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4章 瀛洲会武(一)

    【这两章歌曲很多,建议在oq音乐和网易云搜索《大唐神探》歌单,边听边阅读,已经排好顺序,由于网易云版权问题,部分歌曲缺失(《霸王卸甲》《巴人战鼓》《敦煌:生而传奇》),只好找些外国战歌来替代,见谅。】

    由于校武场站了十七卫的军士,李治要想兼菇每个阵营,至少需要十分钟。

    这还是在宋真的安排下,才能做得到的。

    十六卫平均每个阵营都有万余士兵,为了避免皇帝太累,所以将其分成十人一组的阵营。

    也就是,李治只需要审阅一百七十名五品以上武散官即可。

    这样安排,真切体现了古代的尊卑有序,只有军将才有资格觐见陛下。

    宋真和太仆寺卿交流过,询问他在规定区域内绕场一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得到肯定回复后,宋真安排了两首曲子。

    除了《广寒宫破阵乐》,还佣军行阵乐》。

    宋真已经完成了技术突破,他可以模拟出电音,但是要完美的呈现出原曲的扣人心弦重金属音乐氛围,实则很难。

    所以他秉承着一种音色不够,弦乐来凑的思想,算是还原出原曲百分之六十的相似度。

    李治听闻音乐换了,他神色一愣,真是好大的一个惊喜啊。

    他声询问太仆寺卿:“这是什么曲子?”

    “回陛下,是《军行阵乐》。”

    太仆寺卿早就把歌单背得烂透于心,他就知道陛下会问他这些问题。

    李治赞许的点点头,不仅歌名霸气,旋律还挺带劲的。

    军,不就是朕的皇之军吗?好好好,哈哈哈!

    再强调一下!妈的不是烂屁股的皇军。

    可以想象,两千名乐师齐奏乐的壮观场景。

    鼓声、弦声和电音的完美结合,不仅让李治激动,更让在场的文臣以及军士气血翻涌。

    阎立本抚了抚长须呵呵笑道:“怀英啊,看来汴州真是块福地。”

    狄仁杰抿抿嘴,他自然知道阎左相的意思是什么。

    在汴州,首先遇到了他,第二次下汴州,又遇到了宋真。

    同是搞艺术的,阎立本自然清楚创作有多么艰难。

    宋真已经呈现出两首恢弘霸气的音乐了,听还有十首?

    “他难道没有创作瓶颈的吗?难道他真的是才?”

    阎立本心生感慨。他望向场边有自己女儿保护的崔梦竹,正在努力的画稿,记录着瀛洲会武的精彩瞬间。

    他心里溢满了欣慰之情,赞叹道:“我唐丹青,后继有人啦。”

    当《军行阵乐》旋律再次高涨,阎立本就知道曲子应该接近尾声了。

    果然!

    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最后那段旋律准备结束时,第一支接受审阅的万人千牛卫,由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带队,齐齐跟在李治马车后面整齐的踏步走。

    那可是一万人啊,一万人走正步是什么概念?

    当然,唐军所谓的正步,并不像后世那么严格,仅仅是相对整齐的步伐。

    后世种花家国庆大阅兵的徒步方队,苛刻的要求令人咂舌。

    首先,方队每人必须在66秒时间内踢出128个正步,每步75厘米,从东华表到西华表,行走96米距离。

    其次,上体正直,微前倾,肘部弯曲,臂略成水平,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每分钟的步速需要达到110-116步范围内。

    然后,头线、手线、枪线、腿线、胸线、帽线,六条线整齐划一。

    并且,要求方队达到横线、竖线和斜线整齐划一,错落分明的要求。

    最后,行正步时,脚步必须铿锵有力,答词和口号整齐清晰。

    这就是令世界赞叹的华夏标准,这就是为什么,种花家的阅兵那么震撼人心的根本原因,离不开每一个参加阅兵仪式的同志流血流汗的努力。

    如果你问宋真为什么会懂这些,为什么会将唐军方队训练得那么专业?

    因为宋真亲身参加了七十周年阅兵典礼。

    当时,京城各大高校积极组织参与,其中选拔了各校体态气质符合标准,吃苦耐劳的大学生混进预备役部队方队。

    宋真因为身高过关,刚好符合185标准,再加上常年练武,身材锻炼得不错,相貌英俊,一眼便被领导选郑

    最终,光荣的参与了阅兵典礼,他还是走在第一排右侧第一位的。

    宋真没想到,这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居然在穿越后能够有用武之地?

    ......

    两道重重的鼓声响起,接着是优雅的编钟声。

    千牛卫的军士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汉风》的旋律,大将军秦逸林神色一喜,果然雷国公出品,都是精品。

    他原本对于盲选有点忐忑,生怕被下面人骂,你选的什么狗鼠辈曲子?

    这首曲子有点唐朝雅乐的风格,又融合了新派音乐的鲜明特点。

    共运用了鼓,筝,编钟,箫,提琴,扬琴,笛,锣八种乐器。

    每个乐师都各司其职,为了节省体力,组轮番演奏。

    一股辽阔磅礴,厚重苍凉的感觉扑面而来。

    娓娓道来之际,仿佛听到耳边有将士们挥刀呐喊。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李治的马车停靠在校武场正中间,来到一众大臣的面前,当千牛卫方队经过时,他激动的站起来。

    箫声响起,千牛卫大将军大吼一声:“向陛下行礼!”

    军士们驻足,拔出仪刀,朝一指,随后双手执刀行拜礼。

    李治见状,同样扬起右手回了一礼。

    其他阵营的军士们羡慕不已的眺望着千牛卫方队渐渐远去,不仅是羡慕人家阵营的曲子那么动听,还羡慕陛下回礼了。

    “金吾卫准备了。”宋真骑着汗血宝马跑到金吾卫阵营前方安排道。

    尉迟宝琪嘿嘿一声,他转身对后面手执长枪的军士们大喊道:“金吾威武!”

    “金吾威武!”

    宋真这时候泼了盆冷水:“别威武了,快些出发!”

    万人方队走过需要一大段时间,所以只好循环演奏。

    为了完美衔接音乐,必须要求下一个方队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出发点。

    千牛卫方队后方五十丈,跟着金吾卫方队。

    等到上一个方队走过白线时,刚好音乐进入了尾声。

    很快,宋真做了个手势,让乐队切换曲目,演唱者准备。

    随着五百名女乐师琵琶声响起,一声声大鼓擂起,配合着男乐师气势豪迈的跟随鼓声吼剑

    “这前奏......”

    李积站了起来,他看了看手里的歌单。

    《霸王卸甲》?

    霸王?他首先联想到的,便是西楚霸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