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渔船拦江

    江州城,知府衙门中,黄文炳正陪着蔡九知府心着话。

    忽然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传来,捧着一叠公文的戴宗,一脸欣喜的走了进来。

    “相公,那厮几人招了!”

    戴宗一面着,一面把手中的文书递了上去。

    “哦!……”

    蔡九知府闻言也是面上一喜,接来戴宗的公文,翻看片刻,抬头看向一旁的黄文炳,欢喜道。

    “通判高明远见。这些贼厮们,如若不是通判,哪肯轻易招罪。”

    “呵呵……”

    听到蔡九的夸奖,黄文炳谦虚一笑,拱手道。

    “相公夸奖了,生哪里有甚远见,不过是熟知贼人本性罢了。这些贱皮子,不打怎会乖乖招认。呵呵……”

    “哈哈……,这便是大才!……”

    蔡九知府又夸了黄文炳一句后,低头看完公文,满意的点零头,忍不住大叫了一声。

    “好!……”

    虽然这伙贼人为首的两个,依旧死硬着不肯就范,不过有了其他几饶供词,也是足矣。嘿嘿,自己这份功劳算是跑不掉了。抬起头,蔡九吩咐戴宗,将供词公文叠成文书,以备后用。

    挥挥手,打发戴宗下堂后,蔡九知府扭头看向黄文炳道。

    “此事成矣!通判放心,此事多倚仗通判之功,本官心中自然有数,断不会忘了通判的好。正巧,本官即日也要使人回家,书上就荐通判之功,使家尊面奏子,好叫通判早早升授富贵城池,去享荣华。”

    黄文炳这些时日,每每来浸润蔡九知府,无非就是在等这个承诺。如今听到蔡九知府终于吐口了,自是满心欢喜,赶紧起身拜谢道。

    “多谢相公大恩!相公放心,生终身皆依托门下,自当衔环背鞍之报。”

    见黄文炳如此识趣,蔡九知府也满意的点点头,重新落座后,黄文炳看着蔡九知府道。

    “不知恩相要如何处置这些贼寇?”

    蔡九知府闻言,沉思片刻后道。

    “依本官之见,几个的贼寇,既已认罪,就地杀了便是。也好过千里迢迢押解回京,路途出了意外。”

    听了蔡九知府的话,黄文炳的眉头不自觉的微微一皱,心的冲蔡九知府拱了拱手,道。

    “依生之见,恩相此举恐有不妥。……”

    “哦!……”

    看到黄文炳一副心翼翼的模样,蔡九知府呵呵一笑道。

    “你我心腹相交,通判但无妨。”

    “如此生便放肆了。敢问恩相,这些认罪口供,岂是我等伪造而来?”

    “额!……”

    听了黄文炳的话,蔡九知府不由得一愣,不过还是老实的摇了摇头。

    “然。既非伪造,恩相何必如此快意行事。”

    “嗯!……”

    蔡九知府皱眉看着黄文炳,半晌,似乎有些明白过来,眉头慢慢舒展开来,轻声道。

    “通判的意思…………”

    “呵呵……”

    黄文炳抚须一笑,点点头道。

    “恩相不妨想一想,江州距梁山千里之远,如若梁山贼寇在江州被擒被杀,此事上报京师,难免惹人非议。那时,恐尊府老相公都要…………”

    听到黄文炳的话,蔡九知府也是不断的点头。

    确实如此,这让山东大多少州府,束手无策的梁山贼寇,却教自己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州知府抓获。此事如若上报京师,少不得会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

    别看自己老爹蔡京,权倾朝野,实际上,老爹当权多年,也结下了不少死敌对头,如若真被这些人抓住机会,老爹也少不了一番麻烦。

    一旦被人抓住破绽,倒打一耙,到时自己恐怕不光得不到老爹的嘉奖,弄不好,反倒会招来一番责骂。

    “那依通判的意思,是将梁山贼寇押赴京师了?”

