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不然就她老家那地方,谁知道到时候能不能买到?以后要是没得用了找谁去?

    这时正在挑选的她看到杂货铺里挂的镜子,就是那种比手掌大一点的玻璃镜,照人非常清晰,一看就知道是精品,比铜镜强多了,她问了一下价格,果然好货不便宜,小小一面镜子,四两银子一把,她感叹,果然是京城呀,有多少银子都不够造!

    但是想到自己那照人模糊的的铜镜,她觉得再活一次亏待谁也不能亏待自己,接着,她又想到自己的老娘和李秀禾,干脆豁出去了,多买几把吧!

    于是,她问小二:“镜子还能便宜吗?”

    小二说:“他们家那可是西城最有名望的杂货店,光店面就用了四间,这镜子满京城杂货店也就他们家有卖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普通商家根本就搞不到货,这都不说了,京城里大一些的镜子全都是高门贵妇在用,照镜子,正衣冠,大一些的镜子全被上层包括一些富商垄断了,普通老百姓用一张镜子很难的。

    看看这几年的玻璃是个什么情形你就知道镜子有多走俏了。

    这也就是他们东家人脉广,有关系,才能搞到这批镜子,不然拿着钱都休想搞到货!

    所以说,便宜是便宜不了的,爱买不买,而且这批精子也就几十面,根本就不愁卖,才回来三天就剩二十几面了,你还嫌贵?

    夏樱听后感觉这是个商机,要是跟掌柜的搞搞价,把镜子买下来,回老家时经过一些大城池的时候推销一下,或许就把买镜子的钱挣回来了,反正也是顺道费费嘴皮子的事。

    她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她觉得一定得把握住这个机会。

    于是跟小二说:“小二哥,这镜子我全买的话,可否给我优惠一点?

    你看,我一次拿完也给你们省事了,能帮我跟掌柜的说一下,再优惠点吗?”

    小二说:“那你跟我来吧,掌柜的就在在店里,你亲自跟他说。”

    夏樱跟着小二来到二楼,经过通禀进去之后,小二先给掌柜的说明情况。

    夏樱对掌柜的抱拳一礼,说:“就是小二说的那样,不知掌柜的可否行个方便?给在下优惠一点,在下想带着去外地兜售一二,赚个车马费。”

    掌柜的是个年过四旬的中年文士,手拿折扇,看着很有气势,比她之前见过的那几个掌柜的更像回事。

    只见他轻抿了口茶,说到:“不知这位客官运往何处售卖?我们这通达杂货铺在京郊都有分号,可别跟小哥的路线重复了。”

    夏樱说:“在下往东南方向走,离京城至少五百里开外,不知有没有影响?”

    掌柜说:“五百里呀,那倒不影响。”

    于是他问小二:“店里还有多少面镜子?”

    小二说:“回掌柜的话,还有二十七面。”

    掌柜跟夏樱说:“客官听到了,二十七面全要吗?”

    夏樱点点头:“对,全要,麻烦掌柜的适当算便宜点,方便一下我等这些为生活终日奔波的路人吧!”

    掌柜的失笑,说道:“这世道谁又不是为生活终日奔波呢?”

    抬头看了一眼夏樱,面容清秀稚嫩,眼神灵活,耳朵有孔,没有喉结,一看就是女扮男装。

    罢了,他跟个小丫头计较这三瓜两枣做什么?

    于是说:“行了,每面镜子给你优惠五十文,下去结账吧。”

    掌柜的说完,夏樱心中一喜,看来还是要找主事的,你看看,多痛快!

    小二还口口声声说优惠不了。

    小二一听也是心中一动,平日里掌柜的可没这么好说话,再说,他们家镜子真的不愁卖,也没卖那么便宜。

    但是,他知道掌柜的向来说一不二,于是应了声:“是。”

    转身说:“客官跟我来。”就带着夏樱下楼了。

    走到柜台前,把掌柜的话跟账房重复了一遍,这时夏樱准备结账。

    小二说:“客官,你先会帐,小的去给你拿镜子。”

    夏樱叮嘱他:“你给我包装好,千万别碰到。”

    小二说:“客官放心吧,我们的镜子都是放在木头匣子里面垫上稻草装好的,你担心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夏樱说:“那就好,劳烦了。”

    这边结账,账房一算,九十四两五百父。

    夏樱痛快结过帐后想起来,她如果回去在路上做饭还得买碗筷,包括油盐酱醋也得来一点。

    刚好杂货铺里这些都有,于是,她又挑了几个带盖的罐子,想着等会买好就把调料都装进去。

    她又问了一下价格,白糖四十五文一斤,盐七十文一斤,豆油是五十文一斤,酱和醋便宜,都七八文钱一斤。

    于是,她买了五个罐子,让人家帮她把罐子装满再去称。

    然后发现旁边的小锅包括锅铲锅盖,又买了一个烧水的壶。她觉得这样挺好的,在这一次买全,刚好也不用去铁匠铺打制了,她顺便又买了两个碗两个盘子,没敢买太多,路上带不方便,够用就行了。

    去结算时,她看了下伙计正给她分装的盐和糖包括油,不错,成色都挺好的,没有特别发黑发黄,说明提炼的不错,精纯度挺高。

    她问小二:“这里卖布袋子吗?有油纸吗?”

    小二说:“这是杂货铺,当然有了。”

    她又让小二裁了六丈油布,这个是防止马车淋雨往马车顶的架子上盖的。

    至于油纸要干什么用,她还没想好,反正先买了再说,她觉得这玩意儿可能用得上。

    又买了两把伞,一件蓑衣,她看到还有简易的旅行箱,知道这又是太后她老人家的杰作,也让给她拿了一个。

    然后又让小二把盐和糖各给她称了五斤装到新买的袋子里。

    她觉得这东西在京城买品质好,反正天天要吃,就多买点吧,回到老家还不知道盐糖是什么品质?

    她听说过了,一般穷苦的地方,盐都是粗盐,就是大颗粒的那种,没有提炼干净,一吃还发苦。

    如果不是担心天气热买的多容易化,这东西她还打算多买几斤呢,不过再多就不可以了,历朝历代对盐铁都有管控,以防有人心怀不轨。