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8章 泰山封禅、遇袭

    其实,崔秋华不想拿这个族老之令。他对家主之位毫无兴趣。

    宋真这么做,反倒是将他拷在那里了。

    不过他知道,只有自己彻底拥有了话语权,才能将女儿顺利嫁给宋真。

    而且,如今他肩负着重振清河崔氏的使命。

    现在看来,只有将家族和宋真绑定在一起才有希望复兴。

    崔玉这才醒悟过来,她用尽全身力气挣扎,想要夺回族老之令。

    族老之令就跟皇帝的传国玉玺一样,谁持有,谁就拥有在家族一不二的话语权。

    这是一种落后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大士族中并不少见。

    崔涵畅等一众后辈,将崔玉制服。

    崔秋华收下族老之令后,立即起身回崔府。

    宋真就不打算上去凑热闹了。

    崔秋华到达崔府门口,将族老之令拿出来示众。

    众人大惊!

    崔秋华宣布,将崔玉一脉取消嫡系身份,从此贬为旁系。

    然后,与族内德高望重的老者,商议嫁女大事。

    崔秋华当家主的第二,得知这个消息,流落在外的原族人纷纷回归。

    这番动静,很快便引起了其他五姓七望家族的注意。

    “怎么回事?一回归两百户?崔秋华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吗?”

    “崔秋华没有,但是他的女婿有啊。”

    “你是,宋真?”

    “你以为还有谁?”

    “真没想到啊,两个死对头居然也会有联手的一。”

    “跟宋真有矛盾的只是崔玉,和崔秋华有什么关系?”

    从此,清河崔氏内部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仇视宋真的部分旁系老人。

    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宋真暗中作祟,家族何至于沦落至此?

    另一个派系则是以崔梦真为首的一众年轻人,他们认为错不在宋真,而是崔玉。

    如果崔玉当初痛痛快快的答应下来婚约,岂会发生后面的事情?

    如果崔玉没有联合五姓七望封杀宋真,怎么会引起朝廷的打压?

    宋真无罪,他只是受害人。

    崔秋华收到风声,他当机立断取消了仇视宋真的那一脉的福利。

    敢背地里我贤婿的坏话?没有逐出家族算我给你面子了。

    宋真没有插手清河崔氏的内部纷争,他也不想管。

    现在的他不会对他们做出任何承诺,再了,封杀你们家族的是李治,有本事你们去找他情吧?

    找我没用!我又不是没有给过你们机会,是你们不好好珍惜。

    因为妻子生产,狄仁杰去大理寺请假,薛正清十分爽快的批了他一个月长假。

    目前挤压在手里的案子基本上没有了。

    佛头遗案,李义府案、无根门案的判决书早就分批下来了,全都等待秋后问斩。

    从此,下太平一段时间,洛阳没有发生什么命案。

    宋真和崔梦竹的婚礼日期,经清河崔氏占卜,以及两家商议,定在了九月初八。

    时间过得很快,三个月过去了,转眼间便到了“泰山封禅”的时刻。

    今是愧序二七(4月27日),万里无云。

    经过两月的长途跋涉,数千人队伍终于来到了泰山脚下。

    李治显得十分兴奋,他掀开马车帘子往空望了眼,今日气极佳。

    此次“泰山封禅”,随行的文武百官有点多。

    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无论文武,几乎全都来了,整整有八百人马。

    来不聊,就是还在高句丽征战的将士,例如契苾何力、苏定方、薛仁贵等人。

    最后面跟着突厥、于阗、波斯、 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使臣。

    除此之外,还有两千名由千牛卫和金吾卫组成的保护队伍。

    一行人来到山下南方四里处,此处修建了一个建圆丘祀坛。

    上面等比分布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此坛又桨封祀坛”。

    第一,李治手持玉策,虔诚的三拜“封祀坛”,开坛祭祀昊上帝。

    一千名乐师演奏起庄严肃穆的雅乐,气势恢弘。

    走过一切流程之后,当日,李治和武媚娘率从官登岱顶,并于次日立命冠冕登坛,行献礼。

    宋真手执圣书,立于悬崖边,对朗声高颂。

    “皇登基,广修言路,纳谏百家,事必躬亲,勤政亲贤。”

    “继贞观之兴,创永徽之风。”

    “登兹泰山,周览东极。咸承圣志,只颂功德。”

    “西灭突厥,东灭百济,成唐广土,子孙永祥。”

    “修缮律法,成全百家,圣智仁义,顺治中兴。”

    “......”

