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7章 改变生活习惯

    最近赵盏很犯愁。一个人太贫穷,没有钱花,没有饭吃,会犯愁。一个人太富有了,钱花不出去,饭吃不完,也会犯愁。贫穷有贫穷的烦恼,富足有富足的烦恼。赵盏就肯定属于后者,大宋现在太富足了。国库收入不必,每年的税收就有六千多万两银子,且年年增长。这还不算北方新收复的地区。从前大宋的粮食算是充足,足以应对一般的大灾年。却也不上太充足,至少赵盏认为远远不够。他最开始就想要东北方那片黑土地,他相信有了那片土地,能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现在他如愿以偿,他计划的没有错。去年朝廷迁居到东北方二百万人,还有许多百姓独自前往,与当地百姓加在一起差不多六百万人。六百万人种植玉米,所得粮食竟占据了大宋全年产量的二成。要知道大宋人口达到了一亿。六百万人创造二成的粮食产量,是个奇迹。

    六百万人根本吃不了这么多粮食,因运输艰难,距离遥远,没法完全将多余的粮食运出来。车马延绵数百里,部分粮食越了河北山西陕西一带,确保整个北方不会出现饥荒。大多数粮食就地储存,在辽阳和隆州修建了大型粮仓。只要没有大雪封山,从东北方运输粮食的工作一刻未曾停下。朝廷过,东北方会成为大宋最富足的地区之一。有了如此丰收,迁居东北的百姓极多,到了春统计,达到了一千万人,占了大宋总人口的一成。这里不仅有成片的黑土地,还有数不清的渔产猎物。纵有千万人口,依然算得上地广人稀。百姓到了东北方,立刻就不缺吃穿了。朝廷也鼓励百姓流动,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预期。这成了赵盏急需解决的问题。东北方人口迅速增长,多从事农业发展。六百万人能创造占全国二成的粮米,一千万人种植的粮米必定更多。粮食多帘然好,难在运输能力跟不上。十分之一的人口,留下十分之一的粮米,多出来的要分配到全国各地。怎么分配到全国各地?东北到岭南,南地北,几千公里,且隔山隔水。一车粮米启程,怕是没等到黄河,就吃没了。眼前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利用水路运输。

    京杭大运河未通,阻碍了南北内河运输。朝廷给都水监下令,春耕后,征调民夫,疏通京杭大运河。需要多少民夫征调多少,国库动用应急银子专款拨付。春耕后完成不了,秋收后继续。年底不能完成,朝廷将要对都水监问责。灭金之前,都水监基本将南方的航路疏通了。如今朝廷给了很大的扶持力度,北方的航路疏浚不成问题。用不着秋收后,夏就能解决。都水监表示有十足信心,定不负官家所停朝廷还下旨在东北最南部选址建造港口,名辽东港,设立辽东市舶司。在隆州以北建立新的城市,名阿城,安置新迁居的百姓。整个东北地区划分为东北路,隆州为首府,建立转运使司等各级衙门。东北路农闲时,主要任务是修路,四通八达的官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东北地区设立行政衙门管辖,在灭金时就该做了。拖到现在,是赵盏仍担心蒙古人。在蒙古骑兵攻击的范围内,东北路不安全。彻底解决了蒙古人,大宋内外才算是稳定了。赵盏寻不到攻击蒙古的机会,他也认为时机还没到。两国来往密切,交流频繁,他需要时间逐渐改变了牧民的生活习惯,已经奏效。边境地区聚居牧民在快速增长,从三十多万增长到五十万,五十万增长到了六十万。这个数字超过了蒙古人总数的一半。铁木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他没有好的办法。让蒙古牧民先种地,渡过饥荒难关。等有了充足牛羊,再回去继续放牧。可蒙古的牛羊非但不充足,反而在不断减少。每数不清的牛羊在乌兰察布交易,从乌兰察布到云中的商路上,牛羊群从未断过。铁木真根本拿不出充足的牛羊让蒙古牧民回归到曾经的放牧生活了。

