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大理寺来人

    卢杨,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二房。

    范阳卢氏有多牛逼?唐朝五姓七望之一。

    五姓七望有多牛逼?

    大唐上流社会,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宁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

    当时年轻饶梦想有三个:一、考上进士;二、迎娶五姓女;三、入土北邙山。

    宰相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本就是个大豪门,晚年却因为一辈子娶不到五姓七望的老婆郁郁而终。

    人人以娶到五姓女为荣,公主真的很香吗?不见得。

    如果各位彦祖穿越到大唐,有两个绝色女子同时看上了你。

    一位是五姓七望嫡女,一位是皇室公主。

    我相信大部分彦祖都会选择迎娶后者,但是在大唐人看来......

    “帽子戴好了,别歪着。”

    要不是卢杨有这层背景,就上次赵四娘的案子,影响那么恶劣,高低都得给你整个降职,甚至罢官。

    不可能只是打四十下竹板就完事的。

    案宗已经被大理寺收藏,正准备派遣大理寺丞来汴州亲自核实。

    如果是符合事实,那是必定要被选进大理寺的经典案例。

    由于宋真的到来,不定会让狄仁杰的仕途进程,提前一大段。

    【少时离家万千里,而立归去三两夕。家有老幼无人顾,恐未相逢花甲时。】

    卢杨含泪写下了这首诗,情真意切,爹见爹伤悲,娘见娘落泪。

    诗中阐述了他跌跌撞撞,背井离乡的一生,如今已年过半百,唯一的心愿,就是回到离家更近的地方为官,好照顾一家老。

    汴州,还是太远了啊。

    思念家乡,想念家人,是人之常情。

    卢杨嘴角微微一扬,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这下子,族老收到信,大概率会动用关系,他应该可以调离汴州了吧?

    他如今只有一个念头!

    跑!赶紧跑!

    远离宋真!远离狄仁杰!远离汴州这处是非之地!

    做完一切后,卢杨心翼翼的把信收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咚咚咚——

    “进来。”

    “卢刺史,大理寺来人了。”

    我焯!卢杨惊得赶紧站了起来。

    “来者何人?”

    “大理寺丞,薛正清。”

    别看卢杨官居正四品下,而大理寺丞只是一个的六品官,但人家可是在圣人眼皮底下办事的。

    但凡是中央下来的人,你先别管职务大不大,先叫声哥就不会错。

    卢杨赶紧整理好仪容仪表,他咳嗽两声清了清沙哑的嗓子,推门带人出去迎接。

    “薛寺丞。”

    “卢刺史。”

    两人客客气气的互相行了个礼。

    “薛寺丞,请。”

    “卢刺史,请。”

    “薛寺丞大驾光临,汴州可是蓬荜生辉啊。”卢杨老脸堆笑的道。

    薛正清身材魁梧,一看就是从兵营出身的。

    他将腰间的横刀放在桌上,惊起的声响让卢杨的身体不禁抖了抖。

    “卢刺史,我直了,我本次前来汴州,是为了复查赵四娘和胡人案的。”

    薛正清的眼神顿时凛冽:“敢问,当时负责审讯的狄仁杰在哪?”

    “呃......”卢杨犹豫了一下,“狄法曹他去......”

    “我打断一下,狄仁杰不是新的并州法曹吗?怎么还在汴州,他突然从判佐升迁了?”

    卢杨挤出一个比哭还要难看的表情:“是这样的,狄仁杰的任命书确实下达了,可是他的一位好友,尚未脱罪,所以他选择留在汴州,暂不去上任。”

    “你觉得,这符合规矩吗?”薛正清眯起了双眼。

    草了,这位大理寺丞问的问题,真的是问进了卢杨的心坎里。

    这符合规矩吗?当然不符合!

    真是知音啊!卢杨内心泪目。

    卢杨适时卖了个惨:“薛寺丞,这,什么时候上任是他本饶事情,我不好催促啊。”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一个正四品官还怕一个从八品?”

    你还别,真的怕。

    卢杨真的好害怕被狄仁杰拉下水,妈的这子六亲不认。

    他刚想开口回答,狄仁杰和满身是血的宋真便走进了官府。

    由于狄仁杰住的地方就是在府衙里面,所以宋真只能回这里换洗衣服,总不能去会春坊吧?这多不合适嘛。

    薛正清一眼便注意到宋真,他抓起横刀走了上去。

    “你是谁?你刚刚去干什么了?”

    “我?”宋真疑惑的指了指自己,见对方还在盯着他,于是开口道,“我叫宋真,字......暂时不记得了。是封丘县不良帅,刚才去抓贼了。”

    不良帅?

    地方政府的不良人,不用经过上头审核,可以自行任命,薛正清不好点什么。

    “抓什么贼了?”

    宋真淡淡道:“杀人抛尸。”

    如何用四个字,暖他一整?

    薛正清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其实不是出身于兵营,而是汝州,只不过是由于表现出色,再加上背后有人,所以被调任至大理寺。

    进了大理寺后,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最大的区别就是,案子变多了,现场却去少了。

    大理寺丞的工作主要是审查地方各州司法案件,简单来,就是批改试卷。

    偶尔有机会出差,到地方各州帮忙审理疑案,或者像这次一样,复审重大案件。

    但是,如今下太平,或者是地方官隐瞒不报命案,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机会出差。

    薛正清是个断案狂热者,这种整坐办公室的工作,他真的是瘦狗了!

    幸好汴州这次,如实上报了两个命案,薛正清先下手为强,第一个向大理寺卿写申请书, 表示想亲自前往汴州复审。

    于是,他在同事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离开了长安。

    万万没想到,他刚到汴州,又双叒发生了一场命案。

    汴州,真乃福地也。

    薛正清忍住不能笑,不然就会显得他这个大理寺丞不正经。

    “细。”

    狄仁杰注意到眼前这位男人身着的官服,顿时眼神一凝,大理寺的领导?

    他脑子一转,想必应该是为前两件案子而来的。

    见到对方询问,他赶紧上前一步回道。

    “今日辰时,有人报官城南一水井有浓烈的腐臭味。于是我与不良帅前往,派人深入井中,捞起了一具无名男尸。”

    “?”好家伙,薛正清直呼刺激。

    “后来,附近房子主人称,怀疑尸体是他的仇家,城北蔡九抛尸井里的。”

    “幸好我们及时觉察到他的阴谋诡计,迅速返回,于地道中展开一场大战,终于将涉案人员成功抓捕!”

    爽啊!光是听狄仁杰的描述,薛正清就能想象出当时的凶险,这种刀尖上游走的破案生活,让他十分向往。

    他急忙问道:“尸体在哪里?”

    不问犯人在何处,而是先问尸体在哪里?

    宋真的表情有些奇怪:“你,确定要看?”

    薛正清眉头一挑:“有何不可?你以为我会害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