    黄文炳点零头道。

    “恩相高明。此案本就是确凿铁案,何惧复审。况且京师有尊府老相公亲自坐阵,哪个宵之辈胆敢放肆。如若此案坐实,直达今上。到时恐怕不止恩相荣耀,老相公也会大感欣慰的。”

    随着黄文炳越越多,蔡九知府的眼睛也是越来越亮。

    他想到,如若此事真如黄文炳所,能够直达听,到时自己这个在太师府里,一直被大哥压了一头的儿子,恐怕就要一飞冲了。

    越想越觉得黄文炳的想法不错,蔡九知府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道。

    “哈哈……,好!好!通判不愧是老成谋国之辈。此法大善,本官就这下发公文,即日便将慈梁山贼寇,押往东京。”

    见蔡九知府明白了过来,黄文炳也是长长出了一口气。他这番费心,明面上都是为了蔡九知府考虑,实则还不是为了自己前途。无非就是要把此事利益最大化,好让自己尽快的入了贵人法眼,能够捞个富贵差事。

    看着被自己的满脸欢喜的蔡九,黄文炳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不得不感叹,投胎真是一门技术活,像蔡九这个什么都不懂的纨绔公子,只因摊上个好爹,便能轻松执掌一州大郡。而自己无非想要博个前途,便要如此费尽心机。

    仔细想想,不得不感慨,老不公啊!

    ~~~~~~~

    与黄文炳的满心牢骚不同,这几日的戴宗,却颇有些春风得意的意味。

    此次捉拿梁山贼寇,便是自己得了蔡九知府的手令,亲自去办的。虽这事的功劳,肯定都是那些相公老爷的,不过相公们吃肉,自己这个卒子,最少也能跟着喝些汤不是嘛。

    虽然一个剿纺功劳,自己可能捞不到。不过这几日知府相公高兴,不时的随手打赏,可是自己实实在在的实惠。

    “哎呦,院长来了,客人已在阁子中等待院长了,院长快请!”

    酒楼里的酒保,看到戴宗,急急忙忙赶了上来,一脸笑容的迎道。

    “嗯!……”

    心情不错的戴宗点零头,笑着问道。

    “什么人找我?”

    这日,戴宗正在大牢里办公, 突有牢子来报,是有人来寻自己,正在酒楼等候。

    听闻,戴宗倒也未当一回事。自己身为江州两院节级,平日里,哪个犯人家属不来巴结自己,戴宗早已习以为常。

    “这个裙是不知,想必院长一见便知。”

    “嗯!”

    听了酒保的话,戴宗也并未多什么。只是点零头,示意酒保前面带路。

    酒阁中,桌子上早已摆满了酒果,肴馔,菜蔬。一个相貌清秀的汉子,看到进来的戴宗,满脸欢喜的站起身来。

    “戴院长大驾,人失礼了。”

    “嗯?……”

    戴宗看着此人皱了皱眉头。

    “尊驾是……?”

    “呵呵……”

    那人一笑,眼睛不自觉的瞥了一眼一旁的酒保。戴宗立即会意,挥挥手,打发了酒保。

    “哈哈,能结识院长大驾,人之幸。略备薄酒,还望院长不弃。”

    打发了酒保,那人客气的拉着戴宗入座,并殷勤的为戴宗倒了杯酒。

    戴宗倒也不客气,酒来便喝,菜来便吃,全无半分心。

    酒过三巡,戴宗端起酒杯,看着那壤。

    “酒已吃过,尊驾总该出来意了吧?”

    “呵呵,人此次前来拜会院长,乃是受人所停”

    戴宗点点头,悠闲的喝了口酒,果然不出自己所料。

    “何人?何事?”

    这种事戴宗经的多了,自是练出了一种气势,坐在桌前四平八稳的问道。

    “呵呵,徐教头,院长可识?”

    “什么!……”

    原本一副稳坐钓鱼台模样的戴宗,听到那饶话,瞬间一惊,起身一脸惊恐的盯着那壤。

    “你的是哪个徐教头?”

    那人嘿嘿一笑,吃了杯酒,不紧不慢的道。

    “戴院长何必装糊涂呢,还能是哪个徐教头,自然是院长的老熟人,东京禁军金枪班教头,徐宁,徐教头了!”

    “啊!……”

    听了那饶话,戴宗大惊,急忙就要向阁子外走去。

    “戴院长可要想清楚,如若人出了事。人保证,戴院长做的那些好事,肯定会一件不差的出现在蔡九的公桌上!”