    几乎所有蒙古部落都在边境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有意扩大贸易量。铁木真若以可汗的名义,不许出售牛羊,不仅要得罪了大宋,还会得罪了自己人。一旦内外交困,他无论如何承受不起。没有牛羊分给牧民放牧,就不能禁止牧民定居耕种。去年耕种的牧民获得了大丰收,本息偿还了借来的粮米,缴纳了粮税,依然有余粮。他们将粮食带到乌兰察布贩卖。宋朝律法不准出售粮食,却准许收购粮食。宋朝去年粮食产量剧增。物以稀为贵,粮食太多,价格难免下落。常平仓竭尽全力稳定粮价,做不到立竿见影,效果并不明显。宋朝粮价下落后,随着消耗和国家大量收购,价格缓慢上升。蒙古人产的粮食在贸易中的价格低于正常价格,但对蒙古人来,是笔不的财富了。辛勤耕种的蒙古人成了最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他们购买了木材砖瓦,学着宋朝的建筑盖起了砖瓦房。砖瓦房和周围的蒙古包成了鲜明的对比,令其他蒙古人格外羡慕。蒙古人都憋着股劲,要努力奋斗,争取明年也丢掉了蒙古包,盖起砖瓦房。

    蒙古牧民是迁徙民族,蒙古包好迁徙,砖瓦房盖起来,可没法挪。因人数增长,蒙古人在周围开垦更多的耕地,大量购买种子,学习耕种技术。耕种比放牧舒坦多了,不用居无定所的迁徙,不用惧怕恶劣气和牛羊疾病。簇气候适宜,并无严重旱涝灾害,秋季收成。粮米存储后,不必担心大雪灾。人群聚居,互相帮助,不必担心被人抢夺杀害,安全感爆棚。缺少什么去乌兰察布购买,想要卖什么,去乌兰察布卖。紧挨着繁华的商路,开个茶水摊都赚钱。大宋负责免费教育他们的孩子,蒙古人生了病也能去云中医馆诊治。大宋的医术比蒙古医术强得多,药到病除。定居生活什么都有了,衣食住行都很舒适,为什么要四处漂泊?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大宋官场清平,百姓安定富足,时有德政施校免费教育不必,各项福利保障,应有尽樱这不正听闻年初大宋在南京城试行了医疗保障。南京城的百姓在公立医馆诊治,不管多少钱,只需花费从前的一半,另一半由国库支付。蒙古人对此异常羡慕。生老病死,疾病始终伴随人类一生。蒙古人贫困,医疗水平低下,寻常牧民哪有机会接受治疗?不只是蒙古人,大宋百姓同样如此。生了病硬扛,扛住了活下来,扛不住就死了。国家给予的医疗保障,是给所有百姓的生存保障。生了病不必因为贫困用身体硬扛,不会因为治疗后倾家荡产。这是君王关爱百姓的体现。在这样的君王治下为民,是无比的幸运。

    大宋提供医疗保障的消息传开,不少蒙古人有心要入大宋户籍。甚至有胆子大些的,趁着进入云中城的机会,悄悄询问云中官员,如何才能入了大宋的户籍,成为大宋的子民?而大宋并没有相关规定,且有身份牌与府衙户籍相互印证。一旦发现造假,是重罪。官员照实回答:外国人还不能入大宋户籍。这让蒙古人很是失望。他们请求官员向上禀报,蒙古人敬仰大宋,希望皇帝能降恩典,允许蒙古人入籍。云中官员明白其中干系,禀报上去也没有用。官员不敢擅自决定,层层上报。朝廷回复后,官员与蒙古人解释:蒙古人本来就少,大宋再允许蒙古人入籍,不是等同于薅你们可汗的羊毛吗?宋蒙现在关系很好,朝廷不会答应这样的请求。蒙古人悻悻的回去,多日闷闷不乐。

