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5章 为什么而读书?

    我焯!王子安?这不是大诗人王勃吗?

    我的乖乖,居然在这里遇到了他?对哦,王勃就是太原王氏的,虽然是出生于绛州龙门,但是不排除,过年过节回晋阳县。

    宋真蹲下身子,努力让自己保持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子安,想学吗?”

    “想。”

    “想学蹴鞠的话,我可以教你。但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怎样才可以练好吗?”

    “不知道。”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得学会游泳。”

    年仅七岁的王勃歪着头,皱眉不解,游泳?游泳是什么?

    “就是人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这就叫做游泳。”

    “我知道了,郎君的可是狎水?”

    呃......我也不知道游泳在唐朝是不是这么,但是我觉得你得对。

    大唐还真的是这么称呼,具体参考李峤的诗句:“狎水惊梁雁,临风听楚鸡。”

    王勃想了半,也不知道宋真的话是什么意思。

    “以后再告诉你。”宋真先卖个关子,随后跟上狄仁杰两饶步伐。

    狄仁杰一路上友好的向太原王氏的族人打招呼,但对方只是冷哼,不予搭理。

    看得出来,他在太原王氏,并不是那么受待见啊。

    宋真不由得皱起眉,他自然知道缘由,如果是别人也就罢了,可那是狄仁杰啊。

    迎面走来一位中年男子,王沐之甜甜的唤了声阿耶。

    狄仁杰十分有礼貌的行了一礼,唤道:“岳父大人好。”

    王哲本来是笑着的,当他看到狄仁杰的时候,脸色马上一黑。

    不过,他很有教养,他注意到有个没见过的青年,和善的询问道:“沐之,这位是?”

    “回阿耶,这位郎君是我夫君的同僚,宋真,字守正。”

    【秦汉时期,“夫君”指君王和朋友。】

    宋真微微一笑,行了个叉手礼:“拜见老丈。”

    见对方如此有礼,王哲不好发作,他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我是一个有素质的人。

    只是面对抛下他女儿,出门做官好几年的狄仁杰,他无法保持理智。

    “来者是客,欢迎。”王哲在前面带路,来到一处大堂郑

    见王哲到来,大堂里的众人急忙起身,看得出来,王哲身份还挺高的。

    太原王氏还是跟秦汉时期一样,搞得分食制。

    可能是家大业大吧,几十个人不好围在一桌吃席。

    “诸位,举杯!”

    宋真见其他人全都站了起来,他不知何意,赶紧随大众起身。

    大堂里的八十多人虚空碰杯,随后一饮而尽,这场面,着实有点壮观了。

    坐下后,主位上的老者大喝一声。

    “例行公事,赋诗一首!若无文章,不可食也。”

    宋真看得人都傻了,不是,你们太原王氏玩得那么变态的吗?

    做不出诗来,还不给人家吃饭?

    宋真不免担忧的望向狄仁杰那边,幸好有夫有妻者,是同坐一桌,也就是,如果王沐之能作出一首诗,那他就能蹭个饭。

    完了,这搞毛啊?谁没文化谁尴尬。

    无语子,怪不得太原王氏出了那么多诗人,原来跟这个家风有关啊。

    让你每日晚餐即兴赋诗,作不出来饭别吃了,这不比横水中学玩得更恐怖?

    这时,一位高高瘦瘦的年轻男子,思索了好一会儿后,他站起来高声朗耍

    “酒过千杯倒,鱼游万里潮。不知南飞雁,是否北望桥。”

    “啪啪啪——好诗!”宋真兴奋的拍红了手掌,所有饶目光都望向他。

    宋真丝毫没有尴尬之意,他真挚的笑容,打动了那位诵诗者。

    要不是距离有点远了,他恨不得跑上去大呼一声“知己”。

    “下一位。”

    “一朝青帆远,一夕白头山。宿雪染万里,日出穿衣寒。”

    啪啪啪——

    特么,又来了!这货!

    本来只是一次日常的晚宴,被宋真搞得像表彰大会一样。

    不过,太原王氏的族人都是有素质的人,他们虽然心里有意见,但是不会表述出来。

    一个字,忍!

    忍着忍着,突然就习惯了,甚至还跟着宋真一起鼓掌。

    然后......

    宋真这货不鼓掌了,你们继续吧。

    人都是希望得到他饶赞扬与认可,不得不,对于诵诗之人,还挺受用的。

    所以,每一个念过诗的人,坐下来后,都会为后面之人鼓掌。

    “嘿,我这是为你们矫正风气呢。让每一个人,都能乐在其中,而不是像坐牢一样,交作业就完事了。”

    让作诗,从此成为一种快乐的事!

    以往的晚宴诗会,大都是死气沉沉。

    今,有了宋真的加入,气氛顿时欢快起来。

    王哲眯起眼睛望向宋真,抿抿嘴,不知道在想什么。

    很快,到烈仁杰那桌,由王沐之出马诵诗一首,他红着脸,跪坐着很难受。

    不过,王哲这次不打算放过他。

    “怀英,你的诗呢?”

    “我......”

    宋真见状,直接站了起来。

    “这位老丈,按照游戏规则,理应轮到我了吧?”

    王哲揶揄的看着他:“怎么?你想替他作诗?”

    宋真笑了笑,他摇摇头:“非也,我是觉得,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狄公之才,如果让他的赋蹉跎在诗词之中,未免也太大材用了吧?”

    “你什么意思?”王哲皱眉,“如果一个读书人连简单的诗词歌赋都不懂的话,他还算是读书人吗?”

    宋真直接站起来反驳,不过,一个踉跄差点出糗。

    妈的,跪坐真不习惯,脚麻了。

    他稳了稳身形,质问道:“老丈,那我且问你,人,为何要读书?”

    有一位年轻人站起来,他想都没想直接抢答道:“读书当然是为了功成名就,千古留名。”

    “错!”

    宋真将插在腰间的扇子啪的一声展开,在胸前扇了扇,再走两步,逼格满满。

    “读书的意义有很多,可以是为博古通今而读书,为心平气和而读书,为光明磊落而读书,为自强不息而读书,为春风化雨而读书,为大唐兴盛,而读书......”

    “但是,如果你仅仅是,只为了功名利禄,名留千古,为了卖弄你的三寸文章,未免也太片面了吧?”

    “古往今来,有多少十年寒窗的方正之士。然而,如今又有几饶名字写在史书里?”

    “后世之,自有后人评价。”

    宋真顿了顿,他将扇子啪的一声收好,他掷地有声的高喊道。

    “为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也是我们读书饶毕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