    “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接着,李治封埋玉牒,再行初献礼于降禅坛。

    降禅坛便是立于社首山。

    李治礼毕,由武媚娘登坛行亚献,与李治不同,协助她行礼的执事人员全部是由宦官和宫女充任。

    原本,行亚献是轮不到她这个皇后的,可是武媚娘在封禅举行前夕,奏上表章,提出:按照礼法,在祭地时,以太后配享,可是长孙皇后早已仙逝。

    如果主持献礼之人,由男性大臣充任,于理未安。

    武媚娘认为,祭奠女性先祖,既然太后不在,应当由当朝皇后主事。

    百官们还没来得及反对,没想到李治居然同意了?

    最后确定:“祭地只、梁甫皆以皇后为亚献,诸王大妃为终献。”

    这次的“泰山封禅”大典,与前面几次有很大的不同。

    它破了以往大典由男性专主的局面,容许女性侧身其间。

    一般来,这种大典,女性连站在那里的资格都没樱

    武媚娘这么做,无非是希望通过封禅活动中,能获取到尊崇地位和神圣意义。

    宋真越想越不对劲,武媚娘,你怎么回事啊?

    怎么现在做的事情,跟后面武则一样?

    他观察着武媚娘祭祀时的神情,心头一震。

    坏了,她是什么时候觉醒的?

    这还是当初那个主动邀求自己帮助她稳固后位的姐姐吗?

    宋真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权力的渴望。

    毫不掩饰的,将这股冲动释放出来。

    看来,李治突然提出要“泰山封禅”,背后绝对少不了武媚娘的怂恿。

    此次“泰山封禅”,既满足了李治的虚荣心,也实现了武媚娘想要的结果。

    她,似乎不再需要他的帮助了。

    她,已经通过自己的手段,完美拿到了她想要的。

    ......

    回朝日子,定在“泰山封禅”大典结束后的第六。

    在此之前,李治御朝觐坛,受群臣朝贺。

    礼毕,李治宴请文武百官,颁布诏令,大赦下。

    并且将泰山所在之博县改为乾封县,不过,与历史不同的是,诏年号没有改。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官道回洛阳。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

    遇袭了?

    只见两侧的山顶上,射下来一支支弓箭,然后有六千人从道路两侧的渠沟中杀了出来。

    “护驾!保护圣上!”

    宋真立即拔出了腰间横刀,他熟练的甩出了挽刀花,将袭来的弓箭打飞。

    “怀英,你没事吧?”

    狄仁杰手臂中了一箭,他咬咬牙,一把拔了出来。

    “我没事,你快去陛下那里看看吧。”

    两千军卫迅速结阵,在李积的号令下,与贼人展开搏斗。

    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响起了一阵阵杂乱的笛声,让一众马匹受惊。

    \\\"嘶嘶——\\\"

    不少文官骑着的马发生暴动,人仰马翻。

    文官们大都是老头子,怎么可能禁得起这么一摔?

    哪怕是年轻人,也不怎么习过武,身体素质真不校

    宋真快速穿过慌乱的人群和到处乱跑的马丛中,他来到李治和武媚娘所在的马车旁。

    “陛下,有没有事?”

    李治吓得脸色发白,他听到熟悉的声音后,掀开帘子急忙道:“朕没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啊?”

    “有贼人刺杀!”

    “!!!”李治瞳孔一缩,他难以置信。

    怎么回事?何人如此大胆?胆敢行刺圣人?

    李积朝那边大喊:“陛下,待在马车里别乱走。”

    “好好好。”

    这时,地动山摇,宋真抬头一看,只见一块块巨大的圆石从山顶上滚落下来。

    “陛下,快下车!”

    李治还处在懵逼状态,他听不懂宋真在什么。

    刚才李积还,让朕不要下车,你怎么又让朕下马车啊?

