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6章 到达桂州,见到褚遂良

    日子没有波澜。

    狄仁杰经过一个半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岭南道。

    他这次来的是岭南道桂州临桂县。

    桂州,即是今日的桂林。

    唐初岭南45州,分设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

    桂州,始安,中都督府。管州十二,分别有梧州、贺州、象州、柳州等地。

    桂州辖县有十,临桂、全义、灵川、阳朔、荔浦等。

    唐朝有许多诗人曾经为桂州创作了大量诗文,包括宋之问、张九龄、王昌龄、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最早将桂州写作桂林的是宋之问,他是汾州宋氏人,他曾经做过一首诗。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好,分明愁杀人。”

    没想到,一千多年后,这里真的命名为桂林了。

    然而,这个时代的桂州,却十分荒凉,渺无人烟。

    狄仁杰带队翻山越岭,爬过了一条条山路,不,准确点,应该是连路都没樱

    武大吐槽了一句:“这里的山,也太多了吧?”

    他从到大在汴州生活,那里相比桂州来,属于是平原地带了。

    狄仁杰擦了擦汗,他站在山上俯视,迎面吹来秋风,令人神清气爽。

    身旁的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狄公,心!”

    武大眼疾手快,抽刀砍下来一条绿蛇。

    狄仁杰吓得脸色苍白,怎么又是蛇?他不由得想起了永州那条被守正用玉笛敲死的银环蛇。

    “岭南道穷乡僻壤,到处都是荒山野岭,蛇虫居多,皆是\"夷獠杂居\"的荒野之地。”

    岭南道由于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远离长安、洛阳等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可谓是不毛之地。

    在唐朝时期,流放之地主要是岭南的桂、柳、雷、环等州郡。

    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官僚士人愿意来岭南道。

    等到狄仁杰众人好不容易来到桂州都督府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人,却让他们愣了一下。

    “褚遂良?怎么是他?”

    褚遂良看起来,似乎已经习惯了在桂州的生活,他不咸不淡的带着狄仁杰进了府衙。

    “这里荒郊野岭的,没有长安红茶,见谅一下。”

    狄仁杰点点头,他比较疑惑的是,褚遂良怎么知道长安红茶?

    红茶是守正先弄出来的,并且得到了陛下的赐名:大红袍,由于大红袍在长安卖得很火热,深受广大士族的喜爱,所以被誉为长安红茶。

    洛阳人似乎更喜欢喝绿茶,而不是红茶,并且根据宋真弄出来的的制茶手艺,本地人琢磨出来一种洛阳菊花茶。

    狄仁杰和褚遂良面对面坐着,两人相视无言。

    许久,褚遂良才开口道:“听闻,李义府和许敬宗都倒了?”

    “嗯。”狄仁杰点点头。

    “哈哈哈,道好轮回啊!逆臣贼子,果然没有好下场。来,跟老夫,他们是怎么死的?”

    这话的时候,褚遂良明显的咬牙切齿。

    他被流放到桂州,跟这两个人有莫大的关系,主要是那个女人,他不敢恨啊。

    狄仁杰想了一下,随后回答道:“李义府家中被查出两千四百万贯的财物,被陛下宣判抄家,财富充公。”

    “至于许敬宗,他倒是没有被撤官,而是因为一次冲突,身受重伤不久于人世。后来被陪葬昭陵。”

    褚遂良眼角抽搐了一下,他啪的一声重重地拍向桌面。

    他心里好气啊,本来陪葬昭陵的名单,应该有他一个。

    可是,造化弄人,他就因为极力反对“废王立武”,被那个女入记上,然后找机会铲除自己,将他流放桂州。

    他不知道的是,如果没有宋真的话,他早就是一具尸体了。

    由于宋真的到来,让历史的轨迹变了。

    来济再也没有机会谋反,因为他被判为李义府贩卖官爵的同党,被降了职。

    所以,也就没有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一起诬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瑗与远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

    褚遂良属于是无妄之灾,你他在千里迢迢的广西,怎么跟洛阳的两位谋反呢?

    但凡有点智商的都不会相信如此荒谬的理由,只能,属于是帝王权术。

    因为宋真帮助武媚娘除去了来济这个眼中钉,所以她才不会对李义府顺带被解决的事情而耿耿于怀。

    想当年,来济、韩瑗、褚遂良、长孙无忌几人都极力反对,废黜王皇后,立武宸妃为皇后。

    如果没有宋真,这几个饶结局都不会太好。

    很快,褚遂良眼里的光消失了。

    他突然心情十分低落,他不知道自己忙活了一辈子,到头来,到底得到了什么?

    只能,官拜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的人生巅峰。

    狄仁杰不知道点什么好,他的心里十分同情褚遂良,但身为后辈,不应该多作谈论。

    褚遂良缓了一会儿后,他似乎是看开了。

    他勉强的扯出一番笑容道:“狄少卿,你此次前来桂州,所为何事?”

    狄仁杰将一份案宗递过去,褚遂良看了看,随后道。

    “这件案子是发生在贞观二十年的,上面写着的桂州刺史许文石,他早已致仕,现在追究有何用?”

    狄仁杰摇了摇头:“有时候真相可以迟到,但是不能不来。即使许文石离开,也不应该让冤情沉落下去。”

    因为这件案子涉及到命案,所以狄仁杰必须查上一查。

    简单概括,便是许文石与当地士绅,谋财害命。

    许文石是褚遂良来任职桂州都督八年前就致仕了,如今在桂州某处角落里安享晚年。

    “褚都督,你个人认为,许文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褚遂良回忆了一下,他道:“怎么呢?民间流传着他的不少佳话,例如建造学堂、开放岸口、加强城卫等等政策,都是得到了百姓们的赞誉。”

    “甚至,本地人为了纪念他对桂州做出的贡献,还立下了他的生祠。”

    “我怎么看,都觉得,他是个好官。”

    狄仁杰冷不丁的了句:“但是,好官不代表都是好人。”

    “哦?此话怎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