搭里边,连个屁都掀不起。

    想到这,似乎只能选择马千衬剧本,带着秦良玉刷战功了。

    于是他就去问管家一些武将的事。

    问过之后才得知明初因为靖难之变的缘故。

    在永乐朝之后,国家逐渐走向“宋朝”重文抑武的老路。

    这也导致武官的地位,远远不如文官。

    比如正四品的戚继光,见到六品文官,还得自称下官。

    李弘贞如果想成为一名将军,只有两种途径。

    一是世袭军户,他大哥生前是掌管56个士兵的总旗官。不过李弘贞要接任的话,得通过武艺考验,再立功慢慢升上去。

    如果考验没通过,就降为掌管10个士兵的旗,当最底层的炮灰。

    二是考武举,秦葵答应利用关系保送他一个武举名额,如果武举名次靠前,会被朝廷任命为指挥佥事。

    可是一想到武官令人堪忧的地位,还有明末那些抗清殉国的名将,一个个被文官坑死。

    他对武官这条路就愈加感到迷茫。

    前世,他潜伏在樱花国,以开书店来掩饰间谍的身份。

    刚把核饮料的情报交给上级,正转身离去。

    不料上级掏出54手枪,打光整个弹夹的香蕉皮,送他去穿越。

    有了前世被队友坑死的阴影,这辈子他可不想再重蹈覆辙。

    最终他还是没能下定决心,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初到明朝,还是先看看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