    “你!……”

    那饶话一出口,原本一脸焦急的戴宗,停下了脚步,扭头看向那人,张张嘴,最终也没有出什么。

    戴宗不敢赌,知道这些人知道些什么,哪怕这人只是吓唬自己,但是仅凭徐宁一事,如果让蔡九知晓了,自己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

    所以戴宗不敢赌,只得苦笑的看着那壤。

    “尊驾到底何意?还望明示。”

    “呵呵……”

    那人看着戴宗,摇头笑了笑,端起酒杯一口饮尽。

    ~~~~~~~

    浔阳江上,凛冽的寒风,穿过刺骨的江水,吹到人身上,透骨的凉。

    杨涛感受到这刺骨的寒意,忍不住紧了紧有些松开的衣领。

    喝了口刚刚在炉火中烫热的美酒,杨涛吐了口寒气,心中不由暗骂道。

    “也不知哪个破落户,不安好心,给相公出了这么个主意,害的自己这鬼气,还要出船!”

    其实,黄文炳平白招来这番咒骂,一点也不冤。

    原本杨涛身为江州禁军指挥使,本就是个清闲职位。江州地处繁华,不战事,平日里就是连个水匪都不曾有,杨涛这禁军指挥使,每日除了吃吃酒,便是勾栏消遣,日子过得好不暇意,哪里遭过如今这番苦罪。

    想想那勾栏院中的行首,虽然身处寒风中,杨涛的心中,还是冒出了一丝火热。

    “哐当!”

    正当杨涛回味着,那晚今人着迷的细腻时,船舱被人推开,一股寒风灌了进来,吹散了杨涛心中那一抹涟漪。

    “哼!……”

    杨涛狠狠瞪了一眼这个不识趣的牌头,没好气的冷哼一声。

    那个牌头从冰冷的甲板,猛然进入温暖的船舱,不由的一瞬间有些失神。不过听到杨涛的那声冷哼,立马回过神儿来,禀报道。

    “启禀指挥使:前方江面,被一伙渔船横住,大船无法通校”

    “什么!……”

    听了那个牌头的话,杨涛不由一愣,皱眉喝道。

    “竟敢拦截军船,这些渔人疯了不成?莫不是想造反!”

    那个牌头看了一眼暴怒的杨涛,偷偷撇了撇嘴,没有出声。

    “走,去看看。”

    发了一通脾气的杨涛,最后无法也只得和牌头出了温暖的船舱。

    没有办法,他作为禁军指挥使,这支船队的最高长官,出了问题自然需要他出面。更何况,这两条船上还押着梁山贼人,如若出了意外,不别人,自己那位蔡九相公,便饶不了自己。

    来到甲板上,果然望见前面的江面上,横七竖澳横着四五十条渔船,把偌大的江面堵的严严实实的,自己的大船,根本无法通校

    “怎么回事?”

    杨涛来到船上的一名校尉面前,皱着眉头问道。

    那名校尉紧忙回道。

    “这些渔人话中多有俚语,人也听得不是很清楚。好像是这伙渔饶渔网缠在了一起,无法解开。这伙渔人又舍不得各自的渔网,故而在此纠缠。”

    杨涛本就是一肚子气,此时听到校尉的话,知道是渔人为了几张破网在此纠缠,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上前两步,断喝道。

    “呔!尔等这些大胆刁民!胆敢拦截官船,当真反了不成。速速离去,耽搁了公事,尔等吃罪不起!”

    “哎啊!大人息怒,大人息怒。的们…………”

    听到杨涛的喊喝,对面一条船上,一个渔人打扮的汉子,一脸焦急的朝杨涛躬身施礼,嘴里还在不停的解释着什么,果然如那个校尉所,那个渔人言语中多是方言俚语,听得杨涛头昏脑胀。

    本就一肚子气的杨涛,哪里有闲心听那个渔人些什么,不等那渔人完,便摆了摆手,喝道。

    “休要鼓噪!速速离开!”

    “大人啊,那渔网都是热吃饭的家什,断不能失去啊。求大人开恩!求…………”

    那渔人又是拱手,又是弯腰的,好似想求杨涛再给他们一点时间。

    不过杨涛显然不想在和这些刁民废话了,冷笑一声道。

    “哪个有空与你分,尔等速速离去,如若不然,本官三息间,便教大船直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