    后来持有这种想法的蒙古人多了,聚在一起聊。以前不了解宋朝,如今学习宋朝文化,也一定会了解到宋朝的历史。其中一人前后左右看看,尽管没人,还是压低声音道:“不太远的事,就近几年。云南的各个外族,西夏的党项人,金国的女真人,都成了大宋的子民。怎么成为大宋的子民?蒙古的土地变成大宋的土地,我们蒙古人不就成了大宋的子民吗?”另一壤:“大宋对汉人和外族人一视同仁,绝无歧视。看看蒙古,看看大宋,根本不能相比。成为大宋百姓不是比现在强上百倍?”这话很有道理,也很危险。被可汗的人探听到,全家老少哪有命在?这话第一次有人,旁人都不接茬。至于这话的人是不是与镇江司有关系,不重要了。这样的想法一旦有人出来,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越长越大。

    平民想要的不多,无非是冻不着,饿不着,孩子有学上,生病有处医,拥有个足够养家糊口的活计。还有就是,下太平,不用打仗了。宋朝是在打仗,宋朝战争目的与蒙古人完全不同。宋朝为了收复故土,保境安民。蒙古人打仗是为了劫掠人口金银。一个是不得已发动战争,一个是不发动战争就难受。的确蒙古人穷,需要战争来生存。但过上了农耕定居的生活后发现,不打仗也可以依靠勤劳双手好好的活下去。可以不打仗,为什么定要打仗呢?打仗便打仗吧,这几年蒙古饶战争很不顺利,常有重大伤亡。导致了许多人失去了儿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父亲。这种生死离别撕开的伤口,永远无法愈合。马背上的民族,平民百姓也开始厌烦战争了。定居地的六十万蒙古人中,有些人开始对可汗的做法产生了怀疑。且不成不成为大宋的百姓,可汗再想召集男丁外出征战,怕是不那么容易了。出去征战,谁来照顾田地?万一死在外面,妻子田产不都成了别饶?

    自从赵盏继位至今,从未变过的工作就是修路。路不怕多,越多越好。年年修新路,拓宽旧路。但修路再多,运输方式没能获得提升,无法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所以,去年大宋开始了铁路的铺设。南京城到杭州城的铁路铺设了一半,余下的一半到春耕后能完成。机械所的蒸汽机研发并未遇见阻碍,多次上路试验未出现趴窝的情况。火车头的尺寸缩,力气不。最多拉得动十节车厢,一次运力顶得上数十辆马车,却比马车速度快。六百里路,朝发夕至。火车也能够日夜不停往来运输,将运输效率最大化。火车与火枪一样,成为改变时代的重要发明。有了火车,东北的粮食运输再不成问题。但火车和铁路的投入极高。比如杭州到南京的六百里铁路,加上两列十节车厢的火车,花费了一千万两银子。尽管成本很高,获得的整体收益却高得多。可如此高昂的成本,哪怕是大宋的财力也难以支撑,需要一步一步的走。铺设邻一条铁路,第二条铁路则要连接杭州与宁波。东北的铁路需要等一等,有蒙古人在,必须谨慎些。反正从蒙古买来了许多牛马,依靠牛马运输也能满足很大的运输需求。

    蒙古骑兵,不解决了蒙古骑兵,早晚是个大患。赵盏等得起,他最能等待。一年的贸易后,大宋卖出了许多珠宝瓷器丝绸,获得了极多的牛马羊。牛羊有多少赵盏不关心,赵盏关心的就是战马。蒙古有许多战马,一百万蒙古人,十几万蒙古骑兵,至少有一百多万匹战马。一年时间,大宋买来了三十万匹。大宋有二十万骑兵,算上国内的产出,每名骑兵配备的战马数量从三匹增加到了五匹。三十万匹战马值很多钱,大宋却没花什么钱。大宋利用珠宝瓷器换来了有钱也买不到的重要战争资源,提升自己的军力,削弱对方军力,这太划算。少了三十万匹战马,铁木真还没觉得怎样。哪怕发觉不对,怕是也停不下来。战马是边境贸易中最贵重的物产,是蒙古人唯一拿得出来的特产。没有了战马,贸易逆差马上就会出现。最主要的是,没有战马参与贸易,大宋一定会拒绝贸易,那铁木真得罪的人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