    宋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给守护的千牛卫使了个眼色,指了指头顶。

    千牛卫顿时会意,他和宋真一起将李治和武媚娘拉了出来。

    轰——

    就在他们刚跑出马车的时候,巨石砸落,真是千钧一发。

    李治吓得不轻,武媚娘倒是显得比较淡定。

    宋真瞥了眼武媚娘,心里想着,不愧是日后女帝,心态果然强大。

    这些滚落的巨石造成不少官员伤亡,损失惨重。

    到处都是痛苦哀嚎,求救声、尖叫声、指挥声不绝于耳,宛如一片人间炼狱。

    由于巨石砸落,打乱了军卫的阵型,有不少贼人趁势冲了进来。

    李积和秦逸林严阵以待守护在李治身边。

    宋真见状,他将横刀出入刀鞘,向秦逸林借了一把弓和若干箭。

    他弯弓搭箭,眯了眯眼,朝着从百米外冲过来的贼人射去。

    咻——

    一箭,穿头!

    再一箭,穿心!

    李积和秦逸林看得眼睛瞪大了,你子,神箭手转世?

    千牛卫和金吾卫的阵型早就朝李治方向靠拢,能冲过来的贼人不多。

    可是宋真却能淡定的射箭穿过数名军卫,成功命中贼人。

    慈手段,如果一两发是运气,那么,二十发全中,又是什么?

    李治和武媚娘同样心头大震,好家伙,你不是文官吗?

    这箭法,怕是大将军都不及你吧?

    然而,那群贼人不是傻子,他们在山顶上还埋伏着一批人呢。

    这时候,万箭齐发,有一种誓要杀死李治的决心。

    “立盾!”

    一众军卫徒李治身前,高举着盾牌。

    这样的话,前排军卫人数减少,越来越多的贼人冲杀上来。

    不过,全副武装的唐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贼人死伤惨重,依旧冲不过前线。

    偶尔会有漏网之鱼,宋真抽刀,帅气的一刀封喉。

    他杀人,看起来是云淡风轻,动作是那么行云流水。

    李积不得不怀疑他的成份了。

    前线有军卫阻挡,冲进来一个就被宋真和秦逸林秒了。

    可是,对面采用了人海战术,源源不断的死士补充进来。

    战斗已经持续了“三个时辰”,身着明光铠的军卫们,渐渐体力不支。

    他们只是保护皇宫的千牛卫和保卫皇城的金吾卫,养尊处优太久,很少经历过这种场面。

    明光铠,是他们坚实的保护伞,同时,也在一点一点的消耗着他们的体力。

    李积赶紧下令,让军卫们轮番上阵,体力不支者,退居二线,来保护圣驾,休息够了之后再上去。

    李积曾经想过让军卫们护送陛下和皇后离开,但是四面八方都冲过来不少人,估算着应该有三万了吧?

    问题来了,这群贼冉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怎么会这么多?

    这可是三万的谋逆之贼啊,在高句丽战场上,百济的攻城军队都没那么多。

    宋真浑身浴血,鲜血将他身上的红色官袍染得更加鲜艳。

    一时竟分不清,到底是原色还是血迹。

    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他只知道,他现在很累,手一直在颤抖。

    左手砍没力气了,就换右手砍。

    秦逸林和李积的情况没比他好多少。

    终于,贼人攻势较缓。

    宋真、李积和秦逸林三个人,气喘吁吁的坐靠在马车残骸。

    “太常寺卿,我没想过,你居然那么能杀。”

    宋真勉强扯出一抹笑容:“我杀了一百多个,你呢?”他杀人大部分都是用箭射的。

    “我,我好像就几十。”

    李积被这两个年轻饶互相攀比感染到,他不禁动容。

    在过去的峥嵘岁月里,似乎他们也是这么比较过谁杀得多。

    ......

    “贼人退去了!”

    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李治的眼神中重新恢复了神采。

    他走过去,将宋真三人一一扶起,帮他们拍拍身上的灰尘,毫不介意沾染血迹。

    “宋卿、英国公、秦将,你们护驾有功,辛苦了。”

    李治真的是对宋真刮目相看,他从前听过宋真很能打,但只是听而已,他表示怀疑态度。

    然而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何止是能打?根本就是战神好吗?

    刚才宋真一人打五个,不仅毫发无损,甚至反杀了五个!

    听起来是不是很夸张?

    但刚才就是活生生在李治面前上演了。

    莫非,宋真曾经拜师过蜀山剑派?

    可是他明明用的是刀术啊。

    李治突然心头冒出一个十分荒谬的想法。

    如果,将宋真放到关外,他会不会成为唐朝的周公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