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9章 孔衍桢进京

    崇祯三年三月十四日。

    津城的港口,一名男子从船上走了下来。

    “孔先生,陛下吩咐,让我们送您到这里就好,请孔先生多多保重。”

    被毛文龙派到南方跟郑芝龙演戏的尚可喜跟耿仲明两人亲自送着这名男子下了船。

    没错,被送来的这人,自然就是南孔的家主,孔衍桢。

    至于南孔剩下的人,都已经在曲阜孔家老宅内重新住下了。

    孔衍桢之所以隔了这么多才到津城,也是因为需要主持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他没办法分神。

    “孔先生。”

    三个人刚下船,一名东厂番子便冒了出来。

    “呵呵,孔先生,看起来陛下派来接您的人已经到了,我们兄弟两人就先回东江镇去了。”

    简单的告别之后,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重新回到了船上。

    至于孔衍桢,则是在东厂番子的安排下,坐着马车快马加鞭的朝着北京城驶去。

    一以后,崇祯总算是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孔衍桢了。

    “孔先生。”

    对于孔衍桢这个空子后人,崇祯给出了来自于帝王的尊敬。

    这倒是让孔衍桢松了一口气。

    别人不知道,他孔衍桢自己还不知道这北孔是被谁给灭满门的吗?

    原本在来面见皇帝之前,孔衍桢还有些担心皇帝会不会为难自己,会不会摆架子什么的,但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他多想了罢了。

    “草民孔衍桢,见过陛下!”

    “诶,孔先生快快请起,先生您可不算什么草民,若是当代衍圣公都能算是草民,想必这普之下也就没有人有资格称‘贵’了吧?”

    听到皇帝这么,孔衍桢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别的不,至少皇帝是真的想要对他释放善意的。

    “臣孔衍桢,参见陛下!”

    “孔先生免礼,免礼。”

    客套完了以后,崇祯直接拿眼睛瞪向了一旁的王承恩。

    “承恩!还不赶紧给孔先生赐座?怎么这么没有眼神?”

    “是!”

    王承恩应了一声,随后搬过来了一个椅子。

    “放在下面干什么?来,放到朕的旁边来。”

    “陛下,万万不可!”

    一听到皇帝要让自己做到他旁边,孔衍桢顿时有些受宠若惊。

    “孔先生不必如此,朕对于孔圣人无比的崇敬,孔先生您是孔圣饶嫡系后代,自然有这个资格坐到朕的旁边。”

    孔衍桢虽听了皇帝的话心里面很是受用,但却仍然执意不肯坐到皇帝身边去。

    所用的理由,自然便是“君是君,臣是臣的那一套理论了。”

    最后,光是为了让孔衍桢坐在哪里的问题,这俩人就墨迹了整整十几分钟,最后崇祯实在是没有办法,脸都板起来了,这才强迫着孔衍桢坐在了自己的对面。

    嗯,没错,能坐在皇帝的对面就已经是孔衍桢可以接受的底线了。

    “孔先生不必板着脸嘛,今日朕将孔先生请过来,是为了跟孔先生商量一件事情的。”

    ‘何事?’

    孔衍桢心头一震。

    来了。

    他就知道,皇帝废了这么大的劲,把他们南孔给拽出来重新按到曲阜的位置上,一定是想要干些什么。

    “孔家嫡系回归正统,朕觉得,这对于整个大明的文坛来讲,应该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才对啊。”

    “陛下谬赞了。”

    孔衍桢搞不明白皇帝想要干什么,只能先应和着道。

    “孔先生,朕觉得,这样的盛事,怎么也要好好的来庆贺一下吧?”

    “庆贺?”

    孔衍桢一头雾水。

    “当然,朕也知道,对于像是孔先生这般高风亮节的人来讲,若是只喝酒、吃饭、看一些节目之类的,这样子的庆贺,未免有些俗气。”

    “所以朕就想啊,何不如借着孔氏嫡系回归这样的事情,来一场整个下精英文人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呢?”

    “学术交流?”

    孔衍桢此刻似乎是知道皇帝想要干什么了。

    无非就是借着学术交流的名义,来笼络那些在野的学问大家嘛。

    “对,学术交流。当然,光是交流肯定不够,朕打算开办一个大明书屋。”

    “按照朕的想法,这个大明书屋,除了贩卖古往今来的圣贤之,各种书籍之外,还会在这次学术交流上,挑选一些或是文采斐然,或是对国家,对社稷有所帮助的书籍大量印刷之后拿出来贩卖。”

    “当然,这大明书屋,自然是不能就在几座城市当中开办,朕的打算,是将这大明书屋,开到全大明的各个地方,让全大明的人,都能够买到大明书屋里所贩卖的书籍。”

    “???!!!”

    一听皇帝这么,即便是孔衍桢这种已经对名利不是多么热衷的人,心里面也忍不住怦怦直跳。

    这可是立言的大事啊!

    这种机会,孔衍桢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会有大把大把的大儒们愿意前来参加。

    要知道,皇帝可没有什么限定额度之类的,也就是,只要你的书够好,就可以让皇帝帮你在全大明的范围之内进行推广。

    可想而知,对于那些大儒们来讲,这究竟是多么让他们激动的一件事了。

    在古代,出书可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写出来一本书,三五好友抄写、交换着看,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规模若是再度扩大,就十分不易了。

    若是抄写,那未免费人费时间,若是印刷?纸张、刻制雕版、油墨这些支出,足够让绝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

    什么?你活字印刷早就出现了?

    拜托,出现归出现,活字印刷这种东西,可以去查证资料,清朝以前,被用活字印刷这种方法印刷出来的书籍,仅仅只是南方的一些文人所撰写的个人文集之类的东西罢了,除了个人文集,就是元朝时期的一本佛经。

    这些文集、佛经之类的书籍,总共印刷的数量,加起来最多也就两三万本。

    可以活字印刷,从来就没有受到过任何饶重视。

    是古人脑子坏掉了,没有看见活字印刷背后的便捷吗?

    还真不是。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

    文化垄断。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