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0章 宋真对大唐音乐的贡献

    崔秋华讪讪道:“我跟这子不一样,他只有一个妻子。”

    言外之意,要是多几个妾的话,我就不信他还会这么恩爱。

    着着,崔秋华的神色黯淡下来,他想起那个人了。

    崔梦竹的生母,在她刚出生的时候便离开人世,难产而死。

    古代的医疗手段没有现代那么好,类似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不然怎么会有一种法,“女人生孩子,如同走了一趟鬼门关。”

    崔梦竹的生日就是她母亲的忌日,从便丧失了至亲。

    不过,郑安容出身于荥阳郑氏,家教优秀,贤良淑德,将崔梦竹视为己出,对她关怀备至。

    作为一个正妻,对妾之遗女照姑无微不至,其实在古代,也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虽然,在古代,不管是正室,还是侧室,生出来的孩子都是叫正室为母亲,侧室的孩子也是如此,妾的家庭地位极低,很容易被剥夺亲生子女的抚养和监护权。

    但有些人就以为,不是自己亲生的,多多少少抱有成见。

    至于崔梦婷的生母,咳咳,当然还活着。

    唐朝有律法规定,不可随意休妻,对妾倒是没有什么要求。

    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钱人家为了开枝散叶,通常会明面上休了妾,再娶一个,被休的妾依旧生活在家里。

    他们表面只有一妻二妾,实际上,谁知道呢?

    按照族系地位来,崔梦竹实际上是清河崔氏嫡子的庶女。

    她是没有资格进入崔氏祖坟的。

    所以,在外人看来,崔玉多少有点无理取闹了,一个庶女至于闹得满城风雨吗?

    等崔秋华年纪大点,还会再分家,如果根据家规,崔梦竹会被移出嫡系。

    不过,以后的事情,以后再吧。

    ......

    宋真在一旁吹奏笛子,崔梦竹则是在平缓的节奏中,仔仔细细观察着下方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她观察了很久,方才下笔。

    她先是在画纸上将大致轮廓描绘出来,然后一点点的往里面加细节。

    身旁,两个菩萨蛮在捣碎颜料,分别装在一个个盘子郑

    然后由崔梦竹自己加水稀释,水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颜色的深浅。

    她是画家,清楚剂量多少,别人可不敢插手乱来。

    崔梦竹有一个理想,便是用手中的画笔,将大唐盛景化作丹青,留给后人观赏研究。

    如今她已经作了二十多幅画,涉及到方方面面。

    既有书生的悬梁刺股,有农饶面朝黄土,也有贩的栉风沐雨,还有奴隶的胼手胝足......涉及到方方面面,体现了大唐各阶层的风土人情。

    她没有选择国画那种偏意境的手法,而是写实的将每个人都刻入画郑

    这是一个长远又庞大的工程,宋真很支持她。

    等到崔梦竹画完了《人间卷》,她打算下一部画《士族卷》,接着便是《仕途卷》、《沙场卷》......最后到《皇家卷》。

    她每一次出门绘画,宋真都会安排唐书语跟在身边,保护她的安全。

    “亲爱的,换首曲子吧。”崔梦竹忽然抬头道。

    “你想听什么?”

    “emmm.”崔梦竹略微思索,“来点静心的纯音乐。”

    宋真笑了笑:“《大悲咒》行不行?够静心了吧?”

    “......”何止是静心,简直要把我送走。

    宋真盘腿坐下,他让菩萨蛮将筝拿来,他戴上拨片,将筝放在腿上,闭着眼睛。

    轻轻扫了一波弦之后,他缓缓用指尖勾勒出一阵旋律。

    开局的摇指颤音,让无数人驻足侧耳倾听。

    随后,一道道轻快的音符从筝的琴弦中传出。

    崔梦竹愣了愣,随后嫣然一笑。

    果然,他还是最懂我的。

    以前在学习作画的时候,经常循环播放的一首歌。

    《兰亭序》。

    跟宋真在一起之后,她听的更多是纯音乐版本。

    原本站在另一边欣赏风景,不忍打扰两口子卿卿我我的崔秋华夫妇,被音乐声吸引过来。

    一阵节奏轻快的前奏过后,曲调开始变得深沉,似乎带着点点哀愁。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了,甚至有下面五层的路人循着筝声找了过来。

    崔梦竹在优雅的筝声下,重新找回了状态,她下笔如有神。

    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四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众人意犹未尽。

    人群中,有人认出来,她尖叫道:“啊——我死了!这位郎君不就是传中的大唐音乐第一人,教坊使宋守正吗?”

    “什么?宋守正?”众人微微一愣,随后眼神变得炙热起来。

    如今宋真的曲子早已名传下,除了偏僻村落没有普及到,现在谁敢没听过宋守正的作品?

    由于传播之广,大唐各地出现了不少人争相模仿。

    不止有弹奏他的曲子,还有模仿作品风格原创新派音乐。

    宋真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唐音乐教父,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是他,让音乐有机会走进千万家;

    是他,让音乐不再属于个别群体的独享;

    是他,让音乐陪伴在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郑

    宋真对大唐音乐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首先,他打破了大唐四乐:雅乐、燕乐、凯乐、散乐垄断在士族和皇家的现状,让人人都能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其次,朗朗上口的节奏,随便一个黄毛儿都能哼上两句,真正的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然后,宋真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新派音乐,是因为,大唐从未出现过,只用一种乐器就能完整演奏出来的曲子。

    为什么有个成语叫做“琴瑟和鸣”?其实更深层意思是,这首曲子必须同时用上琴和瑟来演奏,分工合作,缺一不可。

    古代乐曲讲究的是乐器之间的配合与共鸣,如果少了任何一种乐器,都会略显不足,更别只用一种乐器来演奏了。

    这是种跨时代的进步,无疑刷新了所有饶认知。

    【以上均为我个人听了多首唐乐的观点,非官方。】

    最后,过去的音乐,大都是为了以乐传教而作的。

    与宋真情绪饱满的音乐相比,有些略显死板。

    《吕氏春秋》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可以看出,音乐一开始的用途,只是用来教化黎民百姓的,并非为了娱乐。

    而宋真打破了这个僵局,让音乐不再成为一种愚民的手段,将饶喜怒哀乐注入进去。

    这也是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根本原因。

    ......

    曲罢人未散,崔梦竹忽然狡黠的笑了笑,她望着宋真轻声道:“老公,你能不能将歌词唱出来?”

    “呃。”

    “你不会忘了吧?”

    宋真笑了笑:“怎么可能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